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丝引导装置包括第一钢丝引导装置、第二钢丝引导装置;第一钢丝引导装置包括第一套筒、第一刺枪;第一套筒包括第一外筒、第一套筒手柄;第一刺枪包括第一内筒、第一刺枪手柄;第一内筒上开设有插孔;第一内筒插入第一外筒中,插孔露在第一外筒的前方;第二钢丝引导装置包括第二套筒、第二刺枪;第二套筒包括第二外筒、第二套筒手柄;第二刺枪包括第二内筒、第二刺枪手柄;第二内筒的前端设有插接块;插接块包括扁平部位以及凸鼓部位;第二刺枪的第二内筒插设在第二套筒的第二外筒中,第二刺枪手柄与第二套筒手柄接触,插接块露在第二外筒的前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产品的结构简单、清洗方便、操作简单、创口小、副损伤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骨科手术器械,其应用于粉碎性骨折病例,在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手术情况下成功使移位的骨折块达到功能复位、牢固固定的目的,解决了闭合条件下骨折碎块无法理想复位固定的问题。
技术介绍
对于骨折碎块的钢丝固定(包括临时固定及长久固定),一直没有专门的器械(或设备)。过去,为了达到功能复位、有效固定碎骨块的目的,须在碎块所在的局部切开至少4 - 5cm的皮肤切口,方能用手直接置入钢丝进行环绕固定,基本上是在直视下操作,这样,必定会在局部对软组织(包括骨膜)造成不必要的“副损伤(主要是滋养血管的损伤)”,进而影响骨折愈合,甚至导致骨折不愈合。但在开放复位手术前提下,这种副损伤的存在是可以 接受的。正所谓手术是一把双刃剑,在更好地使骨折复位的同时,却使骨折明显地延迟愈 合了。随着骨折内固定设备及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X线引导下小切口闭合复位内固定微创手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对于在闭合条件下骨折碎块的功能复位及稳固固定一直是临床上的一个技术难题。本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使骨折的闭合复位内固定效果达到开放复位固定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没有合适的器械或设备来协助完成骨折碎块的钢丝固定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钢丝引导装置,有效解决这一难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钢丝引导装置,包括一个第一钢丝引导装置、一个第二钢丝引导装置;该第一钢丝引导装置包括一个第一套筒、一个第一刺枪;该第一套筒包括一个第一外筒、一个设在该第一外筒的后端部的第一套筒手柄;该第一刺枪包括一个第一内筒、一个设在该第一内筒的后端部的第一刺枪手柄;该第一内筒上开设有一个插孔;该第一内筒插入该第一外筒中,该插孔露在该第一外筒的前方;该第二钢丝引导装置包括一个第二套筒、一个第二刺枪;该第二套筒包括一个第二外筒、一个设在该第二外筒的后端部的第二套筒手柄;该第二刺枪包括一个第二内筒、一个设在该第二内筒的后端部的第二刺枪手柄;该第二内筒的前端设有一个插接块;该插接块包括一个扁平部位以及一个凸鼓部位;该第二刺枪的第二内筒插设在该第二套筒的第二外筒中,该第二刺枪手柄与该第二套筒手柄接触,该插接块露在该第二外筒的前端。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在于该第一外筒和第一套筒手柄上开设有一条平行于中心轴线的直线形的第一外筒开口,该第一外筒开口贯穿该第一套筒手柄,在该第一套筒手柄处形成一个第一套筒手柄开口;该第一内筒上在该插孔和该第一刺枪手柄之间开设有一条平行于中心轴线的直线形的第一内筒开口,该第一内筒开口与插孔相连并贯穿该第一刺枪手柄,在该第一刺枪手柄处形成一个第一刺枪手柄开口;该第二外筒和第二套筒手柄上开设有一条平行于中心轴线的直线形的第二外筒开口,该第二外筒开口贯穿该第二套筒手柄,在该第二套筒手柄处形成一个第二套筒手柄开口 ;该第二内筒和第二刺枪手柄上开设有一条平行于中心轴线的直线形的第二内筒 开口,该第二内筒开口贯穿该第二刺枪手柄,在该第二刺枪手柄处形成一个第二刺枪手柄开口,该插接块的扁平部位包括一个平面,该平面与第二内筒开口方向一致,该平面上设有一个凹槽,该凹槽与该第二内筒开口相连。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在于该插接块是半球体形的。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在于该第一内筒的前端设有一个尖头,该尖头是在该第一内筒的前端部与该中心轴线呈一定角度切削掉一块而形成的。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在于该第二钢丝引导装置包括一个填充芯,该填充芯包括一杆体、一设在该杆体的端部的握柄,该杆体对应插入该第二刺枪的第二内筒中。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在于该第一套筒手柄包括一个与该第一外筒垂直的第一套筒手柄延伸片,该第一刺枪手柄包括一个与该第一内筒垂直的第一刺枪手柄延伸片。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在于该第二套筒手柄包括一个与该第二外筒垂直的第二套筒手柄延伸片,该第二刺枪手柄包括一个与该第二内筒垂直的第二刺枪手柄延伸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技术产品的结构简单、清洗方便、操作简单、效果可靠。2、第一钢丝引导装置、第二钢丝引导装置可以通过微小切口插入患者肢体中,创口可以减到最小、把副损伤减少到最小程度。3、第一钢丝引导装置、第二钢丝引导装置从两端分别插入后可以方便的锁住和分开,钢丝通过第一钢丝引导装置、第二钢丝引导装置内部穿过后环扎在骨折处,使用方便,稳定可靠。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第一钢丝引导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钢丝引导装置的另一个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二钢丝引导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二钢丝引导装置的另一个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的第二钢丝引导装置的另一个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的第一钢丝引导装置和第二钢丝引导装置连接时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I至图6,一种钢丝引导装置,其包括一个第一钢丝引导装置I、一个第二钢丝引导装置2。该第一钢丝引导装置I包括一个第一套筒12、一个第一刺枪14。该第一套筒12包括一个圆筒形的第一外筒122、一个设在该第一外筒122的后端部的第一套筒手柄124。该第一套筒手柄124包括一个与该第一外筒122垂直的第一套筒手柄延伸片1242。该第一外筒122和第一套筒手柄124上开设有一条平行于中心轴线的直线形的第一外筒开口 126。该第一外筒开口 126贯穿该第一套筒手柄124,在该第一套筒手柄124处形成一个第一套筒手柄开口 1244。该第一刺枪14包括一个圆筒形的第一内筒142、一个设在该第一内筒142的后端部的第一刺枪手柄144。该第一内筒142的直径小于该第一外筒122的直径。该第一刺枪手柄144和该第一套筒手柄124的形状和大小相同。该第一刺枪手柄144包括一个与该第一内筒142垂直的第一刺枪手柄延伸片1442。该第一内筒142上开设有一个插孔146。该第一内筒142上在该插孔146和该第一刺枪手柄144之间开设有一条平行于中心轴线的直线形的第一内筒开口 148。该第一内筒开口 148贯穿该第一刺枪手柄144,在该第一刺枪手柄144处形成一个第一刺枪手柄开口 1444。该第一内筒142的前端设有一个尖头1422。该尖头1422是在该第一内筒142的前端部与该中心轴线呈一定角度切削掉一块而形成的。该第一内筒142的长度长于该第一外筒122的长度,当该第一内筒142插入该第一外筒122中时,该插孔146露在该第一外筒122的前方。使用时,该第一刺枪14对应完全插入到该第一外筒122内,第一套筒手柄延伸片1242和第一刺枪手柄延伸片1442接触,该插孔146露出在该第一外筒122的前端,第一刺枪14可以在该第一外筒122中旋转。当该第一刺枪手柄延伸片1442旋转到与第一套筒手柄延伸片1242对齐时,第一套筒手柄开口 1244和第一刺枪手柄开口 1444对齐,则该第一外筒开口 126和第一内筒开口 148也对齐。当该第一刺枪手柄延伸片1442旋转到与第一套筒手柄延伸片1242不对齐时,第一套筒手柄开口 1244和第一刺枪手柄开口 1444不对齐,则该第一外筒开口 126和第一内筒开口 148也不对齐。该第二钢丝引导装置2包括一个第二套筒22、一第二刺枪24、一个填充芯26。该第二套筒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丝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第一钢丝引导装置、一个第二钢丝引导装置;该第一钢丝引导装置包括一个第一套筒、一个第一刺枪;该第一套筒包括一个第一外筒、一个设在该第一外筒的后端部的第一套筒手柄;该第一刺枪包括一个第一内筒、一个设在该第一内筒的后端部的第一刺枪手柄;该第一内筒上开设有一个插孔;该第一内筒插入该第一外筒中,该插孔露在该第一外筒的前方;该第二钢丝引导装置包括一个第二套筒、一个第二刺枪;该第二套筒包括一个第二外筒、一个设在该第二外筒的后端部的第二套筒手柄;该第二刺枪包括一个第二内筒、一个设在该第二内筒的后端部的第二刺枪手柄;该第二内筒的前端设有一个插接块;该插接块包括一个扁平部位以及一个凸鼓部位;该第二刺枪的第二内筒插设在该第二套筒的第二外筒中,该第二刺枪手柄与该第二套筒手柄接触,该插接块露在该第二外筒的前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丝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第一钢丝引导装置、一个第二钢丝引导装置; 该第一钢丝引导装置包括一个第一套筒、一个第一刺枪; 该第一套筒包括一个第一外筒、一个设在该第一外筒的后端部的第一套筒手柄; 该第一刺枪包括一个第一内筒、一个设在该第一内筒的后端部的第一刺枪手柄; 该第一内筒上开设有一个插孔; 该第一内筒插入该第一外筒中,该插孔露在该第一外筒的前方; 该第二钢丝引导装置包括一个第二套筒、一个第二刺枪; 该第二套筒包括一个第二外筒、一个设在该第二外筒的后端部的第二套筒手柄; 该第二刺枪包括一个第二内筒、一个设在该第二内筒的后端部的第二刺枪手柄; 该第二内筒的前端设有一个插接块; 该插接块包括一个扁平部位以及一个凸鼓部位; 该第二刺枪的第二内筒插设在该第二套筒的第二外筒中,该第二刺枪手柄与该第二套筒手柄接触,该插接块露在该第二外筒的前端。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钢丝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外筒和第一套筒手柄上开设有一条平行于中心轴线的直线形的第一外筒开口,该第一外筒开口贯穿该第一套筒手柄,在该第一套筒手柄处形成一个第一套筒手柄开口 ; 该第一内筒上在该插孔和该第一刺枪手柄之间开设有一条平行于中心轴线的直线形的第一内筒开口,该第一内筒开口与插孔相连并贯穿该第一刺枪手柄,在该第一刺枪手柄处形成一个第一刺枪手柄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强,王丽妮,
申请(专利权)人:丁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