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冰型舷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15583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4: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冰型舷侧结构,包括舷侧外板、冰带区舷侧外板、一根舷侧纵桁、强肋骨、普通肋骨,在一根舷侧纵桁上、下等距离处分别增设一根舷侧纵桁,在舷侧外板各半肋位处增设与普通肋骨大小相同的肋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三根舷侧纵桁及半肋位处的普通肋骨,减小了板格大小,能有效的承担带状的冰载荷,满足了破冰船舷侧抗冰结构的强度要求。(*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破冰船结构技术,尤其属于破冰船抗冰舷侧结构的设计。
技术介绍
舷侧结构是钢质海船船体结构中的必不可少一部分。传统的钢质海船特别是机舱段的舷侧结构肋骨由于跨度较大,通常都增设一根舷侧纵桁,构成舷侧板架结构来抵御常规的海水波浪载荷。冰载荷是破冰船结构需承受的一种特殊的载荷,这种载荷比常规的海水波浪载荷大很多,并且冰载荷是分布于船舶舷侧水线上下附近一定范围内的带状载荷,常规的舷侧结构只含一根舷侧纵桁强度难以承担该种区域较宽的带状载荷。常规的舷侧结构如图I所示,为冰带舷侧外板I,舷侧外板2、3,强肋骨4,普通肋骨 6,舷侧纵桁8,舷侧结构长L,舷侧结构高B,肋骨间距S。该种舷侧结构不能承受破冰船在破冰时的强大冰载荷。目前国内尚没有严格按照破冰船载荷设计的钢质海船,探索一种在能抵御破冰载荷的舷侧结构是该领域研究人员关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冰型舷侧结构,能有效抵御舷侧冰载荷,提高破冰船舷侧结构的强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种抗冰型舷侧结构包括舷侧外板、舷侧冰带外板、一根舷侧纵桁、强肋骨、普通肋骨,在一根舷侧纵桁上、下等距离处各增设一根舷侧纵桁;在舷侧外板各半肋位处增设与普通肋骨大小相同的肋骨。增加的肋骨和三根舷侧纵桁结构共同构成抗冰型舷侧结构。所述的三根舷侧纵桁,舷侧纵桁间的间距范围为I. OnTl. 5m。所述的抗冰型舷侧结构强肋骨的间距为3 4个肋位。本技术通过设置三根舷侧纵桁及半肋位处的普通肋骨,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小了板格大小,能有效承担带状的冰载荷,满足了破冰船舷侧抗冰结构的强度要求。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I现有舷侧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抗冰型舷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冰带区舷侧外板I,冰带区上方舷侧外板2,冰带区下方舷侧外板3,强肋骨4,普通肋骨5、6,舷侧纵桁7、8、9,舷侧结构长L,舷侧结构高B,肋骨间距S,半肋位s/2,舷侧纵桁间距b。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是抗冰型舷侧结构示意图。本抗冰型舷侧结构包括冰带区舷侧外板1,舷侧外板2、3,在冰带区舷侧外板I的舷侧纵桁8上、下分别焊有舷侧纵桁7、9,舷侧纵桁7、8、9等间距,其间距b为I. (Tl. 5m ;在各个半肋位处焊有与普通肋骨6尺寸相同的普通肋骨5,每:T4档肋骨间距焊有一根强肋骨4。 本例抗冰型舷侧结构长L取为7800mm,高B取为5150mm,三根舷侧纵桁7、8、9间间距设为1200mm,肋骨间距s为650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冰型舷侧结构,包括舷侧外板、冰带区舷侧外板、一根舷侧纵桁、强肋骨、普通肋骨,其特征在于:在一根舷侧纵桁上、下等距离处分别增设一根舷侧纵桁;在舷侧外板各半肋位处增设与普通肋骨大小相同的肋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冰型舷侧结构,包括舷侧外板、冰带区舷侧外板、一根舷侧纵桁、强肋骨、普通肋骨,其特征在于在一根舷侧纵桁上、下等距离处分别增设一根舷侧纵桁;在舷侧外板各半肋位处增设与普通肋骨大小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广明梅永娟张睿彭正梁杨俊龙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