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永磁操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06646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1 06: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永磁操动机构,包括:大磁铁,位于第一铁片和第二铁片之间,其中,第一铁片和第二铁片互相平行,大磁铁垂直于第一铁片或第二铁片;一导动杠本体,位于一导动轴上,其中,导动轴垂直于一铁片或第二铁片,导动轴靠近第一铁片的一端部为一第一小磁铁,导动轴靠近第二铁片的另一端部为一第二小磁铁;合闸线圈,位于导动杠本体上,且靠近第一小磁铁的一端,用于当该合闸线圈通电时,使所述第一小磁铁与所述第一铁片吸合,实现合闸操作;分闸线圈,位于所述导动杠本体上,且靠近所述第二小磁铁的一端,用于当该分闸线圈通电时,所述第二小磁铁与所述第二铁片吸合,实现分闸操作。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简单实现,并以较低成本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电
,尤其涉及一种永磁操动机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伴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操动机构一永磁机构。它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工作时主要运动部件只有一个,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因此备受关注。传统的操动机构有弹簧操动机构和电磁操动机构弹簧操动机构由弹簧储能、合闸、保持合闸和分闸几个部分组成。弹簧操动机构的优点是不需要大功率的电源,缺点是结构复杂,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可靠性较难保证。 电磁操动机构结构较简单,但结构笨重,合闸线圈消耗功率很大。在实现本专利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技术还没有一种操动机构能够简单实现,并以较低成本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永磁操动机构,以能够简单实现,并以较低成本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要。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永磁操动机构,所述永磁操动机构包括大磁铁,采用永磁铁材料,位于第一铁片和第二铁片之间,其中,所述第一铁片和所述第二铁片互相平行,所述大磁铁垂直于所述第一铁片或所述第二铁片;一导动杠本体,位于一导动轴上,其中,所述导动轴垂直于所述一铁片或所述第二铁片,所述导动轴靠近所述第一铁片的一端部为一第一小磁铁,所述导动轴靠近所述第二铁片的另一端部为一第二小磁铁;合闸线圈,位于所述导动杠本体上,且靠近所述第一小磁铁的一端,用于当该合闸线圈通电时,使所述导动杠本体和所述导动轴向所述第一铁片方向运动,所述第一小磁铁与所述第一铁片吸合,实现合闸操作;分闸线圈,位于所述导动杠本体上,且靠近所述第二小磁铁的一端,用于当该分闸线圈通电时,克服所述第一小磁铁与所述第一铁片的吸合力,使所述导动杠本体和所述导动轴向所述第二铁片方向运动,所述第二小磁铁与所述第二铁片吸合,实现分闸操作。可选的,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动杠本体为塑料。可选的,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动轴为圆柱形。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因为采用所述永磁操动机构包括大磁铁,采用永磁铁材料,位于第一铁片和第二铁片之间,其中,所述第一铁片和所述第二铁片互相平行,所述大磁铁垂直于所述第一铁片或所述第二铁片;一导动杠本体,位于一导动轴上,其中,所述导动轴垂直于所述一铁片或所述第二铁片,所述导动轴靠近所述第一铁片的一端部为一第一小磁铁,所述导动轴靠近所述第二铁片的另一端部为一第二小磁铁;合闸线圈,位于所述导动杠本体上,且靠近所述第一小磁铁的一端,用于当该合闸线圈通电时,使所述导动杠本体和所述导动轴向所述第一铁片方向运动,所述第一小磁铁与所述第一铁片吸合,实现合闸操作;分闸线圈,位于所述导动杠本体上,且靠近所述第二小磁铁的一端,用于当该分闸线圈通电时,克服所述第一小磁铁与所述第一铁片的吸合力,使所述导动杠本体和所述导动轴向所述第二铁片方向运动,所述第二小磁铁与所述第二铁片吸合,实现分闸操作的技术手段,所以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机构简单,动件少,故障率低,并且其生产并不需要非常复杂的工艺及特殊材料,可以很容易地大批量生产,即可以较低成本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要。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永磁操动机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I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永磁操动机构示意图,所述永磁操动机构包括大磁铁11(为可保持恒定磁性的永磁铁,靠近第一铁片的一端为N极,靠近第二铁片的一端为S极),位于第一铁片12和第二铁片13之间,其中,所述第一铁片12和所述第二铁片13互相平行,所述大磁铁11垂直于所述第一铁片12或所述第二铁片13 ;一导动杠本体14,位于一导动轴15上,其中,所述导动轴15垂直于所述一铁片12或所述第二铁片13,所述导动轴15靠近所述第一铁片12的一端部为一第一小磁铁16,所述导动轴15靠近所述第二铁片13的另一端部为一第二小磁铁17 ;当位于导动杠本体14上的合闸线圈18通电时,该线圈产生向上的磁场线,与大磁铁内部的磁场线方向一致,根据磁场的相关原理,导动杠本体14和大磁铁11产生相吸作用。由于大磁铁11是固定的,导动杠本体14是可动的,因此合闸线圈18通电后,导动杠本体14将沿着大磁铁11内部的磁场线方向向上运动,同时带动导动轴15向上运动,使第一小磁铁16与第一铁片12吸合,实现合闸操作;当位于导动杠本体14上的合闸线圈19通电时,该线圈产生向下的磁场线,与大磁铁内部的磁场线方向相反,根据磁场的相关原理,导动杠本体14和大磁铁11产生相斥作用。由于大磁铁11是固定的,导动杠本体14是可动的,因此合闸线圈19通电后,导动杠本体14将沿着大磁铁11内部的磁场线方向的反方向向下运动,同时带动导动轴15向下运动,使第二小磁铁17与第二铁片13吸合,实现分闸操作。可选的,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动杠本体14可以为塑料等轻质、硬度高、耐腐蚀的材料。所述第一铁片12或所述第二铁片13可以为3 5mm的厚铁片。可选的,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动轴15可以为圆柱形等形状。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因为采用所述永磁操动机构包括大磁铁,采用永磁铁材料,位于第一铁片和第二铁片之间,其中,所述第一铁片和所述第二铁片互相平行,所述大磁铁垂直于所述第一铁片或所述第二铁片;一导动杠本体,位于一导动轴上,其中,所述导动轴垂直于所述一铁片或所述第二铁片,所述导动轴靠近所述第一铁片的一端部为一第一小磁铁,所述导动轴靠近所述第二铁片的另一端部为一第二小磁铁;合闸线圈,位于所述导动杠本体上,且靠近所述第一小磁铁的一端,用于当该合闸线圈通电时,使所述导动杠本体和所述导动轴向所述第一铁片方向运动,所述第一小磁铁与所述第一铁片吸合,实现合闸操作;分闸线圈,位于所述导动杠本体上,且靠近所述第二小磁铁的一端,用于当该分闸线圈通电时,克服所述第一小磁铁与所述第一铁片的吸合力,使所述导动杠本体和所述导动轴向所述第二铁片方向运动,所述第二小磁铁与所述第二铁片吸合,实现分闸操作的技术手段,所以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机构简单,动件少,故障率低,并且由于其·生产并不需要非常复杂的工艺及特殊材料,可以很容易地大批量生产,即可以较低成本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了解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列出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illustrative logical block),单元,和步骤可以通过电子硬件、电脑软件,或两者的结合进行实现。为清楚展示硬件和软件的可替换性(interchangeability),上述的各种说明性部件(illustrative components),单元和步骤已经通用地描述了它们的功能。这样的功能是通过硬件还是软件来实现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整个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永磁操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操动机构包括:大磁铁,采用永磁铁材料,位于第一铁片和第二铁片之间,其中,所述第一铁片和所述第二铁片互相平行,所述大磁铁垂直于所述第一铁片或所述第二铁片;一导动杠本体,位于一导动轴上,其中,所述导动轴垂直于所述一铁片或所述第二铁片,所述导动轴靠近所述第一铁片的一端部为一第一小磁铁,所述导动轴靠近所述第二铁片的另一端部为一第二小磁铁;合闸线圈,位于所述导动杠本体上,且靠近所述第一小磁铁的一端,用于当该合闸线圈通电时,使所述导动杠本体和所述导动轴向所述第一铁片方向运动,所述第一小磁铁与所述第一铁片吸合,实现合闸操作;分闸线圈,位于所述导动杠本体上,且靠近所述第二小磁铁的一端,用于当该分闸线圈通电时,克服所述第一小磁铁与所述第一铁片的吸合力,使所述导动杠本体和所述导动轴向所述第二铁片方向运动,所述第二小磁铁与所述第二铁片吸合,实现分闸操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永磁操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操动机构包括 大磁铁,采用永磁铁材料,位于第一铁片和第二铁片之间,其中,所述第一铁片和所述第二铁片互相平行,所述大磁铁垂直于所述第一铁片或所述第二铁片; 一导动杠本体,位于一导动轴上,其中,所述导动轴垂直于所述一铁片或所述第二铁片,所述导动轴靠近所述第一铁片的一端部为一第一小磁铁,所述导动轴靠近所述第二铁片的另一端部为一第二小磁铁; 合闸线圈,位于所述导动杠本体上,且靠近所述第一小磁铁的一端,用于当该合闸线圈通电时,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乐矣陈立民易平闵伟郭彦峰江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电研华源电力技术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