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掌、指骨外固定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11534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1:49
为了寻求手部掌指骨骨折,特别是关节附近及合并局部外伤并污染的开放骨折的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微型掌、指骨外固定支架,包括两个夹块,即夹块一和夹块二,所述两个夹块通过连接杆相连;所述夹块二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连接杆一端伸入夹块一内,夹块二通孔的垂直方向设有螺孔,所述螺孔将所述通孔与夹块二的外部连通,紧压螺钉拧入所述螺孔内将所述连接杆固定。通过固定针对骨骼的把持力,将体外连接杆的机械复位和坚强固定的力量传导至体内的骨骼,使其根据骨折或关节复位的需要进行移动或固定,具有创伤小、固定稳定可靠的特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骨折固定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用于人手部掌、指骨骨折的外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掌、指骨骨折是手外伤直接暴力的结果,在骨折中的发生率较高,且常伴有肌腱神经血管等的合并损伤,掌、指骨骨折除了具有肢体管状骨折所共有的特点外,还有其特殊性,即掌指骨短小,参与构成关节多,功能要求高,对外形影响大,骨周围组织结构复杂,骨折后较小的移位、成角都会影响手的功能。因此复杂掌指骨累及关节面骨折的治疗,一直是骨科治疗中的难点,有较高的并发症及致残率,一期处理效果的好坏将决定后期手功能恢复情况,特别是开放、粉碎及邻近关节骨折,复位固定要求更高。但是对手部掌指骨骨折,特别是关节附近及合并局部外伤并 污染的开放骨折,目前缺乏有效固定手段,对于闭合性、稳定性骨折常采用手法复位后石膏或夹板外固定;发生率较高的开放性、不稳定型骨折复位后采用克氏针、钢板内固定等治疗手段。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一直是掌、指骨骨折治疗的努力方向,临床中发现,有一些病人掌、指骨骨折因为有屈伸肌腱的干扰,软组织嵌入,闭合复位困难,固定时间长,功能恢复不好。其中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适用于掌骨头骨折及中、近指骨横形及短斜形骨折,其优点为切口相对较小,操作简便,对骨折部血供干扰小,费用低廉,内固定取出简单,但易出现松动、滑脱,不能达到可靠内固定。单根克氏针固定时,不易控制旋转,骨折端间易分离,常要穿过关节固定,不利于早期功能锻炼而影响功能回复,,跨关节固定也会导致关节功能障碍;交叉克氏针固定时,虽稳定性较好,可防止旋转,但骨折端无加压作用,也会影响骨折愈合,且术后要辅助石膏托外固定,容易并发关节僵硬,畸形愈合和骨不连等,严重影响了手部功能康复,且由于髓腔较小,穿针角度不易掌握,手术穿针时难度大,对术者技术要求高。微型钢板质薄、体小、坚强,用其作掌指骨骨折内固定,基本满足国际内固定研究会(AO)提出掌指骨骨折的治疗原则应达到的三个要求①力求解剖复位轻便又牢固的固定早期活动与功能锻炼;但是由于掌、指骨较小,微型钢板有时因为剥离的原因导致肌腱粘连、骨不连、软组织损伤较大钢板外露等,而且影响屈伸功能,术中应尽量减少对骨折血运的破坏,避免反复钻孔和攻丝,要求医生具有一定的手术技巧;骨折愈合后需重新切开取出钢板螺钉,则较其他固定方法麻烦,医疗费用较克氏针内固定昂贵,部分患者难以承受。在克氏针及钢板无法进行有效固定时,传统治疗方案中只能用石膏托固定,影响手功能,且不利于换药及皮瓣覆盖、肌腱和骨缺损的修复。目前的骨折复位固定方法术后因手指不能早期锻炼,影响功能,或因为创伤性关节炎关节疼痛常常需要二期行关节融合术,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复位固定装置或方法,以实现更为满意的治疗和功能回复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寻求手部掌、指骨骨折,特别是关节附近及合并局部外伤并污染的开放骨折的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微型掌、指骨外固定支架。如上所述,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型掌指骨骨折外固定支架,包括两个夹块,即夹块一和夹块二,所述两个夹块通过连接杆相连。所述夹块一和夹块二均用来加紧固骨螺钉或骨针,如克氏针或掌、指骨专用骨干螺钉等。其中,所述夹块二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连接杆一端伸入夹块一内,夹块二通孔的垂直方向设有螺孔,所述螺孔将所述通孔与夹块二的外部连通,紧压螺钉拧入所述螺孔内 将所述连接杆固定。本技术所述微型掌、指骨骨折外固定支架还包括调节螺杆;所述连接杆另一端通过所述通孔穿过夹块二后连接一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在连接杆的旁侧设有贯通的调节螺杆孔,所述夹块二在通孔的旁侧也设有贯通的调节螺杆螺孔,固定块的调节螺杆孔和夹块二的调节螺杆螺孔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调节螺杆依次穿过所述固定块的调节螺杆孔和夹块二的调节螺杆螺孔。其中,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还可以设有螺帽用于旋转所述调节螺杆,还可以设有阻挡突起,所述螺帽和阻挡突起分别位于固定块两侧,用于防止调节螺杆相对于固定块前后移动。所述阻挡突起可以是突起于所述调节螺杆表面的阻挡环。根据本技术微型掌、指骨骨折外固定支架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夹块一也设有贯穿的通孔,连接杆从通孔一端插入,通孔的另一端设有加紧螺钉。根据本技术微型掌、指骨骨折外固定支架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夹块一内设有球形腔体,所述连接杆插入夹块一的一端为球形端,所述球形端置入所述球形腔体内,与所述球形腔体组成万向节。本技术上述的微型掌、指骨骨折外固定支架,所述夹块一和夹块二均包括一夹槽,用于夹紧固骨螺钉或骨针,还包括压紧轴用于压紧所述固骨螺钉或骨针。其中,所述夹块还包括弹性元件,所述夹块一和夹块二均还包括弹性元件,所述压紧轴外端设有钉帽,所述弹性元件位于钉帽与夹块之间。本技术微型掌、指骨骨折外固定支架,在人体外面对手部掌、指骨某一骨折部位进行制动和固定,创伤小;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固定牢固,可早期进行关节活动,避免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支架固定后,有利于伤口观察、换药及创面的愈合;术后康复时间短,减少了钢板类固定方式对肌腱的刺激,减少肌腱粘连的发生,利于骨折修复;适用于手部骨折尤其是关节周围骨折。临床试验证明,在第I掌骨基底骨折,可跨第I、2掌骨间固定,复位准确,拆架处置简便,不需麻醉及特殊环境设备。手术过程简单、术后康复时间短且外形功能恢复满意。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微型掌、指骨骨折外固定支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微型掌、指骨骨折外固定支架夹块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微型掌、指骨骨折外固定支架夹块左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掌、指骨骨折外固定的微型支架,包括两个夹紧块和链接两个夹紧块的连接杆,夹紧块加紧克氏钉或掌、指骨专用骨干螺钉。还可以通过调节杆调节夹紧块之间的距离,可进行断端加压。下面参照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微型掌、指骨骨折外固定支架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描述,以使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但是应当理解的是,下述实施例并不限制本技术范围。实施例I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所述微型掌、指骨骨折外固定支架包括第一夹块I和第二 夹块2,第一夹块I和第二夹块2通过连接杆3连接。第二夹块2设有通孔,连接杆3穿过通孔,一端连接在夹块I上。第二夹块2设有螺纹孔连通所述通孔和外部,紧压螺钉22从所述螺纹孔内拧入,将连接杆3固定。使用时,骨针固定在骨上,外端由第一夹块I和第二夹块2夹紧,从而实现了将断骨连接。实施例2在实施例I的基础上,参照图1,连接杆3在第二夹块2的外部一端连接有固定块5,固定块5在连接杆3的旁侧设有贯通的调节螺杆孔52。第二夹块2在通孔的旁侧也设有凸出部21,凸出部21设有贯通的调节螺杆螺孔,固定块5的调节螺杆孔52和第二夹块2的调节螺杆螺孔处于同一直线上。调节螺杆4依次穿过固定块5的调节螺杆孔52和第二夹块2的调节螺杆螺孔。旋转调节螺杆4,第二夹块2可前后移动,从而带动第二夹块2夹紧的骨钉前后移动,因此,调节螺杆4能够可根据骨折需要调整延长,达到矫正骨折断端缩短或分离、和起到术后骨折断端加压的目的,同时在矫形手术治疗中起到骨延长或骨短缩的作用。为了方便调节,在调节螺杆4的一端还设有螺帽41,另外调节螺杆4还可以设有阻挡突起42 ;螺帽41和阻挡突起42分别位于固定块5的调节螺杆孔的两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型掌、指骨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夹块,即夹块一和夹块二,所述两个夹块通过连接杆相连;其中,所述夹块二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连接杆一端伸入夹块一内,夹块二通孔的垂直方向设有螺孔,所述螺孔将所述通孔与夹块二的外部连通,紧压螺钉拧入所述螺孔内将所述连接杆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掌、指骨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夹块,即夹块一和夹块二,所述两个夹块通过连接杆相连; 其中,所述夹块二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连接杆一端伸入夹块一内,夹块二通孔的垂直方向设有螺孔,所述螺孔将所述通孔与夹块二的外部连通,紧压螺钉拧入所述螺孔内将所述连接杆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微型掌、指骨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螺杆;所述连接杆另一端通过所述通孔穿过夹块二后连接一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在连接杆的旁侧设有贯通的调节螺杆孔,所述夹块二在通孔的旁侧也设有贯通的调节螺杆螺孔,固定块的调节螺杆孔和夹块二的调节螺杆螺孔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调节螺杆依次穿过所述固定块的调节螺杆孔和夹块二的调节螺杆螺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掌、指骨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设有螺帽用于旋转所述调节螺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型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挺郑宪友柴益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