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闫学新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于井下作业的保温风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18552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应用于井下作业的保温风筒,其包括内风筒、以及位于内风筒外侧的外风筒,在内风筒与外风筒之间形成保温腔;内风筒的两端分别设置连接软布,在所述连接软布上开设有孔口;所述内风筒、外风筒、以及连接软布是由相同材质的柔性材料制成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很好解决了冷、热风流输送过程送风温度受风筒外热湿环境影响较大的问题,有效保证了出风口的送风温度,且具有吊挂简单,重量轻、制作简单、成本较低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保温风筒,尤其涉及ー种应用于井下作业的保温风筒,属于矿井、隧道开凿等行业的保温通风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増加和采掘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我国高温矿井的数量日益增カロ,热害程度也日趋严重。高温热害已成为与瓦斯、矿尘、水、火并列的重要自然灾害,受到了国内外采矿界的普遍关注,更是我国煤矿开采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治理掘进面的高温热害,国内外普遍采用机械制冷的降温方式,利用空冷器对风流进行冷却降温,冷却后的风流通过风筒向降温地点进行供风。传统常用风筒由于未采用保温措施,同时因风筒内风流与风筒外巷道风流温度相差较大,通过风筒的传热量较大, 因此风筒内冷风的温度随输送距离的延长而迅速升高,到达用冷地点时风流温度与巷道风流温度相差不大,冷量沿途损失多,有效供冷量小。因此,在保证空冷器较低的出ロ温度下,如何有效的提高冷风的输送距离是解决掘进而降温和提高有效供冷量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了ー种应用于井下作业的保温风筒,能够很好解决上面所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ー种应用于井下作业的保温风筒,包括内风筒、以及位于内风筒外侧的外风筒,在内风筒与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井下作业的保温风筒,包括内风筒、以及位于内风筒外侧的外风筒,在内风筒与外风筒之间形成保温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风筒的两端分别设置连接软布,所述连接软布上开设有孔口;所述内风筒、外风筒、以及连接软布是由相同材质的柔性材料制成的;保温腔的内部沿内风筒与外风筒长度的方向上设置连接内风筒与外风筒的固定软布,固定软布的数目为四个,均匀布置在保温腔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井下作业的保温风筒,包括内风筒、以及位于内风筒外侧的外风筒,在内风筒与外风筒之间形成保温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风筒的两端分别设置连接软布,所述连接软布上开设有孔口 ;所述内风筒、外风筒、以及连接软布是由相同材质的柔性材料制成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学新刘洋杭猛
申请(专利权)人:闫学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