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用于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配子和胚胎操作及培养的培养皿,包括皿体和皿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皿体包括皿体底壁、主侧壁和次侧壁,三个部分一体成型;所述主侧壁顶端高于所述次侧壁顶端,垂直间距为3.0mm-5.0mm;所述次侧壁顶端外缘距所述主侧壁内面的水平间距为3.0mm-5.0mm;所述主侧壁内面、所述次侧壁外面与部分所述皿体底壁内面围成环形槽;所述次侧壁与所述皿体底壁形成的圆筒形空间构成培养空间;所述皿体底壁对应培养空间的外面能够与加热板面板紧密贴合。解决了普通培养皿在使用过程溢出的矿物油所引发的各类问题,皿体底壁与加热板面板紧密贴合,利于热传导,温度能及时补偿而降低损伤配子及胚胎的风险。(*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细胞培养器皿领域,为一种用于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配子和胚胎操作及培养的培养皿。
技术介绍
培养皿作为一种细胞培养器皿,广泛应用于细菌、细胞培养等生物学领域。普通培养皿主要结构包括一个皿体和一个皿盖,分别由一个底壁和一个侧壁一体成型。现有的培养皿针对不同培养对象基本上都可以通用。通用的设计往往是以牺牲个性化需求为代价,当这类通用培养皿应用于一些特殊培养对象时,个性化需求就不能得到充分满足,显示出通用培养皿的不足。因此对一些特殊操作对象及培养对象,有必要针对其特殊性设计特殊的培养皿,以适应其个性化需求。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治疗中配子和胚胎就是一类特殊的操作对象及培养对象。人类配子和胚胎操作及培养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使用液体培养基和液态矿物油。液体培养基微滴滴在培养皿体底壁内面,再用经过CO2培养箱中气体充分平衡的矿物油覆盖。配子及不同阶段的胚胎需要适当的气相培养环境,要求液体培养基内的气相成份能够与CO2培养箱内的气相充分平衡,宽大的矿物油界面不妨碍培养基与CO2培养箱气相之间的平衡。二,从培养盘的配制到配子操作、胚胎培养、胚胎移植、胚胎冷冻等多个步骤对培养盘进行转移,不能完全避免因培养皿端持不平而导致矿物油溢出。矿物油溢出引发如下问题溢出的矿物油脏污培养皿皿体外面及放置培养皿的台面,包括加热台、显微镜加热板、镜头和CO2培养箱隔板,影响各项操作行的顺利进行;溢出的矿物油在接触到皿体侧壁外面后有回流引起污染的风险;溢出的矿物油过多时,培养皿透气缝隙被矿物油封闭,不利于培养基与CO2培养箱气相之间的平衡。三,对配子及胚胎的操作需要在温度适当的加热板(台)上进行,目的是避免温度降低对配子及胚胎造成损伤。加热板(台)设定一个适合配子及胚胎的温度,只有在培养皿皿底充分接触到加热板(台)时,培养皿内培养基的温度才会与设定的温度接近。人类配子和胚胎操作及培养的特殊性要求对培养皿做出更恰当的设计以满足其特殊需要。对人类配子和胚胎操作顺利与否及CO2培养箱外操作时气相和温度适当与否关系到胚胎质量的好坏,进而直接影响到助孕治疗的成败。目前,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配子和胚胎操作及培养中最常用的培养皿的主要结构特征为一个皿体和一个皿盖,分别由一个底壁和一个侧壁一体成型;皿体的底壁和侧壁构成的空间为培养空间,皿盖起到遮盖皿体培养空间的作用;皿盖底壁内面呈等三角分布的三个一字凸棱,在皿盖扣合到皿体上时,将皿盖底壁内面和皿体侧壁顶端隔开,形成透气缝隙;皿体底壁外面外周有一支撑环,将皿体底壁托离载物台面。在实践中发现,此类设计的培养皿不能充分满足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配子和胚胎操作及培养的特殊性,存在以下两方面的缺陷一,在矿物油溢出时,溢出的矿物油所引发的各类问题不能避免;二,支撑环使皿体底壁托离加热板(台)面板而不能紧密贴合,不利于热传导,存在因温度不能及时补偿而损伤配子及胚胎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普通培养皿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配子和胚胎操作及培养应用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更适合人类配子和胚胎操作及培养特殊需要的专用培养皿。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配子和胚胎操作及培养的培养皿,包括皿体和皿盖。其中皿体包括皿体底壁、主侧壁和次侧壁,三个部分一体成型。所述主侧壁顶端高于所述次侧壁顶端,垂直间距为;所述次侧壁顶端外缘距所述主侧壁内面的水平间距为;所述主侧壁内面、所述次侧壁外面与部分所述皿体底壁内面围成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用于收纳溢出的矿物油;所述次侧壁与所述皿体底壁形成的圆筒形空间构成培养空间;构成所述培养空间的所述次侧壁内 面、所述皿体底壁内面经TC处理;所述培养空间的所述皿体底壁外面能够与加热板(台)面板紧密贴合。本技术的培养皿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皿体和所述皿盖呈圆筒形。本技术的培养皿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培养皿采用有机高分子材料制成,如聚苯乙烯等。本技术的培养皿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培养皿无色透明。本技术的培养皿进一步设置为构成所述培养空间的所述次侧壁内面、所述皿体底壁内面经TC处理。本技术的培养皿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皿体底壁、所述主侧壁和所述次侧壁厚度约为1mm。本技术的培养皿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侧壁为自所述皿体底壁外周以所述皿体底壁圆心为中心向上外展延伸形成的圆筒状结构。本技术的培养皿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侧壁向上外展角度为O度-5度。本技术的培养皿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侧壁的垂直高度为8_-18_。本技术的培养皿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次侧壁为自所述皿体底壁内面以所述皿体底壁圆心为中心向上外展延伸形成的圆筒状结构。本技术的培养皿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次侧壁向上外展角度为O度-5度。本技术的培养皿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次侧壁的垂直高度为5_-15_。本技术的培养皿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皿盖包括皿盖底壁和皿盖侧壁,两个部分一体成型。本技术的培养皿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皿盖底壁和所述皿盖侧壁厚度约为Imm0本技术的培养皿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皿盖底壁内面直径大于所述皿体主侧壁上缘外直径,直径差约为I. Omm-1. 5mm。本技术的培养皿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皿盖底壁内面三条呈等三角辐射状排列的一字凸棱,高度约为O. 4mm,宽度约为Imm,长度约为2mm,其离心端止于所述皿盖侧壁内面。本技术的培养皿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一字凸棱在所述皿盖扣合到所述皿体后架在所述皿体主侧壁上缘,致所述皿盖底壁内面与所述皿体主侧壁上缘之间形成透气缝隙。本技术的培养皿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皿盖底壁外面以所述皿盖底壁圆心为中心以所述皿体底壁外面直径为直径向下凹陷形成圆筒形堆叠槽。本技术的培养皿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堆叠槽的深度约为O. 5mm。本技术的培养皿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皿盖侧壁为自所述皿盖底壁外周以所述皿盖底壁圆心为中心向下外展延伸形成的圆筒状结构。本技术的培养皿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皿盖侧壁向下外展角度为O度-5度。本技术的培养皿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皿盖侧壁的垂直高度为所述皿体主侧壁垂直高度的50%-75%。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本技术用作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配子和胚胎操作及培养,在矿物油因培养皿端持不平而溢出时,溢出物收纳在环形槽内,避免了溢出的矿物油所引发的各类问题;二,皿体底壁对应培养空间的外面能够与加热板(台)面板紧密贴合,利于热传导,温度能及时补偿而降低损伤配子及胚胎的风险。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培养皿皿盖皿体立体透视图;图2是本技术培养皿皿盖皿体纵向剖视图;图示说明1.皿体11.皿体底壁12.主侧壁13.次侧壁14.环形槽15.培养空间2.皿盖21.皿盖底壁22.皿盖侧壁23.堆叠槽24. —字凸棱。具体实施方式参阅说明书附图I和附图2所示,本技术为一种用于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配子和胚胎操作及培养的培养皿,由皿体I和皿盖2两部分组成。所述培养皿采用有机高分子材料制成,如聚苯乙烯等,无色透明;所述皿体I和所述皿盖2呈圆筒形。所述皿体I包括皿体底壁11、主侧壁12和次侧壁13,三个部分一体成型;所述皿体底壁11、所述主侧壁12和所述次侧壁13厚度约为Imm ;所述培养空间15的所述皿体底壁11外面能够与加热板(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配子和胚胎操作及培养的培养皿,包括皿体和皿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皿体包括皿体底壁、主侧壁和次侧壁,三个部分一体成型;所述次侧壁与所述皿体底壁形成的圆筒形空间构成培养空间;所述培养空间的所述皿体底壁外面能够与加热板面板紧密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配子和胚胎操作及培养的培养皿,包括皿体和皿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皿体包括皿体底壁、主侧壁和次侧壁,三个部分一体成型;所述次侧壁与所述皿体底壁形成的圆筒形空间构成培养空间;所述培养空间的所述皿体底壁外面能够与加热板面板紧密贴合。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培养皿,其特征为所述主侧壁向上外展角度为O度-5度。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培养皿,其特征为所述次侧壁为自所述皿体底壁内面以所述皿体底壁圆心为中心向上外展延伸形成的圆筒状结构。4.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彭建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