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立峰专利>正文

一种印刷机滚筒排列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印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14763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印刷机滚筒排列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印刷机。其中印刷机滚筒排列结构,包括轴线互相平行的三个印刷滚筒,依次为印版滚筒、橡皮滚筒和压印滚筒,在所述橡皮滚筒上设置有合压驱动机构,所述合压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橡皮滚筒依次与所述印版滚筒和所述压印滚筒合压;或在所述橡皮滚筒和所述压印滚筒上设置有合压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印版滚筒和所述压印滚筒依次与所述橡皮滚筒合压。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减少印刷调试过程中的纸张浪费现象。(*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印刷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轮转印刷的多功能印刷机滚筒排列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印刷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轮转印刷机的核心部件是三个印刷滚筒构成的结构,如图I所示的结构原理图,三个印刷滚筒自上而下并排排列,分别为印版滚筒I、橡皮滚筒2和压印滚筒3,三个印刷滚筒的轴线平行。从三个印刷滚筒的端部看,三个印刷滚筒的轴线的投影连线为一条折线。现有的轮转印刷机实现一次合压,即图I中印版滚筒I的滚压面与橡皮滚筒2(即三个滚筒中间的滚筒)的滚压面触压,同时,橡皮滚筒2的滚压面与压印滚筒3的滚压面触压,纸张在橡皮滚筒2与压印滚筒3之间穿过,实现连续印刷。 参考图1,现有轮转印刷机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在印刷过程中,油墨先从印版滚筒I输入,在印版滚筒I与橡皮滚筒2合压过程中,油墨再逐步传递给橡皮滚筒2。可见,橡皮滚筒2充满油墨需要在启动印刷机后一定时间才可以完成。由于三个印刷滚筒是一次合压,橡皮滚筒2与压印滚筒3之间的合压在启动印刷机后就开始了,纸张也开始进入,而橡皮滚筒2在油墨转印饱满前是不能印出合格的印刷品的,因此,在橡皮滚筒2在油墨转印饱满前会浪费不少纸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前述由于一次合压带来的纸张浪费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印刷机滚筒排列结构和采用该结构的印刷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印刷机滚筒排列结构,包括轴线互相平行的三个印刷滚筒,依次为印版滚筒、橡皮滚筒和压印滚筒,在所述橡皮滚筒上设置有合压驱动机构,所述合压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橡皮滚筒依次与所述印版滚筒和所述压印滚筒合压;或在所述橡皮滚筒和所述压印滚筒上设置有合压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印版滚筒和所述压印滚筒依次与所述橡皮滚筒合压。在垂直所述三个印刷滚筒的轴线的横截面上,所述三个印刷滚筒的轴线的投影的连线为一折线,所述折线由两个边构成,所述两个边的共同的顶点为所述橡皮滚筒的轴线的投影。在所述橡皮滚筒上设置的所述合压驱动机构为偏心驱动机构。所述折线的两个边的夹角的范围为92度至178度在所述三个印刷滚筒上分别设置有合压传动齿轮。所述合压传动齿轮为斜齿齿轮。所述合压传动齿轮的基准分度圆直径范围为150毫米至250毫米。印刷机,设置有如上所述印刷机滚筒排列结构。所述印刷机设置有多组所述印刷机滚筒排列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向本技术的印刷滚筒输入油墨也是从印版滚筒开始输入,通过印版滚筒与橡皮滚筒合压将油墨传输给橡皮滚筒。由于本技术设置有合压驱动机构,使得橡皮滚筒可以不同时与印版滚筒、橡皮滚筒合压,因此,在橡皮滚筒充满油墨前,可以通过控制合压驱动机构,使得橡皮滚筒与压印滚筒之间不产生合压,也就避免了由于油墨不足导致的纸张浪费。当橡皮滚筒在油墨转印饱满后,控制合压驱动机构,使得橡皮滚筒与压印滚筒合压,印刷出合格的印刷品。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印刷机滚筒排列结构的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印刷机滚筒排列结构的原理图,显示了运行的一个状态。 图3为本技术印刷机滚筒排列结构的原理图,显示了运行的另一个状态。图4为本技术印刷机滚筒排列结构的原理图,显示了运行的第三个状态。图5为本技术印刷机滚筒排列结构的立体图。图中标识说明如下I、印版滚筒;2、橡皮滚筒;3、压印滚筒;4、印版滚筒;5、橡皮滚筒;6、压印滚筒;7、偏心驱动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图2至图4为本技术印刷机滚筒排列结构的原理图,从三个印刷滚筒的端部呈现了结构原理,三幅图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滚筒排列结构所处运行状态的不同。与现有技术相同,本技术印刷机滚筒排列结构包括轴线互相平行的三个印刷滚筒,自上而下依次为印版滚筒4、橡皮滚筒5和压印滚筒6,在橡皮滚筒5上设置作为合压驱动机构的偏心驱动机构7。图2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橡皮滚筒5上设置合压驱动机构。本技术印刷机滚筒排列结构主要创新点在于通过合压驱动机构,使得橡皮滚筒5能够依次与印版滚筒4、压印滚筒6合压。就是说,现有技术中,橡皮滚筒5同时与印版滚筒4、压印滚筒6合压,称之为一次合压;本技术中要使得橡皮滚筒2能够依次与印版滚筒4、压印滚筒6合压,称之为二次合压。图2显示的状态是橡皮滚筒5与印版滚筒4合压。图3显示的状态是橡皮滚筒5与印版滚筒4以及压印滚筒6全部离压的状态,图5显示的状态是橡皮滚筒5与印版滚筒4以及压印滚筒6全部合压的状态。本技术滚筒的运行过程是在偏心驱动机构7的驱动下橡皮滚筒5偏心运动,从图2的状态开始进入到图3所示状态。在图3所示状态保持一定时间,使得橡皮滚筒5充满油墨,然后偏心驱动机构7驱动橡皮滚筒5偏心运动,进入到图4所示状态,图4所示是印刷机的正常工作状态。如
技术介绍
部分所分析的,一次合压在调试阶段造成纸张浪费,而本技术的印刷机滚筒排列结构由于是二次合压,就可以在橡皮滚筒5与印版滚筒4合压时给予充分的时间,使得橡皮滚筒5上充分布满油墨,然后再开始橡皮滚筒5与压印滚筒6的合压。这就避免了橡皮滚筒5在油墨不充分时与压印滚筒6合压,从而避免了纸张的浪费。在图2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合压驱动机构是设置在橡皮滚筒5上的偏心驱动机构。该偏心驱动机构驱使橡皮滚筒5可以依次与印版滚筒4、压印滚筒6合压,实现所谓二次合压。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其他适当变形,使得橡皮滚筒5可以依次与印版滚筒4、压印滚筒6合压,例如分别在印版滚筒4、压印滚筒6上设置偏心驱动结构。在垂直所述三个印刷滚筒的轴线的横截面上,即图2至图4所示平面上,三个印刷滚筒的轴线的投影的连线为一折线,折线由两个边构成,所述两个边的共同的顶点为橡皮滚筒5的轴线的投影。这种设置方式减少了印刷机滚筒排列结构所占的空间体积。折线的定义是用线段依次连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若干个点所组成的图形。各线段称为折线的边;各点称为折线的顶点。图2至图4中三个印刷滚筒的轴线的投影分别为一个点,三个顶点的连线构成了只有两个边的折线,这两个边共同具有的一个顶点为橡皮滚筒5的轴线在图2至图4中的投影。在图2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折线的两个边 的夹角的范围为92度至178度。图5显示了本技术印刷机滚筒排列结构的立体状态。在印版滚筒4、橡皮滚筒5和压印滚筒6的端部分别设置合压传动齿轮。所述合压传动齿轮为斜齿齿轮。所述合压传动齿轮的基准分度圆直径范围为150毫米至250毫米。所述三个印刷滚筒上的合压传动齿轮相应设置,能够互相啮合进行传动。当橡皮滚筒5与印版滚筒4合压时,两者端部设置的合压传动齿轮互相啮合进行传动。当橡皮滚筒5与压印滚筒6合压时,两者端部设置的合压传动齿轮互相哨合进行传动。将图2至图4所示的印刷机滚筒排列结构设置在印刷机上,不用更改传送系统,即可实现所述二次分压,减少纸张浪费。将多组本技术的印刷机滚筒排列结构设置在一台印刷机上,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定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本技术还可以对上述各种零部件的构造进行材料和结构的改进,或者是采用技术等同物进行替换。故凡运用本技术的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或直接或间接运用于其他相关
均同理皆包含于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印刷机滚筒排列结构,包括轴线互相平行的三个印刷滚筒,依次为印版滚筒、橡皮滚筒和压印滚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橡皮滚筒上设置有合压驱动机构,所述合压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橡皮滚筒依次与所述印版滚筒和所述压印滚筒合压;或在所述橡皮滚筒和所述压印滚筒上设置有合压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印版滚筒和所述压印滚筒依次与所述橡皮滚筒合压。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5.27 CN 201120174599.21.一种印刷机滚筒排列结构,包括轴线互相平行的三个印刷滚筒,依次为印版滚筒、橡皮滚筒和压印滚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橡皮滚筒上设置有合压驱动机构,所述合压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橡皮滚筒依次与所述印版滚筒和所述压印滚筒合压;或在所述橡皮滚筒和所述压印滚筒上设置有合压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印版滚筒和所述压印滚筒依次与所述橡皮滚筒合压。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印刷机滚筒排列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垂直所述三个印刷滚筒的轴线的横截面上,所述三个印刷滚筒的轴线的投影的连线为一折线,所述折线由两个边构成,所述两个边的共同的顶点为所述橡皮滚筒的轴线的投影。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立峰
申请(专利权)人:杨立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