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振发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组合种植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09807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0:37
一种多功能组合种植盆,它由水箱、种植箱、支柱、上水管、下水管、储液桶、水泵、保温保湿透明罩和加高框等主要部分组成。把种植箱放置在水箱上组成一个种植层,各种植层之间通过支柱进行连接叠加,储液桶位于整个种植系统底部,水泵放置在储液桶中,每个水箱都有进水孔和排水管,排水管有固定水位和排水功能,上层的排水管与下层的进水孔用下水管连接,上水管穿过个各层的水管穿孔,把营养液或水抽到顶层水箱中,当水位超过水箱的排水管上口时,通过下水管自动流到下层,最后流入贮液桶,使整个供水排水形成循环系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植物种植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组合种植盆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用于花卉种植的花盆多为盆型或缸型结构。首先,目前市场上的此类花盆是传统的单盆式结构,结构单一、占据空间较大而且不易搬运;其次,不够美观、成本价格较高,从而导致花盆的实用性较差。而且一般花盆种植蔬菜不实用,主要是种植数量少,管理不方便,现在人们都希望能够吃到放心的蔬菜,靠自己种植没有足够的空间,也没时间进行有效的种植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组合种植盆,能够有效的节省空间、节省成本、成品美观且构造简便,而且能够种植蔬菜,便于管理。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多功能组合种植盆,它由水箱、种植箱、支柱、上水管、下水管、储液桶、水泵、保温保湿透明罩和加高框等主要部分组成。把种植箱放置在水箱上组成一个种植层,各种植层之间通过支柱进行连接叠加,储液桶位于整个种植系统底部,水泵放置在储液桶中,每个水箱都有进水孔和排水管,排水管有固定水位和排水功能,上层的排水管与下层的进水孔用下水管连接,上水管穿过个各层的水管穿孔,把营养液或水抽到顶层水箱中,当水位超过水箱的排水管上口时,通过下水管自动流到下层,最后流入贮液桶,使整个供水排水形成循环系统。所述的水箱为长方体筐结构,水箱四周设置有水箱边框,在水箱边框的宽边上斜对称开有两个使上水管和下水管穿过的水箱穿孔,在水箱边框一个宽边上设置有一个凹状的进水口,在水箱边框的另一个宽边上的斜对称位置设置有排水口,在水箱边框的四个角上设有四条中空的支腿,支腿的下端直径小于上端直径,使支腿中间有一个台阶。所述的支柱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支柱的上端直径和水箱支腿上端直径相同,下端部分直径小于上端部分直径,使支柱在靠近下端位置形成一个台阶,水箱支腿的下端插入支柱的上端口,支柱的下端口插入下一层水箱的支腿上端口 ;各支柱之间也可以进行连接来提升种植层的高度。所述的种植箱为长方体筐结构,长度、宽度与水箱的长度、宽度相同,在种植箱底部设有多个网孔,使底部成网状结构,植物的根系能够通过网孔进入到水箱中,进而吸收水箱中的水分;种植箱四周设置有种植箱边框,种植箱边框的四个角设置有四个支柱穿孔,在边框的两个宽边上对应水箱的水箱穿孔开有两个使上水管和下水管穿过的种植箱穿孔。比较优选的方式是,在整个多功能组合种植盆底部的四条腿上安装有四个滚轮,这样可以使花盆随意的移动位置,十分方便。比较优选的方式是,在种植箱的底部还开有八个长方条状的吸水棉孔,可以通过插入吸水棉,使种植箱中植物吸收水分。比较优选的方式是,种植箱的底部长、宽的长度等比小于种植箱的上部分,使种植箱在中间形成有台阶,可以使种植箱更加稳定的放置在水箱上。比较优选的方式是,在种植箱的上边还设置有加高框,加高框为长方体结构,长度和宽度与种植箱上部的长度和宽度相同,在加高框的四个角上设置有四个支柱过孔,加高框通放置在种植箱上部,用以增加种植箱的高度,可以满足对种植土层要求高的植物的种植。比较优选的方式是,在种植箱的上部还可以放置一个保温保湿透明罩用来保温保湿。本技术的优点是(I)、整个种植盆种植层可以随意叠加,进行多层种植,既满足了人们的种植需求,也大大的节省了种植面积,整体看起来也十分美观。(2)、各种植层的高度可以随意调节,能够满足不同花卉或者蔬菜的种植条件,实用性强。(3)、整个种植盆为一个水循环系统,水可以不停的循环使用,既有效的节约了水资源,也便于管理,免除了人工灌溉,省事省力。(4)、种植箱和水箱分开,可以使植物根系自主的吸收水分,不用对种植土壤进行浇水,避免了植物浇水过多造成水淹性死亡,更有利于的植物的生长。(5)、整个种植盆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标准件生产,可以随意的进行拆装,十分方便。(6)、整个种植盆结构设计合理,使用简单方便,适合广泛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一种多功能组合种植盆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水箱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水箱仰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支柱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种植箱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的加高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加有加高框的种植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所述种植箱上加盖透明罩结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I所示一种多功能组合种植盆,它由水箱I、种植箱2、支柱3、上水管4、下水管5、储液桶6、水泵、保温保湿透明罩9和加高框8等主要部分组成。种植箱2放置在水箱3上组成一个种植层,各种植层之间通过支柱3进行连接叠加;储液桶6位于整个种植盆底部,水泵放置在储液桶6中,水泵的出水端连接上水管;上水管穿过个各种植层的水箱I和种植箱2,出水口连接到最高层种植层的水箱I的进水口 11 ;最高层种植层的水箱I的排水口 12通过下水管5连接到下一层水箱的进水口,下一层水箱的排水口通过另一根下水管连接到下下层水箱的进水口,依次到最下层水箱的排水孔通过下水管连接到贮液桶中,使整个供水排水形成循环系统。所述的水箱I为长方体筐结构,水箱I四周设置有水箱边框13,在水箱边框13的宽边上斜对称开有两个使上水管和下水管穿过的水箱穿孔14,在水箱边框13 —个宽边上设置有一个凹状的进水口 11,在水箱边框13的另一个宽边上的斜对称位置设置有排水口12,在水箱边框13的四个角上设有四条中空的支腿15,支腿15的下端直径小于上端直径,使支腿15中间形成一个台阶。所述的支柱3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支柱3的上端直径和水箱支腿15上端直径相同,下端部分直径小于上端部分直径,使支柱在靠近下端位置形成一个台阶31,水箱支腿15的下端插入支柱的上端口 32,支柱3的下端口 33插入下一层水箱的支腿上端口 16 ;所述的支柱3之间互相进行连接提升种植层的高度。所述的种植箱2为长方体筐结构,长度、宽度与水箱I的长度、宽度相同,在种植箱2底部设有多个网孔21,使底部成网状结构;种植箱2四周设置有种植箱边框22,种植箱边框22的四个角设置有四个支柱穿孔23,在种植箱边框22的两个宽边上对应水箱I的水箱穿孔14位置开有两个使上水管和下水管穿过的种植箱穿孔24。在整个多功能组合种植盆底部的四条腿上安装有四个滚轮7。在种植箱2的底部还开有八个长方条状的吸水棉孔25。在种植箱2的底部长、宽的长度等比小于种植箱2的上部分,使种植箱2在中间形成有放置台阶26。在种植箱2的上边还设置有加高框8,加高框8为长方体结构,长度和宽度与种植箱2上部的长度和宽度相同,在加高框8的四个角上设置有四个支柱过孔81。在种植箱2的上方放置有保温保湿透明罩9用来保温保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组合种植盆,其特征是:它由水箱(1)、种植箱(2)、支柱(3)、上水管(4)、下水管(5)、储液桶(6)、水泵、保温保湿透明罩(9)和加高框(8)等主要部分组成;种植箱(2)放置在水箱(3)上组成一个种植层,各种植层之间通过支柱(3)进行连接叠加;储液桶(6)位于整个种植盆底部,水泵放置在储液桶(6)中,水泵的出水端连接上水管;上水管穿过个各种植层的水箱(1)和种植箱(2),出水口连接到最高层种植层的水箱(1)的进水口(11);最高层种植层的水箱(1)的排水口(12)通过下水管(5)连接到下一层水箱的进水口,下一层水箱的排水口通过另一根下水管连接到下下层水箱的进水口,依次到最下层水箱的排水孔通过下水管连接到贮液桶中,使整个供水排水形成循环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组合种植盆,其特征是它由水箱(I)、种植箱(2)、支柱(3)、上水管(4)、下水管(5)、储液桶¢)、水泵、保温保湿透明罩(9)和加高框(8)等主要部分组成;种植箱(2)放置在水箱(3)上组成一个种植层,各种植层之间通过支柱(3)进行连接叠加;储液桶(6)位于整个种植盆底部,水泵放置在储液桶¢)中,水泵的出水端连接上水管;上水管穿过个各种植层的水箱(I)和种植箱(2),出水口连接到最高层种植层的水箱(I)的进水口(11);最高层种植层的水箱(I)的排水口(12)通过下水管(5)连接到下一层水箱的进水口,下一层水箱的排水口通过另一根下水管连接到下下层水箱的进水口,依次到最下层水箱的排水孔通过下水管连接到贮液桶中,使整个供水排水形成循环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组合种植盆,其特征是所述的水箱(I)为长方体筐结构,水箱(I)四周设置有水箱边框(13),在水箱边框(13)的宽边上斜对称开有两个使上水管和下水管穿过的水箱穿孔(14),在水箱边框(13) —个宽边上设置有一个凹状的进水口(11),在水箱边框(13)的另一个宽边上的斜对称位置设置有排水口(12),在水箱边框(13)的四个角上设有四条中空的支腿(15),支腿(15)的下端直径小于上端直径,使支腿(15)中间形成一个台阶。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组合种植盆,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柱⑶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支柱(3)的上端直径和水箱支腿(15)上端直径相同,下端部分直径小于上端部分直径,使支柱在靠近下端位置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振发
申请(专利权)人:崔振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