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辊中心距水平可调节的超宽卷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0534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下辊中心距水平可调节的超宽卷板机,涉及超宽卷板机技术领域。在机座上方布置两个底座,各底座的底部分别设置滑板,机座相对各底座的上表面分别设置垂直于下辊轴线方向的导轨面,各滑板配合在相应的导轨面上,机座和两底座之间分别各自设置一组水平移动油缸;每个底座上通过下辊轴承座分别各自支撑一根下辊,每个底座上分别固定一组下辊驱动装置和下支承辊装置,下辊的一端相应地于在同一底座上的下辊驱动装置连接,下辊支承在安装在同一底座上的下支承辊装置上。通过水平移动油缸动作,可将两个底座相对于机座作前、后移动,从而实现其上的两根下辊的中心距发生改变,从而可完成不同卷制能力的钢板非对称卷制及对称卷制。(*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锻压机械,特别是超宽卷板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下辊可前后水平移动卷板机一种是两下辊及其下面的支承辊可由液压或机械驱动装置带动螺纹拉杆螺母组件进行水平方向中心距调整。另一种是两下辊及支承辊的轴承座通过销轴或螺纹拉杆联接在一起移动,销轴和螺纹联接件在两下辊的中间,由人工松紧联接件,调整两下辊及支承辊的中心距,在每对下辊轴承座及托辊轴承座中间人工安装定位垫块,其缺点是定位垫块在两下辊中间,氧化皮和灰尘较多,造成定位垫块的锈蚀,且中间空间窄小,支承辊为多组,人工操作不方便。以上两种型式在下辊相对于上辊非对称位置,即下辊水平移动是通过下辊两端的移动机构进行的,而每组托辊是根随下辊进行水平移动的,非对称卷制时产生的水平分力作用于下辊,使下辊在水平方向产生弯曲变形、漂移,两下辊在水平方向不能保持平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调整方便的下辊中心距水平可调节的超宽卷板机。本技术在机座上方布置两个底座,各底座的底部分别设置滑板,机座相对各底座的上表面分别设置垂直于下辊轴线方向的导轨面,所述各滑板配合在相应的导轨面上,机座和两底座之间分别各自设置一组水平移动油缸;在每个底座上通过下辊轴承座分别各自支撑一根下辊,在每个底座上分别固定一组下辊驱动装置和下支承辊装置,每根下辊的一端相应地于在同一底座上的下辊驱动装置连接,每根下辊支承在安装在同一底座上的下支承辊装置-->上。本技术将分别连接有一根下辊的两个底座通过滑动式配合在机座上,通过水平移动油缸动作,可将两个底座相对于机座作前、后移动,从而实现其上的两根下辊的中心距发生改变,从而可完成不同卷制能力的钢板非对称卷制(端部预弯)及对称卷制(中央弯曲)。由于下辊水平分力、水平移动油缸推力这一对力偶成为两底座不稳定的因素,故本技术还设置了多根压梁:在横跨于两个下辊之间的下支承辊装置上方均布至少四根压梁,各压梁的两端分别与机座固定连接。由各压梁平衡卷制过程中下辊水平分力、水平移动油缸推力这一对力偶产生的力矩,保证底座的稳定。水平移动油缸的具体布置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水平移动油缸布置在下支承辊装置之间,水平移动油缸的活塞杆与底座铰连接,水平移动油缸的缸体与机座铰连接。另一种是:在两根下辊外侧分别布置机架,机架分别固定连接在机座上,所述水平移动油缸位于下辊轴承座和同侧的机架之间,水平移动油缸的缸体固定在同侧机架内侧,水平移动油缸的活塞杆与下辊轴承座通过销轴铰连接。另外,各底座两端分别布置压座,各压座的下底面分别固定连接滑板,机座上表面分别设置两个垂直于下辊轴线方向的导轨面,各滑板配合在相对的导轨面上。通过压座限制下辊驱动装置驱动时相应的底座的跳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机架内水平移动油缸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下支承辊装置的连接示意图。图5为图4的左视图。图6为水平移动油缸的另一种连接示意图。-->图7为压梁部分局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所示,在机座22上方布置两个可在机座22前、后分别滑动的底座1,各底座1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固定两组滑板12,各滑板12下表面设置与下辊2的轴线方向垂直的凹槽。各机座22相对各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两个分别与两组滑板12的凹槽相对应的导向键20,两个底座1分别通过相应的滑板12支撑在同一机座22上。各底座1两端分别固定压座21,各压座21的下底面分别固定连接滑板26,各滑板26下表面设置与下辊2的轴线方向垂直的凹槽。机座22上表面分别设置与两组滑板26的凹槽相对应的导向键27,四个滑板26分别配合在相对的四个导向键27上。本技术设置两套下辊驱动装置,分别由电机7、联轴器6、减速器5组成,两套下辊驱动装置分别固定在两个底座1的两端。在每个底座1上通过下辊轴承座3分别各自支撑一根下辊2,每根下辊2的一端分别与在同一底座1上的下辊驱动装置的减速器5以涨紧盘4连接。在每个底座1上分别固定五组下支承辊装置,各下支承辊装置分别布置在下辊2下方。两个底座1上的下支承辊装置两两相对布置。如图2、7所示,在横跨于两个下辊2之间的下支承辊装置上方布置十四根门式压梁18,其中,每两根压梁18组成一对压梁组,每对压梁组的两根压梁18分别布置在相应的下支承辊装置的两侧;四根门式压梁18布置在两端的下支承辊装置和下辊驱动装置之间。每根压梁18的一端通过压座19用螺栓固定连接在机座22上,另一端用键及螺栓固定在机座22侧平面上。如图4、5所示,每组下支承轴装置中四根下支承辊8通过双列调心滚子轴承10安装于两下支承辊支轴承座9之间,两下下支承辊支轴承座9用两根固定螺杆11及螺母相对固定,下支承辊装置的两下下支承辊支轴承座9分别通过螺栓及键与底座1连接。-->如图2、3所示,在两根下辊1外侧分别布置机架25,两侧机架25分别固定连接在机座22上,在一侧机架25和同侧底座1上的五组下支承辊支轴承座9布置六组相互平行的水平移动油缸23,每组水平移动油缸23的缸体固定在同侧机架25内侧,水平移动油缸23的活塞杆与下支承辊支轴承座9通过销轴24铰连接。如图2、6所示,在两根下辊1的两个外侧分别六组水平移动油缸13,每组水平移动油缸13的缸体通过销轴16铰连接在同侧机架25上固定连接的支座17,水平移动油缸13的活塞杆通过铰支座15和销轴14连接在相应的底座1上。两组水平移动油缸13或23动作,都会带动相连接的刚性可移动底座1及底座上的下辊、下辊驱动装置、下支承辊装置在导向平键20作用下沿垂直于下辊2轴心线方向移动,完成下辊2向前或向后水平移动,使下辊2与安装在机架内的上辊呈非对称位置,也可改变两下辊之间的中心距,从而实现不同能力的板材对称与非对称卷制。两机架25外侧与下辊驱动装置相邻近处装有位移传感器,来保证刚性可移动底座1两端移动同步,从而保证两个下辊2的平行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下辊中心距水平可调节的超宽卷板机

【技术保护点】
下辊中心距水平可调节的超宽卷板机,包括机座,在机座上方布置两个底座,其特征在于各底座的底部分别设置滑板,机座相对各底座的上表面分别设置垂直于下辊轴线方向的导轨面,所述各滑板配合在相应的导轨面上,机座和两底座之间分别各自设置一组水平移动油缸;在每个底座上通过下辊轴承座分别各自支撑一根下辊,在每个底座上分别固定一组下辊驱动装置和下支承辊装置,每根下辊的一端相应地于在同一底座上的下辊驱动装置连接,每根下辊支承在安装在同一底座上的下支承辊装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下辊中心距水平可调节的超宽卷板机,包括机座,在机座上方布置两个底座,其特征在于各底座的底部分别设置滑板,机座相对各底座的上表面分别设置垂直于下辊轴线方向的导轨面,所述各滑板配合在相应的导轨面上,机座和两底座之间分别各自设置一组水平移动油缸;在每个底座上通过下辊轴承座分别各自支撑一根下辊,在每个底座上分别固定一组下辊驱动装置和下支承辊装置,每根下辊的一端相应地于在同一底座上的下辊驱动装置连接,每根下辊支承在安装在同一底座上的下支承辊装置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下辊中心距水平可调节的超宽卷板机,其特征在于在横跨于两个下辊之间的下支承辊装置上方均布至少四根压梁,各压梁的两端分别与机座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日东吴桂林李斌于荣川刘兆荣史志华王兴仁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恒力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