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客户端的支付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06324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1 05: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客户端的支付方法,包含终端客户端和系统服务端,系统端包含编码模块,逻辑模块,验证模块,计费模块等等。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终端客户端与系统端的交互,请求支付的指令,系统端接收到客户端的支付请求,对终端用户进行鉴权验证,并查询终端用户的支付能力,如终端用户的支付能力可以满足,则系统生成对应的编码,支持数字和条码的编码,终端用户收到该编码后,输入编码到支付终端或将条码进行识读,系统读取该编码后验证后台数据的终端支付状态,如成功扣费则完成支付。通过移动终端进行支付,用户无需携带现金、信用卡,方便用户进行基于移动终端如手机的支付,提供了一种手机支付的业务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终端、系统软件等多个
,特别是指一种基于移动终端客户端的支付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成熟和系统软件技术的发展,为基于终端客户端移动支付提供了可行性。终端支付尤其是手机支付成为一种便捷的消费模式,用户无需携带钱包等物品即可完成消费的全过程,成为人们的一种消费支付的选择。目前流行的支付方式主要是NFC方式,需要更换特制手机终端或SM/nM卡,同时 需要POS机的匹配,推广成本较高,而通过移动终端客户端获取支付凭证,并通过系统识别进行验证,可以完成类似NFC的支付功能,相对NFC方式用户群基础更广泛。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简单,易行,通过移动终端客户端完成消费支付的一种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移动数据网络的移动终端客户端的支付方法,通过移动数据网络以及移动终端和系统后台实现一种简单易行的基于移动终端客户端的移动支付功能。 具体来说具有以下优点 成本低廉 基于终端客户端方式触发支付和承载支付凭证,无需特定硬件配合,费用低廉,有效地降低了成本。使用方便 通过移动数据客户端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凭证,用户获得支付凭证后,根据使用场景,用户在支付终端上输入或提供可系统识别的凭证数据,也可以打印出该编码或手写该编码到媒介介质如纸张,使用方式方便灵活。易于部署 凭证上的验证数据为系统生成的特定文字、数字或条码,识别简单,相关设备成本低廉,技术成熟,部署简单快捷。支持离线支付 用户获得支付凭证后可以在离线方式使用该支付凭证,而无需实时或在线支付特定消费或服务,方便了用户的使用。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I为本专利技术系统模块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支付流程系统交互示意图。图3为终端鉴权流程示意图。图4为支付认证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其中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为实现上述目的,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客户端的支付方法。以下通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实现一种基于移动终端客户端的支付方法的关键点如下 支付消息 系统预先设计系统支持商户列表,用户在客户端选择商户后,选择具体的支付类型、支付金额,客户端自动构造包含用户信息和支付信息的数据,构造系统支付消息的数据结构,支付消息采取XML或二进制数据结构的方式进行构造。用户鉴权 用户发起支付请求后,系统为保证支付的安全将发起对用户的鉴权,请求消息包含用户数据和鉴权数据,用户数据包含用户ID和终端号码,硬件特征值,随机数,用户鉴权数据包含与用户相关的鉴权密钥、终端号码,终端硬件特征值等数据,通过系统与终端约定的鉴权算法计算,终端与系统同时进行鉴权算法的计算,如结果一致则认为鉴权通过。 凭证编码 为保证数据和消息的安全,根据支付类型和支付数额,系统采取文字方式的编码和条码的凭证编码,文字编码采取数字和字符的组合方式,条码方式为将各项支付数据和安全选项进行可选加密编码到条码,支付时系统将读取条码的加密数据进行解密,根据安全需求,采取对称或不对称加密算法,保证信息的安全。 凭证验证 用户在使用凭证时,系统将对用户的凭证进行验证,根据凭证类型,选择数字识别和条码识别解析凭证上的数据,并根据保存在系统的支付记录,核对用户支付凭证上的数据是否有效。 支付与结算 根据用户的设置选择支付类型,通过本系统支付系统和与第三方支付系统的接口,满足用户的不同的支付类型的需求,与第三方的支付系统的接口通常采取网络服务接口形式进行调用。在与第三方系统进行交互后,系统将根据支付的数据和支付的结果状态,定期与第三方系统进行账务的核对和结算。 主要功能模块 如图I所示,一种基于移动终端客户端的支付方法的结构主要包括 终端侧 终端本地数据库100 移动终端内部的数据库系统,保存各种数据,为其他模块提供数据来源和访问接口。逻辑模块101 : 终端侧的与支付有关的各个逻辑流程的控制和执行,与其他模块进行交互完成各种业务逻辑功能。终端接口模块102 负责与系统端和终端侧的各个模块进行接口协议适配,负责与系统侧的接口模块进行通信,按照协商的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提供各种消息和数据的上下行的收发。安全模块103 负责在终端支付过程中的涉及安全和鉴权功能,生成随机数,保存鉴权密钥,计算鉴权响应参数等功能。终端门户104: 用户在终端上访问业务功能的界面,用户通过终端门户进入系统和使用业务的各种功倉泛。管理配置模块105: 终端用户进行业务配置和数据管理,用户通过管理模块对业务的数据和业务的配置进行设置。 消费端 凭证扫描106 在消费终端上扫描凭证,包含条码和字符编码的凭证信息,并将读取的数据提交给业务逻辑模块。人机交互107 消费终端与用户进行交互的模块,用户可以在消费终端进行输入凭证代码,消费商户的操作员进行人机操作的模块。凭证识别108 消费终端上在读取到凭证后在本地识别或通过系统的识别服务接口进行远程识别,并将识别结果提交给业务逻辑模块。本地数据库109: 在消费终端上保存业务逻辑数据,包含识别信息,识别结果,支付数据等各种业务数据并提供数据查询等数据库的常见功能。业务逻辑110: 消费终端上根据凭证识别的结果执行对应的业务逻辑,包含使用条件判定,支付请求等操作,并将各种逻辑操作结果记录在日志。数据接口模块111: 负责将消费端设备与系统的交互的数据通过数据传输通道与系统进行上下行的数据交互,完成数据的传输,系统的其他模块通过调用接口完成数据的上下载。管理配置模块112: 负责消费终端侧的系统的参数配置,提供消费终端设备的各种设备和软件的管理功倉泛。 传输通道113: 提供数据传输的实际的物理通道,可以是无线宽带网和移动数据网络,包含各个移动通信的数据信道,WIFI,固定宽带等。 系统侧 系统接口模块114 负责与终端与消费端设备的接口模块进行通信,按照协商的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将数据发送给终端和接收终端的请求数据。数据库115: 提供数据存储和数据库以及各种基于数据库的各种功能,如数据触发器、函数等逻辑功能以及报表系统等。终端业务逻辑模块116: 负责系统端的对应终端用户的各个业务逻辑的执行和逻辑设置、保存等功能,解析终端侧的业务请求并响应终端,处理各种业务请求逻辑。消费端业务逻辑模块117 负责系统端与消费终端的对应的业务逻辑的执行和逻辑设置、保存等功能,解析消费终端侧的业务请求并响应终端,处理消费终端业务请求逻辑。服务封装118: 将系统端的业务逻辑服务能力封装成服务接口形式,供终端侧以远程服务形式调用,包含凭证相关服务,用户鉴权服务、查询服务等。安全模块119: 负责用户身份验证和支付安全相关的各种功能,包含终端鉴权,加密和解密各种数据等功能。凭证模块120 负责生成凭证内容编码或条码,生成和解析凭证,通过凭证服务接口,消费终端将凭证如条码、数字编码发送到系统识别,识别后将数据返回到消费终端。结算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终端客户端的支付方法,其特征在于终端用户通过终端客户端进行商品或服务的支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客户端的支付方法,其特征在于终端用户通过终端客户端进行商品或服务的支付。2.如权利要求I所述,终端用户通过终端客户端的移动数据网络进行商品和服务的支付,系统从终端用户账户进行扣费,其特征在于,终端客户端在系统进行注册,系统通过验证获取和验证终端MDN号码,通过客户端获取终端硬件特征值如MEIJMSI等硬件数据,并对用户MDN号码和硬件特征值进行唯一性映射和绑定,用户授权系统从用户账户进行支付扣费,终端包含手机、平板电脑等易于携带的支持短信业务的各种产品,对于每个用户,系统将生成的一个唯一性的ID号和账户号,该ID号与用户终端号码进行绑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用户通过客户端发送支付请求消息获取支付凭证,其特征在于,凭证为一段包含支付信息的数据,包含支付文字或数字信息,或条码数据,条码数据可以进行加密,用户通过客户端发起支付请求,系统收到客户端的支付请求后为用户生成的支付编码并通过移动数据网下发到用户终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终端客户端发送支付请求消息到系统请求支付,其特征在于,请求消息由客户端发起并构造,包含XML或二进制格式,通过HTTP或者TCP方式进行传输,请求消息包含了用户ID,终端号码,终端硬件特征值映射,支付数据,支付数据包含支付流水编号,支付对象,请求时间戳,支付金额,支付方式,通过支付请求消息发起支付。5.如权利要求4所述,系统接收到用户的请求消息后需进行鉴权认证,其特征在于,用户请求消息包含了用户信息和鉴权信息,用户信息包含用户ID,终端号码,硬件特征值,随机数,用户鉴权信息包含鉴权密钥、用户号码,终端硬件特征值,通过系统与终端约定的鉴权算法计算,终端与系统都进行鉴权算法的计算,如结果一致则认为鉴权通过。6.如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博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