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加筋带挡墙槽形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17645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8:27
一种建筑用加筋带挡墙槽形面板,包括槽型的钢筋砼面板本体,该钢筋砼面板本体背面设置上、下肋,该上、下肋设置有在上下方向正对的加筋带穿筋孔,加筋带穿筋孔承压面的纵向截面为圆弧形,当上、下肋上的加筋带穿筋孔按下肋上的加筋带穿筋孔位于上肋上的加筋带穿筋孔之上的方式拼合时,上、下肋上的加筋带穿筋孔平滑连接;加筋带穿筋孔承压面的纵向截面为1/4圆弧形;使用该加筋带挡墙槽形面板时,上、下层面板的上、下穿筋孔对齐,用加筋带穿过上下对齐的穿筋孔,加筋带与穿筋孔的承压面充分的贴合,不易因为过大的应力导致加筋带断裂,使用安全。另外也方便面板模块的制作和施工中的拆卸。(*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预制混凝土面板,尤其是一种建筑用填方挡墙的加筋带挡墙槽形面板。
技术介绍
加筋土挡墙面板广泛应用于各行业填方挡墙的工程中。一直以来,采用加筋带建造加筋土挡墙,加筋带与墙面的连接是采用普通槽形加筋土挡墙面板,加筋土挡墙面板的加筋带穿筋孔承压面呈1/2圆,在面板预制时脱模存在问题,模板不易脱掉。另外,在上、下层加筋土挡墙面板对齐安装后,穿筋孔形成上下连通的类“3”字形穿筋孔,加筋带不能与承压面充分接触,容易出现应力集中导致加筋带断裂,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不容易因为应力问题而导致拉筋带断裂的加筋带挡墙槽形面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用加筋带挡墙槽形面板,包括槽型的钢筋砼面板本体,该钢筋砼面板本体背面设置上、下肋,该上、下肋设置有在上下方向正对的加筋带穿筋孔,加筋带穿筋孔承压面的纵向截面为圆弧形,其特征在于当上、下肋上的加筋带穿筋孔按下肋上的加筋带穿筋孔位于上肋上的加筋带穿筋孔之上的方式拼合时,上、下肋上的加筋带穿筋孔平滑连接。进一步,所述加筋带穿筋孔承压面的纵向截面为1/4圆弧形。本技术的积极效果是使用该加筋带挡墙槽形面板时,上、下层面板的上、下穿筋孔对齐,用加筋带穿过上下对齐的穿筋孔,加筋带与穿筋孔的承压面充分的贴合,不易因为过大的应力导致加筋带断裂,使用安全。另外也方便面板模块的制作和施工中的拆卸。附图说明图I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本技术的A-A视图;图3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本技术的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I至图4所示,建筑用加筋带挡墙槽形面板,包括槽型的钢筋砼面板本体1,该钢筋砼面板本体背面设置上肋2和下肋3,该上、下肋设置有在上下方向正对的加筋带穿筋孔4,加筋带穿筋孔承压面的纵向截面为圆弧形。当上、下肋上的加筋带穿筋孔4按下肋上的加筋带穿筋孔位于上肋上的加筋带穿筋孔之上的方式拼合时,上、下肋上的加筋带穿筋孔平滑连接。进一步,所述加筋带穿筋孔承压面的纵向截面为1/4圆弧形,这样上下加筋带穿筋孔拼合时呈标准的半圆。安装时,加筋带挡墙槽形面板上下叠加,用加筋带5穿过该上下对齐的加筋带穿筋孔4,这使得加筋带5与加筋带穿筋孔4的承压面充分的贴合,不易因为过大的应力导致加筋带5断裂,使用安全。同时采用加筋带穿筋孔4的承压面的纵向截面为1/4圆弧,便于安装使用。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 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和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用加筋带挡墙槽形面板,包括槽型的钢筋砼面板本体(1),该钢筋砼面板本体(1)背面设置上、下肋(2、3),该上、下肋(2、3)设置有在上下方向正对的加筋带穿筋孔(4),加筋带穿筋孔(4)承压面的纵向截面为圆弧形,其特征在于:当上、下肋上的加筋带穿筋孔(4)按下肋上的加筋带穿筋孔(4)位于上肋上的加筋带穿筋孔(4)之上的方式拼合时,上、下肋上的加筋带穿筋孔(4)平滑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加筋带挡墙槽形面板,包括槽型的钢筋砼面板本体(1),该钢筋砼面板本体(I)背面设置上、下肋(2、3),该上、下肋(2、3)设置有在上下方向正对的加筋带穿筋孔(4),加筋带穿筋孔(4)承压面的纵向截面为圆弧形,其特征在于当上、下肋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锦辉朱春笋张祖渝唐建川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永固建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