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强专利>正文

一种钢丝环扎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11546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1:50
一种钢丝环扎固定装置,包括第一钢丝引导装置、第二钢丝引导装置、钢丝旋紧绞断装置;钢丝旋紧绞断装置包括外套筒、内芯;外套筒包括把持部;内芯包括旋转手柄、工作杆。该工作杆的两侧分别各有一个与杆体的中心轴线平行的凹槽,工作杆的后端与旋转手柄相连,其前端分为三部分,中间的铰刀部与杆体相垂直,两侧的钢丝锁定部为凸弧形斜面,凸弧形斜面远端与铰刀部相连,凸弧形斜面的近端与铰刀部不相连,凸弧形斜面分别与杆两侧的凹槽相连并延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钢丝旋紧绞断装置可以旋紧钢丝,然后绞断钢丝,功能多,使用方便,清洗方便、患者的创口可以减到最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骨科手术器械,其应用于粉碎性骨折病例,在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手术情况下成功使移位的骨折块达到功能复位、牢固固定的目的,解决了闭合条件下骨折碎块无法理想复位固定的问题。
技术介绍
对于骨折碎块的钢丝固定(包括临时固定及长久固定),一直没有专门的器械(或设备)。过去,为了达到功能复位、有效固定碎骨块的目的,须在碎块所在的局部切开至少4 - 5cm的皮肤切口,方能用手直接置入钢丝进行环绕固定,基本上是在直视下操作,这样,必定会在局部对软组织(包括骨膜)造成不必要的“副损伤(主要是滋养血管的损伤)”,进而影响骨折愈合,甚至导致骨折不愈合。但在开放复位手术前提下,这种副损伤的存在是可以接受的。正所谓手术是一把双刃剑,在更好地使骨折复位的同时,却使骨折明显地延迟愈 合了。随着骨折内固定设备及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X线引导下小切口闭合复位内固定微创手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对于在闭合条件下骨折碎块的功能复位及稳固固定一直是临床上的一个技术难题。本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使骨折的闭合复位内固定效果达到开放复位固定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没有合适的器械或设备来协助完成骨折碎块的钢丝固定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钢丝环扎固定装置,有效解决这一难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钢丝环扎固定装置,包括一个第一钢丝引导装置、一个第二钢丝引导装置、一个钢丝旋紧绞断装置;该第一钢丝引导装置包括一个第一套筒、一个第一刺枪;该第一套筒包括一个第一外筒、一个设在该第一外筒的后端部的第一套筒手柄;该第一刺枪包括一个第一内筒、一个设在该第一内筒的后端部的第一刺枪手柄;该第一内筒上开设有一个插孔;第一内筒插入该第一外筒中,该插孔露在该第一外筒的前方;该第二钢丝引导装置包括一个第二套筒、一个第二刺枪;该第二套筒包括一个第二外筒、一个设在该第二外筒的后端部的第二套筒手柄;该第二刺枪包括一个第二内筒、一个设在该第二内筒的后端部的第二刺枪手柄;该第二内筒的前端设有一个插接块;该插接块包括一个扁平部位以及一个凸鼓部位;该第二刺枪的第二内筒插设在该第二套筒的第二外筒中,该第二刺枪手柄与该第二套筒手柄接触,该插接块露在该第二外筒的前端;该钢丝旋紧绞断装置包括一个外套筒、一个内芯;该外套筒包括一个套管、一个把持部;该套管的前端部设有一个挡片,该挡片上开设有两个通孔;该把持部连接在该套管的后端;该内芯包括一个旋转手柄、一个安装在该旋转手柄上的工作杆;该工作杆的两侧分别各有一个与杆的中心轴线平行的凹槽,该凹槽沿纵轴方向直线贯穿旋转手柄;该工作杆的前端分为三部分,中间是一铰刀部,该铰刀部的前端面与工作杆的杆体相垂直,该铰刀部的两侧是两个钢丝锁定部,该两个钢丝锁定部的前端面都为凸弧形斜面,该凸弧形斜面的远端与铰刀部的前端面相连,该凸弧形斜面的近端与铰刀部不相连,该凸弧形斜面的近端与工作杆两侧的凹槽相连续。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在于,该把持部是一内部中空的圆柱体,该把持部的尾端设有一锁定板,该锁定板开设有一个圆形的开孔,沿开孔的边缘开设有若干个凹槽;该内芯包括若干根锁销,该若干根锁销安装在该旋转手柄上,该锁销包括一个销杆、一个设在该销杆端部的销帽。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在于,该第一外筒和第一套筒手柄上开设有一条平行于中心轴线的直线形的第一外筒开口,该第一外筒开口贯穿该第一套筒手柄,在该第一套筒手柄处形成一个第一套筒手柄开口;该第一内筒上在该插孔和该第一刺枪手柄之间开设有一条平行于中心轴线的直线形的第一内筒开口,该第一内筒开口与插孔相连并贯穿该第一刺枪手柄,在该第一刺枪手柄处形成一个第一刺枪手柄开口;该第二外筒和第二套筒手柄上开设有一条平行于中心轴线的直线形的第二外筒开口,该第二外筒开口贯穿该第二套筒手柄,在该第二套筒手柄处形成一个第二套筒手柄开口 ;该第二内筒和第二刺枪手柄上开设有一条平行于中心轴线的直线形的第二内筒开口,该第二内筒开口贯穿该第二刺枪手柄,在该第二刺枪手柄处形成一个第二刺枪手柄开口,该插接块的扁平部位包括一个平面,该平面与第二内筒开口方向一致,该平面上设有一个凹槽,该凹槽与该第二内筒开口相连。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在于,该插接块是半球体形的。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在于,该第一内筒的前端设有一个尖头,该尖头是在该第一内筒的前端部与该中心轴线呈一定角度切削掉一块而形成的。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在于,该第二钢丝引导装置包括一个填充芯,该填充芯包括一杆体、一设在该杆体的端部的握柄,该杆体对应插入该第二刺枪的第二内筒中。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在于,该第一套筒手柄包括一个与该第一外筒垂直的第一套筒手柄延伸片,该第一刺枪手柄包括一个与该第一内筒垂直的第一刺枪手柄延伸片。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在于,该第二套筒手柄包括一个与该第二外筒垂直的第二套筒手柄延伸片,该第二刺枪手柄包括一个与该第二内筒垂直的第二刺枪手柄延伸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技术产品的结构简单、清洗方便、操作简单、效果可靠。2、钢丝旋紧绞断装置可以极为方便地伸入肢体深部,在非直视前提下,仅仅通过微小切口达到深部骨折碎块处,将固定之钢丝环扎、旋紧、绞断三个步骤一气呵成。3、第一钢丝引导装置、第二钢丝引导装置可以通过微小切口插入患者肢体中,创口可以减到最小、把副损伤减少到最小程度。4、第一钢丝引导装置、第二钢丝引导装置从两端分别插入后可以方便的锁住和分开,钢丝通过第一钢丝引导装置、第二钢丝引导装置内部穿过后环扎在骨折处,使用方便,稳定可靠。附图说明 图I是本技术的第一钢丝引导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钢丝引导装置的另一个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二钢丝引导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二钢丝引导装置的另一个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的第二钢丝引导装置的另一个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的第一钢丝引导装置和第二钢丝引导装置连接时的立体图。图7是本技术的外套筒的立体图。图8是本技术的内芯的立体图。图9是本技术的钢丝旋紧绞断装置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I至图9,一种钢丝环扎固定装置,其包括一个第一钢丝引导装置I、一个第二钢丝引导装置2、一个钢丝旋紧绞断装置3。该第一钢丝引导装置I包括一个第一套筒12、一个第一刺枪14。该第一套筒12包括一个圆筒形的第一外筒122、一个设在该第一外筒122的后端部的第一套筒手柄124。该第一套筒手柄124包括一个与该第一外筒122垂直的第一套筒手柄延伸片1242。该第一外筒122和第一套筒手柄124上开设有一条平行于中心轴线的直线形的第一外筒开口 126。该第一外筒开口 126贯穿该第一套筒手柄124,在该第一套筒手柄124处形成一个第一套筒手柄开口 1244。该第一刺枪14包括一个圆筒形的第一内筒142、一个设在该第一内筒142的后端部的第一刺枪手柄144。该第一内筒142的直径小于该第一外筒122的直径。该第一刺枪手柄144和该第一套筒手柄124的形状和大小相同。该第一刺枪手柄144包括一个与该第一内筒142垂直的第一刺枪手柄延伸片1442。该第一内筒142上开设有一个插孔146。该第一内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丝环扎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第一钢丝引导装置、一个第二钢丝引导装置、一个钢丝旋紧绞断装置;该第一钢丝引导装置包括一个第一套筒、一个第一刺枪;该第一套筒包括一个第一外筒、一个设在该第一外筒的后端部的第一套筒手柄;该第一刺枪包括一个第一内筒、一个设在该第一内筒的后端部的第一刺枪手柄;该第一内筒上开设有一个插孔;该第一内筒插入该第一外筒中,该插孔露在该第一外筒的前方;该第二钢丝引导装置包括一个第二套筒、一个第二刺枪;该第二套筒包括一个第二外筒、一个设在该第二外筒的后端部的第二套筒手柄;该第二刺枪包括一个第二内筒、一个设在该第二内筒的后端部的第二刺枪手柄;该第二内筒的前端设有一个插接块;该插接块包括一个扁平部位以及一个凸鼓部位;该第二刺枪的第二内筒插设在该第二套筒的第二外筒中,该第二刺枪手柄与该第二套筒手柄接触,该插接块露在该第二外筒的前端;该钢丝旋紧绞断装置包括一个外套筒、一个内芯;该外套筒包括一个套管、一个把持部;该套管的前端部设有一个挡片,该挡片上开设有两个通孔;该把持部连接在该套管的后端;该内芯包括一个旋转手柄、一个安装在该旋转手柄上的工作杆;该工作杆的两侧分别各有一个与杆体的中心轴线平行的凹槽,该凹槽沿纵轴方向直线贯穿旋转手柄;该工作杆的前端分为三部分,中间是一个铰刀部,该铰刀部的前端面与工作杆的杆体相垂直,该铰刀部的两侧是两个钢丝锁定部,该两个钢丝锁定部的前端面都为凸弧形斜面,该凸弧形斜面的远端与铰刀部的前端面相连,该凸弧形斜面的近端与铰刀部不相连,该凸弧形斜面的近端与工作杆两侧的凹槽相连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丝环扎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第一钢丝引导装置、一个第二钢丝引导装置、一个钢丝旋紧绞断装置; 该第一钢丝引导装置包括一个第一套筒、一个第一刺枪; 该第一套筒包括一个第一外筒、一个设在该第一外筒的后端部的第一套筒手柄; 该第一刺枪包括一个第一内筒、一个设在该第一内筒的后端部的第一刺枪手柄; 该第一内筒上开设有一个插孔; 该第一内筒插入该第一外筒中,该插孔露在该第一外筒的前方; 该第二钢丝引导装置包括一个第二套筒、一个第二刺枪; 该第二套筒包括一个第二外筒、一个设在该第二外筒的后端部的第二套筒手柄; 该第二刺枪包括一个第二内筒、一个设在该第二内筒的后端部的第二刺枪手柄; 该第二内筒的前端设有一个插接块; 该插接块包括一个扁平部位以及一个凸鼓部位; 该第二刺枪的第二内筒插设在该第二套筒的第二外筒中,该第二刺枪手柄与该第二套筒手柄接触,该插接块露在该第二外筒的前端; 该钢丝旋紧绞断装置包括一个外套筒、一个内芯; 该外套筒包括一个套管、一个把持部; 该套管的前端部设有一个挡片,该挡片上开设有两个通孔; 该把持部连接在该套管的后端; 该内芯包括一个旋转手柄、一个安装在该旋转手柄上的工作杆; 该工作杆的两侧分别各有一个与杆体的中心轴线平行的凹槽,该凹槽沿纵轴方向直线贯穿旋转手柄; 该工作杆的前端分为三部分,中间是一个铰刀部,该铰刀部的前端面与工作杆的杆体相垂直,该铰刀部的两侧是两个钢丝锁定部,该两个钢丝锁定部的前端面都为凸弧形斜面,该凸弧形斜面的远端与铰刀部的前端面相连,该凸弧形斜面的近端与铰刀部不相连,该凸弧形斜面的近端与工作杆两侧的凹槽相连续。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钢丝环扎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把持部是一内部中空的圆柱体,该把持部的尾端设有一锁定板,该锁定板开设有一个圆形的开孔,沿开孔的边缘开设有若干个凹槽; 该内芯包括若干根锁销,该若干根锁销安装在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强王丽妮
申请(专利权)人:丁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