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控制电路领域,尤其是一种功率式风扇转速控制电路及风扇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功率式风扇转速控制电路,通过功率检测单元检测被散热装置工作功率,并将检测到的功率信号输出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该功率信号控制风扇的转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功率式风扇转速控制电路及风扇装置,由于直接检测被散热装置的功率,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温度感应式风扇转速控制电路,具有控制稳定性高、误差小、精确度高、控制及时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控制电路领域,尤其是一种功率式风扇转速控制电路及风扇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电子产品系统主机(如家用台式电脑)机箱内部,电子元器件运行消耗的功率有一部分以热量的形式散发出来,造成机箱内部温度的上升,随着温度的上升,会对电子产品造成诸多不良影响。解决此类温度问题一般在机箱内部安装随温度变高低而自动调节风扇转速快慢的散热风扇,此类散热风扇内部均设置有风扇转速控制电路。目前风扇转速控制电路绝大多数采用温度感应式,即为感应被散热装置温度的变化,当被散热装置温度超过ー特定值时,増加风扇转速,达到加强散热的效果,而当被散热 装置温度较低吋,降低风扇转速,以起到降低噪音、功耗及延长风扇使用的效果。此类温度感应式的风扇转速控制电路,一般使用热敏电阻作为温度感应元件。而热敏电阻本身为非线性元件,导致控制上难以达到线性的要求;而且热敏电阻容易受到外围及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导致无法确实地反映出特定部位的实际温度状态,容易造成检测不稳定的问题;另外热敏电阻检测的准确性与待测物品之间的接触点容易受接触面积大小、相对距离及接触的部位影响;此外热敏电阻检测温度还会存在一定的反应时间,造成控制不及吋。综上所述,目前采用热敏电阻的风扇转速控制电路存在控制稳定性较低、误差较大、精确度不高、控制不及时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功率式风扇转速控制电路及风扇装置,g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风扇转速控制电路存在控制稳定性较低、误差较大、精确度不高、控制不及时等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功率式风扇转速控制电路,与被散热装置和风扇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端接被散热装置,即时检测被散热装置工作功率的功率检测单元;输入端接输入电源、控制端接功率检测单元输出端、输出端接风扇,根据功率检测单元输出的功率信号控制风扇转速的控制单元。所述功率检测单元包括输入端接所述被散热装置,即时感应所述被散热装置的工作电流的功率检测电路;输入端接所述功率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将所述功率检测电路输出的电流整流的整流电路;输入端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滤除所述整流电路输出的电流杂波的滤波电路;输入端接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输出端接所述控制単元的控制端,将所述滤波电路输出的电流转换成适于控制単元工作的控制信号输出至控制单元的输出电路。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电阻R4、电阻R5、ニ极管D5、电容C2 ;所述ニ极管D5的正极作为控制单元的控制端接功率检测单元的输出端、负极接所述三极管Ql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所述电阻R4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4的第二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l的集电极接所述电阻R5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作为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接所述输入电源;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接所述三极管Ql的集电极、发射极作为所述控制単元的输入端接所述输入电源、集电极作为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接所述风扇的正扱;所述风扇负极接地;所述电容C2的第一端接所述三极管Ql的基极、第二端接所述输入电源。所述风扇的正极还通过ニ极管D6接有辅助电源,所述ニ极管D6的正极接辅助电源、负极接风扇的正扱。所述功率检测电路为电流互感器Tl,所述电流互感器的原边线圈作为所述功率检测电路的输入端接所述被散热装置、副边线圈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作为所述功率检测电路输出端接所述整流电路输入端。所述整流电路为由ニ极管Dl、ニ极管D2、ニ极管D3、ニ极管D4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所述ニ极管Dl的正极和所述ニ极管D4的负极均作为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接所述功率检测电路的输出端,所述ニ极管Dl的负极作为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接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入端,所述ニ极管D4的正极接地。所述滤波电路为ー电容Cl,所述电容Cl第一端作为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入端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电容Cl第一端同时作为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出端接所述输出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电容Cl第二端接地。所述输出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 ;所述电阻Rl的第一端作为所述输出电路的输入端接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出端、第~■端接地;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接所述电阻Rl的第一端、第二端接所述电阻R3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阻R3的第一端作为所述输出电路的输出端接所述控制単元的输入端。—种风扇装置,包括以上所述的功率式风扇控制电路。本技术提供的功率式风扇转速控制电路,通过功率检测单元检测被散热装置工作功率,并将检测到的功率信号输出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该功率信号控制风扇的转速。本技术提供的功率式风扇转速控制电路及风扇装置,由于直接检测被散热装置的功率,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温度感应式风扇转速控制电路,具有控制稳定性高、误差小、精确度高、控制及时等优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功率式风扇转速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功率式风扇转速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提供的功率式风扇转速控制电路,通过功率检测单元检测被散热装置工作功率,并将检测到的功率信号输出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该功率信号控制风扇的转速。本技术提供的功率式风扇转速控制电路及风扇装置,由于直接检测被散热装置的功率,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温度感应式风扇转速控制电路,具有控制稳定性高、误差小、精确度高、控制及时等优点。參照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功率式风扇转速控制电路原理框图。一种功率式风扇转速控制电路,与被散热装置400和风扇300连接,包括输入端接被散热装置400,即时检测被散热装置400工作功率的功率检测单元100 ;输入端接输入电源500、控制端接功率检测单元100输出端、输出端接风扇300,根据功率检测单元100输出的功率信号控制风扇300转速的控制单元200。功率检测单元100包括功率检测电路101、整流电路102、滤波电路103、输出电路104。功率检测电路101的输入端接被散热装置400,即时感应被散热装置400的工作电流;整流电路102的输入端接功率检测电路101的输出端,将功率检测电路101输出的电流整流;滤波电路103的输入端接整流电路102的输出端,滤除整流电路102输出的电流杂波;输出电路104的输入端接滤波电路103的输出端,输出端接控制单元200的控制端,将滤波电路103输出的电流转换成适于控制単元200工作的控制信号输出至控制单元。本实施例提供的功率式风扇转速控制电路,通过功率检测单元100检测被散热装置400工作功率,并将检测到的功率信号输出至控制单元200,控制单元200根据该功率信号控制风扇的转速,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温度感应式风扇转速控制电路,具有控制稳定性高、误差小、精确度高、控制及时等优点。參照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功率式风扇转速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ー种功率式风扇转速控制电路,与被散热装置400和风扇300连接,包括输入端接被散热装置400,即时检测被散热装置400工作功率的功率检测单元100 ;输入端接输入电源500、控制端接功率检测单元100输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功率式风扇转速控制电路,与被散热装置和风扇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端接被散热装置,即时检测被散热装置工作功率的功率检测单元;输入端接输入电源、控制端接功率检测单元输出端、输出端接风扇,根据功率检测单元输出的功率信号控制风扇转速的控制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功率式风扇转速控制电路,与被散热装置和风扇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入端接被散热装置,即时检测被散热装置工作功率的功率检测单元; 输入端接输入电源、控制端接功率检测单元输出端、输出端接风扇,根据功率检测单元输出的功率信号控制风扇转速的控制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功率式风扇转速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检测单元包括 输入端接所述被散热装置,即时感应所述被散热装置的工作电流的功率检测电路; 输入端接所述功率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将所述功率检测电路输出的电流整流的整流电路; 输入端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滤除所述整流电路输出的电流杂波的滤波电路; 输入端接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输出端接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端,将所述滤波电路输出的电流转换成适于控制单元工作的控制信号输出至控制单元的输出电路。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功率式风扇转速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三极管Ql、三极管Q2、电阻R4、电阻R5、二极管D5、电容C2 ; 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作为控制单元的控制端接功率检测单元的输出端、负极接所述三极管Ql的基极; 所述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所述电阻R4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4的第二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l的集电极接所述电阻R5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作为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接所述输入电源; 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接所述三极管Ql的集电极、发射极作为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接所述输入电源、集电极作为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接所述风扇的正极;所述风扇负极接地; 所述电容C2的第一端接所述三极管Ql的基极、第二端接所述输入电源。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于星,黄向锋,黄昌宾,钟大兴,刘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