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立峰专利>正文

一种盘山公路避险车道的应急避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8984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盘山公路避险车道的应急避险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辆避险装置减速效果差,会发生回弹,易对人员造成二次伤害,占地较大,不适合地形复杂的盘山公路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水箱,水箱右侧有环板,环板内侧有网状结构,水箱内有多个圆筒,圆筒内有滑杆;水箱右侧板上有多个转杆,转杆上有第二转筒、第三转筒、第四转筒,水箱右侧有多组与转杆对应的圆板,转杆、第二转筒、第三转筒、第四转筒的右端有扇叶,相邻的两组扇叶置于盘形壳体腔内;第一圆板、第二圆板、第三圆板第四圆板上有螺旋状的钢板,第一圆板内右侧有中心块,最外侧的钢板的外侧套装有环形板,中心块四周有多个连接杆。中心块四周有多个连接杆。中心块四周有多个连接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盘山公路避险车道的应急避险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安全领域,特别是一种盘山公路避险车道的应急避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盘山公路上,尤其是地质结构复杂地区,由于多次连续频繁的踩刹车,汽车的刹车装置很容易出现失灵状况,遇到这种情况是相当危险的,相应的,在车辆前进方向的右侧,会有避险车道。
[0003]现有技术中的避险车道一种是利用沙坑减速,另一种是用阻拦索减速,但是均存在明显缺陷,首先,一,最主要的,由于沙坑占地较大,并不适合沿山公路,类如宜良六十八道拐两侧均是较陡峭的山坡,又如,禄劝雪山乡公路、独龙江公路等,路一侧是地质复杂的山体,另一侧是峭壁,根本不具备修建沙坑的目的;二,对于沙坑,沙坑对大货车或者较重速度较慢的小汽车是有明显作用,但对小型汽车作用并不明显,甚至小型汽车并不能再第一时间落到沙坑里,速度高的小汽车在惯性作用下有可能冲出沙坑,后果不堪设想;三,沙坑前一般设置有一段上坡路段,以此为了使失控车辆达到减速,对于速度较快的汽车而言,其轨迹是抛物线状的,需要较长的沙坑才能起到安全停车;四,汽车在接触沙土的一瞬间,车上的人员会受到强烈的冲击和颠簸,对司机和乘客不安全;五,汽车在下落后,由于受到突然的碰撞,容易引起车辆起火;六,沙土抱紧车前轮后,惯性力容易使车尾上翘甚至翻跟头。
[0004]然后,对于阻拦索,阻拦索对低速、较轻的车有减速作用,对于较重的较快的小汽车,容易对车辆前端形成分割力,将车头分割开,严重的会对乘客造成生命威胁;二,阻拦索一般是有弹性的,车辆会被阻拦索弹回来,使车辆及人员受到二次伤害。
[0005]综上,现有技术并不适合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对车内成员安全依然存在较大的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盘山公路避险车道的应急避险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辆避险装置减速效果差,会发生回弹,易对人员造成二次伤害,占地较大,不适合地形复杂的盘山公路的问题。
[0007]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水箱,水箱右侧有矩形的环板,环板内侧有多根绳索交叉固定形成网状结构,水箱内有多个水平状的圆筒,圆筒水平贯穿水箱,圆筒内有能滑动的滑杆,滑杆右端伸出圆筒并与环板固定,滑杆只能向左侧移动;所述的水箱右侧板上贯穿有多个转杆,每个转杆上由内向外套装有第二转筒、第三转筒、第四转筒,水箱右侧有多组与转杆对应的圆板,圆板由右向左依次为第一圆板、第二圆板、第三圆板、第四圆板,其中转杆与第一圆板固定,第二转筒与第二圆板固定,第三转筒与第三圆板固定,第四转筒与第四圆板固定,转杆、第二转筒、第三转筒、第四转筒的右端均固定有一组扇叶,每组扇叶内的多个扇叶呈圆周均布,相邻的两组扇叶置于盘形壳体腔内,盘形壳体左右两端撑开口状,盘形壳体与水箱内侧壁固定在一起;
所述的第一圆板、第二圆板、第三圆板第四圆板右端均固定有一个螺旋状的钢板,相邻的两个钢板的旋向相反,第一圆板内右侧有中心块,最外侧的钢板的外侧套装有环形板,中心块四周有多个连接杆,连接杆另一端贯穿多个钢板之间缝隙并与环形板固定在一起,多个环形板固定在环板上;当环板向左移动带动环形板向左移动时,环形板与中心块之间的连接杆迫使其上的钢板发生转动,且相邻的两个钢板转动方向相反。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水箱左端面上固定有多个与滑杆对应的支撑板,支撑板呈水平状且置于滑杆上侧,支撑板上竖直贯穿有圆柱块,圆柱块与支撑板之间经螺纹连接,圆柱块下端面上开设有矩形的盲孔,盲孔内有能上下移动的销钉,销钉与盲孔底部之间连接有压簧,滑杆上开设有多个与销钉配合的卡孔,销钉下端呈楔形使得滑杆只能向左移动。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扇叶呈半圆状,盘形壳体腔内侧壁的截面与扇叶的外缘面相仿,盘形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泄压孔。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水箱下侧有固定在地面上的底板,底板与水箱之间经多个支撑杆固定在一起。
[0011]本专利技术结构巧妙,利用螺旋结构及水的阻力能够将冲击力快速化解,在保证失控车辆安全的前提下能够快速将其减速,经过多重缓冲吸能,有效防止汽车冲出道路,车辆窄碰撞中不会发生回弹,有效避免对乘客造成二次伤害,占地较少,尤其适合地形复杂的盘山公路的应急避险。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视剖视图。
[0013]图2为图1中A向视图。
[0014]图3为图1 中局部放大图。
[0015]图4为本专利技术俯视剖视图。
[0016]图5为本专利技术核心部件示意图。
[0017]图6为图5所示核心部件的内部结构图。
[0018]图7为转杆及其上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8为第二转筒及其上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1]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两组扇叶在使用中水流在盘形壳体内的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由图1至图10给出,本专利技术包括水箱1,水箱1右侧有矩形的环板2,环板2内侧有多根绳索交叉固定形成网状结构,水箱1内有多个水平状的圆筒3,圆筒3水平贯穿水箱1,圆筒3内有能滑动的滑杆4,滑杆4右端伸出圆筒3并与环板2固定,滑杆4只能向左侧移动;所述的水箱1右侧板上贯穿有多个转杆5,每个转杆5上由内向外套装有第二转筒6、第三转筒7、第四转筒8,水箱1右侧有多组与转杆5对应的圆板,圆板由右向左依次为第一圆板9、第二圆板10、第三圆板11、第四圆板12,其中转杆5与第一圆板9固定,第二转筒6与第二圆板10固定,第三转筒7与第三圆板11固定,第四转筒8与第四圆板12固定,转杆5、第二转
筒6、第三转筒7、第四转筒8的右端均固定有一组扇叶13,每组扇叶13内的多个扇叶13呈圆周均布,相邻的两组扇叶13置于盘形壳体14腔内,盘形壳体14左右两端撑开口状,盘形壳体14与水箱1内侧壁固定在一起;所述的第一圆板9、第二圆板10、第三圆板11第四圆板12右端均固定有一个螺旋状的钢板15,相邻的两个钢板15的旋向相反,第一圆板9内右侧有中心块16,最外侧的钢板15的外侧套装有环形板17,中心块16四周有多个连接杆,连接杆另一端贯穿多个钢板15之间缝隙并与环形板17固定在一起,多个环形板17固定在环板2上;当环板2向左移动带动环形板17向左移动时,环形板17与中心块16之间的连接杆迫使其上的钢板15发生转动,且相邻的两个钢板15转动方向相反。
[0024]为了实现滑杆4的单向转动,防止车辆反弹,所述的水箱1左端面上固定有多个与滑杆4对应的支撑板18,支撑板18呈水平状且置于滑杆4上侧,支撑板18上竖直贯穿有圆柱块19,圆柱块19与支撑板18之间经螺纹连接,圆柱块19下端面上开设有矩形的盲孔,盲孔内有能上下移动的销钉20,销钉20与盲孔底部之间连接有压簧,滑杆4上开设有多个与销钉20配合的卡孔,销钉20下端呈楔形使得滑杆4只能向左移动。
[00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盘山公路避险车道的应急避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1),水箱(1)右侧有矩形的环板(2),环板(2)内侧有多根绳索交叉固定形成网状结构,水箱(1)内有多个水平状的圆筒(3),圆筒(3)水平贯穿水箱(1),圆筒(3)内有能滑动的滑杆(4),滑杆(4)右端伸出圆筒(3)并与环板(2)固定,滑杆(4)只能向左侧移动;所述的水箱(1)右侧板上贯穿有多个转杆(5),每个转杆(5)上由内向外套装有第二转筒(6)、第三转筒(7)、第四转筒(8),水箱(1)右侧有多组与转杆(5)对应的圆板,圆板由右向左依次为第一圆板(9)、第二圆板(10)、第三圆板(11)、第四圆板(12),其中转杆(5)与第一圆板(9)固定,第二转筒(6)与第二圆板(10)固定,第三转筒(7)与第三圆板(11)固定,第四转筒(8)与第四圆板(12)固定,转杆(5)、第二转筒(6)、第三转筒(7)、第四转筒(8)的右端均固定有一组扇叶(13),每组扇叶(13)内的多个扇叶(13)呈圆周均布,相邻的两组扇叶(13)置于盘形壳体(14)腔内,盘形壳体(14)左右两端撑开口状,盘形壳体(14)与水箱(1)内侧壁固定在一起;所述的第一圆板(9)、第二圆板(10)、第三圆板(11)第四圆板(12)右端均固定有一个螺旋状的钢板(15),相邻的两个钢板(15)的旋向相反,第一圆板(9)内右侧有中心块(16),最外侧的钢板(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立峰
申请(专利权)人:杨立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