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世宗专利>正文

隐形拉链拉头穿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1580 阅读:3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隐形拉链拉头穿装机。为提供一种结构及作业工序简单、效率高、产品使用性能好的隐形拉链拉头穿装机,提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它由间歇驱动机构、拉头穿装模具机构、空隙感知杆、拉头供应机构及链齿合并机构组成,拉头穿装模具机构由楔形撑张杆、活动下模、固定上模、活动顶杆及由行程开关控制依次动作的三个驱动缸组成,活动顶杆的顶部设有两侧边顶持件高于中间顶持件的顶头;链齿合并机构位于拉头穿装模具机构的前方。(*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隐形拉链拉头穿装机本技术属于衣服紧固附件加工设备部件,特别是一种隐形拉链拉头穿装机。隐形拉链的拉头与拉链条上链齿排位于其布带的同一侧,而安装在拉头上的细长形自由晃动的拉片则位于布带的另一侧。这种隐形拉链或以人工方式穿设拉头。或以由间歇驱动机构、拉头穿装模具机构、空隙感知杆及拉头供应机构组成的隐形拉链拉头穿装机穿设拉头。这种结构的隐形拉链拉头穿装机,其拉头穿装模具机构设有拉头支持部、带挡门的拉头夹持器、带覆盖杆的拉片导引器、拉链条分开器及曲柄形框架,不仅使设备结构复杂、体积大、成本高、作业工序繁琐,而且由于隐形拉链的拉头的导入口宽度小于隐形拉链的拉链条上链齿排与两侧珠状带边宽度之和,在穿装拉头时,或因拉头无法顺利穿装在拉链条上,导致废品率高;或因以加大隐形拉链的拉头的导入口宽度便于穿装,导致隐形拉链在日后使用时,在其拉头导入口处的拉链条易于相互脱离而无法使用。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及作业工序简单、成本低、体积小、效率高、生产的隐形拉链使用性能好的隐形拉链拉头穿装机。本技术由间歇驱动机构、拉头穿装模具机构、空隙感知杆、拉头供应机构及链齿合并机构组成,拉头穿装模具机构由楔形撑张杆、活动下模、固定上模、活动顶杆及三个驱动缸组成,活动下模及固定上模有顶、底面分别设有拉头承接凹穴;活动顶杆的顶部设有呈山字形的顶头,并令其两侧边顶持件高于中间顶持件;三个驱动缸由行程开关控制依次动作,分别驱动楔形撑张杆、活动下模及活动顶杆上下往复运动;链齿合并机构位于拉头穿装模具机构的前方。由于本技术由间歇驱动机构、拉头穿装模具机构、空隙感知杆、拉头供应机构及链齿合并机构组成,拉头穿装模具机构由楔形撑张杆、活动下模、固定上模、活动顶杆及由行程开关控制依次动作的三个驱动缸组成,活动顶杆的顶部设有呈山字形的顶头,并令其两侧边顶持件高于中间顶持件;链齿合并机构位于拉头穿装模具机构的前方。使用时,当拉链条的空隙到达拉头穿装模具机构处并由空隙感知杆感知时,间歇驱动机构停止输送,拉链条被定位;由拉头穿装模具机构将从拉头供应机构接受的拉头送到穿装工位上;链齿合并机构将拉链条上的链齿排及两侧珠状带边预先合并,使其宽度被缩减至略小于拉头导入口宽度;然后在拉头仍被保持在定位状态下拉动拉链条前进一小段距离,使拉链-->条已被预先合并的链齿排及两侧珠状带边顺利进入拉头内,再解除施于拉头上的保持力,穿装在拉链条上的拉头随同拉链条一起向前输送。本技术结构及作业工序简单、成本低、体积小,链齿合并机构不仅使拉头穿装方便、效率高而且因无需加大隐形拉链的拉头的导入口宽度,便可方便地穿装拉头,使生产的隐形拉链不会发生拉链条上链齿排在拉头处相互脱离的现象,提高了隐形拉链的使用性能,从而达到本技术的目的。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侧视图。图2、为图1中A向视图。图3、为图1中B部局部放大立体图。图4、为图3中C部局部放大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图5、为图3中D-D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空隙感知杆动作状态示意侧视图(空隙感知杆自由端在拉链条的链齿排上)。图7、为本技术空隙感知杆动作状态示意侧视图(空隙感知杆自由端在拉链条的空隙部)。图8、为本技术链齿合并机构动作状态示意侧视图(空隙感知杆自由端在拉链条的空隙部、链齿合并机构向拉头穿装模具机构方向移动)。图9、为本技术拉头穿装模具机构动作状态示意侧视图(楔形撑张杆下移)。图10、为本技术拉头穿装模具机构动作状态示意侧视图(活动下模上移)。图11、为本技术拉头穿装模具机构动作状态示意侧视图(拉头抵达固定上模、活动顶杆上移至拉头底部)。图12、为本技术拉头穿装模具机构动作状态示意图侧视(楔形撑张杆、活动下模及活动顶杆复位)。图13、为本技术拉头穿装模具机构动作状态示意俯视图(楔形撑张杆下移)。图14、为本技术拉头穿装模具机构动作状态示意俯视图(活动下模上移)。图15、为本技术拉头穿装模具机构动作状态示意俯视图(拉头抵达固定上模、活动顶杆上移)。图16、为本技术拉头穿装模具机构动作状态示意俯视图(链齿合并机构抵达离拉头穿装模具机构最近位置、活动顶杆上移至拉头底部)。图17、为本技术拉头穿装模具机构动作状态示意俯视图(楔形撑张杆、活动下模、活动顶杆及链齿合并机构复位)。-->图18、为本技术拉头穿装模具机构动作时隐形拉链的拉头与拉链条相关位置立体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阐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由间歇驱动机构1、拉头穿装模具机构2、空隙感知杆3、链齿合并机构4、拉头供应机构5及行程开关组6组成,间歇驱动机构1由第一驱动电机11、第二驱动电机12、第一电磁离合器13、第二电磁离合器14、第一驱动辊轮组15、第二驱动辊轮组16、复数个从动导向辊轮17、电磁制动器18及拉链条压制器19组成,如图3所示,拉头穿装模具机构2由楔形撑张杆21、活动下模22、固定上模23、活动顶杆24及三个驱动缸25、26、27组成,活动下模22及固定上模23有顶、底面分别设有拉头承接凹穴221、231,并在固定上模23的拉头承接凹穴231内设有行程开关顶杆232;活动顶杆24的顶部设有呈山字形的顶头241,并令其两侧边顶持件2411高于中间顶持件2412;三个驱动缸25、26、27分别驱动楔形撑张杆21、活动下模22及活动顶杆24上下往复运动;如图1所示,空隙感知杆3以其中部31枢装在机架上,其后端设有拉伸弹簧32,并设有行程开关挡块33、34,其前端为自由端35;如图4所示,链齿合并机构4由固定连接的上模41、下模42及驱动缸43组成,如图5所示,上模41的底部设有横截面与隐形拉链7拉链条71上链齿排711横截面相对应的导槽411;下模42与上模41的导槽411中心线对应处设有与隐形拉链7拉链条71的两侧布带713厚度相对应的缝隙421;固定连接的上、下模41、42在驱动缸43驱动下作往复移动;链齿合并机构4亦可由设置在拉头穿装模具机构2前方两侧的一对驱动缸组成,驱动缸的顶端设有与隐形拉链7拉链条71上链齿排711及珠状带边712相对应的顶夹头;链齿合并机构4位于拉头穿装模具机构2的前方;如图1所示,拉头供应机构5位于拉头穿装模具机构2的后方,并向拉头穿装模具机构2的活动下模供应隐形拉链7的拉头72;如图1、图3所示,行程开关组6由行程开关61、62、63、64及65组成,如图1所示,行程开关61、62与空隙感知杆3后端的行程开关挡块33、34相对应,行程开关61控制断开第一电磁离合器13及第二电磁离合器14与第一驱动电机11、第二驱动电机12的结合;行程开关62控制安装在第二驱动电机12上的电磁制动器18制动及使拉链条压制器19下移,压制在拉链条71上,并使拉头穿装模具机构2驱动缸25、26启动以驱动楔形撑张杆21及活动下模22分别向下、上移动;行程开关63与拉头穿装模具机构2的固定上模23内的行程开关顶杆232相对应,行程开关63使驱动缸27启动以驱动活动顶杆24向上移动及启动链齿合并机构4的驱动缸43,使固定连接的上模41及下模42向接近拉头穿装模具机构2的方向移动;如图3所示行程开关64、65与驱动活动顶杆24-->驱动缸27移动件上的磁性行程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隐形拉链拉头穿装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隐形拉链拉头穿装机,它由间歇驱动机构、拉头穿装模具机构、空隙感知杆及拉头供应机构组成,空隙感知杆以其中部枢装在机架上;拉头供应机构位于拉头穿装模具机构的后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头穿装模具机构由楔形撑张杆、活动下模、固定上模、活动顶杆及三个驱动缸组成,活动下模及固定上模有顶、底面分别设有拉头承接凹穴;活动顶杆的顶部设有呈山字形的顶头,并令其两侧边顶持件高于中间顶持件;三个驱动缸由行程开关控制依次动作,分别驱动楔形撑张杆、活动下模及活动顶杆上下往复运动;在拉头穿装模具机构前方还设有链齿合并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形拉链拉头穿装机,它由间歇驱动机构、拉头穿装模具机构、空隙感知杆及拉头供应机构组成,空隙感知杆以其中部枢装在机架上;拉头供应机构位于拉头穿装模具机构的后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头穿装模具机构由楔形撑张杆、活动下模、固定上模、活动顶杆及三个驱动缸组成,活动下模及固定上模有顶、底面分别设有拉头承接凹穴;活动顶杆的顶部设有呈山字形的顶头,并令其两侧边顶持件高于中间顶持件;三个驱动缸由行程开关控制依次动作,分别驱动楔形撑张杆、活动下模及活动顶杆上下往复运动;在拉头穿装模具机构前方还设有链齿合并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宗
申请(专利权)人:陈世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