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入式脑机接口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649264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26 19: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介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包括生物相容性封装外壳和设置在该生物相容性封装外壳内的微型神经信号传感器、生物燃料电池、低功耗信号处理芯片、无线通信模块和能量收集与管理系统;该微型神经信号传感器的采集端伸出外壳至大脑皮层以采集神经元电信号,该低功耗信号处理芯片对神经元电信号进行处理以形成数字信号并将该数字信号通过该无线通信模块传输至外部设备;该生物燃料电池利用人体生物能量产生电能;该能量收集与管理系统用于收集和管理电能以为该微型神经信号传感器、低功耗信号处理芯片和无线通信模块提供持续的电力支持。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介入式脑机接口系统长期稳定供电难、神经信号采集精度与传输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脑机接口,具体为一种介入式脑机接口系统


技术介绍

1、脑机接口按照脑电信号采集方式可以分为: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侵入式脑机接口和介入式脑机接口。介入式脑机接口是一种不同于侵入式和非侵入式的新型脑机接口技术,通过将支架电极导入脑内血管内来记录大脑皮层表面的神经活动。相比较于侵入式脑机接口,介入式脑机接口有更低的风险和更长的稳定性。而相比较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介入式脑机接口具有更高的信号质量和更低的噪声干扰。

2、尽管现有技术在介入式脑机接口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3、一是长期稳定供电难。现有的介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多采用传统电池供电,这种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传统电池的电量有限,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电量会逐渐耗尽,这就需要定期通过手术更换电池,这无疑增加了患者的手术风险和痛苦,同时也降低了系统的可用性。此外,传统电池还存在环境污染风险,一旦电池泄漏,其中的有害物质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二次伤害,传统电池的使用极大地限制了介入式脑机接口系统的长期应用和发展。

4、二是信号传输效率低。在将采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介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相容性封装外壳、微型神经信号传感器、生物燃料电池、低功耗信号处理芯片、无线通信模块和能量收集与管理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神经信号传感器为微电极阵列传感器,且所述微电机阵列传感器中每个微电极的直径为60-100μm,相邻微电极之间的间距为50-200μ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电极为针状柔性电极,材质为铂铱合金,且所述微电极的表面涂层为生物相容性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相容性封装外壳、微型神经信号传感器、生物燃料电池、低功耗信号处理芯片、无线通信模块和能量收集与管理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神经信号传感器为微电极阵列传感器,且所述微电机阵列传感器中每个微电极的直径为60-100μm,相邻微电极之间的间距为50-200μ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电极为针状柔性电极,材质为铂铱合金,且所述微电极的表面涂层为生物相容性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电极阵列传感器中微电极阵列采用阶梯式或锥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采用蓝牙和 wi-fi 双模式传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功耗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浩魏来薛丽霞梁宇晴丁悦游金铭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