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通过设置上基板、下基板以及位于两个基板之间的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层;以及用于呈现原色的彩膜层,所述彩膜层位于上基板与PDLC层之间,所述彩膜层内填充有电致变色材料;用于通过施加电压而控制PDLC层呈现不同的灰度以及控制彩膜层呈现原色的透明电极层,从而有效提高彩色PDLC显示面板的光线透过率,近而提高彩色PDLC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具体可以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显示面板,由于其无需要偏光片、取向层,容易制造并且可以实现柔性显示等特点,在透明及柔性显示领域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PDLC层是将小分子液晶与预聚物相混合,在一定条件下经聚合反应,形成微米级的液晶微滴均匀地分散在高分子网络中,再利用液晶分子的介电各向异性获得具有电光响应特性的材料,它主要工作在散射态和透明态之间并具有一定的灰度。而现有的彩色roLC显示面板中,由填充彩色染料的染料层实现roLC显示面板的彩色显示。 但是,现有彩色TOLC显示面板染料层中填充的彩色染料,其光线透过率通常仅为25-30%,而将染料层与TOLC层结合的彩色显示,其透过率会进一步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从而有效提高彩色roLC显示面板的光线透过率,近而提高彩色roLC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如下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基板、下基板以及位于两个基板之间的聚合物分散液晶roLC层;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用于呈现原色的彩膜层,所述彩膜层位于上基板与roLC层之间,所述彩膜层内填充有电致变色材料;用于通过施加电压而控制roLC层呈现不同的灰度以及控制彩膜层呈现原色的透明电极层。优选的,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在所述彩膜层两侧的透明电极层不施加电压时,为透明状态。优选的,所述电致变色材料为紫罗碱类材料、聚噻吩类材料或聚苯胺类材料。优选的,所述彩膜层为单层设置,用于呈现不同原色。优选的,所述显示面板中,至少包括三层透明电极层,分别设置于上基板与彩膜层之间、彩膜层与roLC层之间以及roLC层与下基板之间。优选的,所述显示面板中,至少包括三层彩膜层,其中,每一层彩膜层用于呈现一种原色。优选的,所述显示面板中,至少包括五层透明电极层,分别设置于上基板与靠近上基板的彩膜层之间、PDLC层与靠近roLC层的彩膜层之间、PDLC层与下基板之间以及各彩膜层之间。优选的,所述透明电极层的材质为纳米铟锡金属氧化物或3,4-乙撑二氧噻吩聚合物。优选的,所述上基板和下基板的材质为玻璃或塑料。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上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的显示面板。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通过设置上基板、下基板以及位于两个基板之间的聚合物分散液晶TOLC层;以及用于呈现原色的彩膜层,所述彩膜层位于上基板与TOLC层之间,所述彩膜层内填充有电致变色材料;用于通过施加电压而控制TOLC层呈现不同的灰度以及控制彩膜层呈现原色的透明电极层,从而有效提高彩色PDLC显示面板的光线透过率,近而提高彩色F1DLC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涉及的TOLC层工作原理示意图一;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涉及的TOLC层工作原理示意图二 ;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彩膜层加电变色示意图一;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彩膜层加电变色示意图二 ;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彩膜层加电变色示意图三;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彩膜层加电变色示意图四。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如附图I所示,其具体可以包括上基板I、下基板2以及位于两个基板之间的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层3 ;以及位于上基板I与TOLC层3之间用于呈现原色的彩膜层4,彩膜层4内填充有电致变色材料;用于通过施加电压而控制TOLC层3呈现不同的灰度以及控制彩膜层4呈现原色的透明电极层(即附图I中附图标记51、52、5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实现,可以有效提高彩色TOLC显示面板的光线透过率,近而提高彩色TOLC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涉及的TOLC层的工作原理可如附图2、3所示,其中,图2为位于TOLC层两侧的透明电极(例如附图I中的52、53)处于未通电状态,此时,聚合物包裹着的液晶分子(位于圆圈内)呈不规则分布,表现为各向同性,而且,此时聚合物具有对光线(位于圆圈外)的散射性;如附图3所示,当透明电极加电时(S卩52、53间存在电压差,电压差方向如图3右侧箭头所示),正性液晶分子在电场下垂直取向此时表现为透明态。这样通过调节位于F1DLC层两侧透明电极的电压,从而实现F1DLC层不同灰度的改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彩膜层4,可单层设置(如附图I所示),也可基于原色的种类而多层设置(如附图4所示,其中41、42、43为彩膜层),且每一层彩膜层4用于呈现一种原色。而彩膜层4其内部对应填充有可电致变色材料,例如红色、蓝色、绿色电致变色材料等。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涉及的电致变色材料,在彩膜层4两侧的透明电极层不施加电压时,为透明状态,即可使光线通过,具有极高的光线透过率,例如大于80%。而当需要TOLC显示面板显示彩色时,可通过为彩膜层4两侧的透明电极(例如附图I中的所示的51、52)施加不同的电压(例如1-3V),从而使彩膜层4的两侧出现电压差,进而使彩膜层4中出现电流,使电致变色材料由透明状态变为呈现原色状态。 在具体实现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涉及的电致变色材料具体可为紫罗碱类材料、聚噻吩类材料或聚苯胺类材料等。当彩膜层4单层设置时,该彩膜层4可在其内预设的位置处,填充用于呈现不同原色的多种电致变色材料,例如红色电致变色材料、蓝色致电变色、绿色电致变色材料等等。从而实现彩膜层4呈现不同的原色。即当彩膜层4为单层设置时,可根据TOLC显示面板成像需要,在其预设的位置处,填充需要呈现的原色对应的电致变色材料。举例说明,在单层设置的彩膜层4的依次相邻的三个区域内,分别填充红色电致变色材料、蓝色致电变色、绿色电致变色材料,那么这三个分别可呈现不同原色的区域,即可组成一个子像素区域,而单层设置的彩膜层4中,可根据roCL显示面板所要显示的像素,设置多个类似的子像素区域。对应于单层设置的彩膜层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可以设置至少三层透明电极层5,如附图I所示,这三层透明电极5可分别设置于上基板I与彩膜层4、彩膜层4与TOLC层3、TOLC层3与下基板2之间。这样,可通过为彩膜层4、PDLC层3两侧的透明电极层施加不同的电压,从而控制PDLC层3呈现不同的灰度,以及控制彩膜层4呈现对应的原色。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I所示的TOLC显示面板中,位于彩膜层4与TOLC层3之间的透明电极52,具体可由一透明基板以及透明基板上下表面(即分别靠近彩膜层4和PDLC层3 —侧)设置的电极组成,从而实现对彩膜层4和TOLC层3的分别控制。当彩膜层4为多层设置时(如附图4所示,附图4所示为TOLC显示面板需显示三原色),每一层彩膜层4内填充一种原色对应的电致变色材料,例如附图4中,彩膜层41内可填充红色电致变色材料,以用于使彩膜层41呈现红色;彩膜层42内可填充绿色电致变色材料,以用于使彩膜层42呈现绿色;彩膜层43内可填充蓝色电致变色材料,以用于使彩膜层43呈现蓝色。这样,可通过三层彩膜层之间的相互配合(即将单层设置的彩膜层4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中的三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基板、下基板以及位于两个基板之间的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用于呈现原色的彩膜层,所述彩膜层位于上基板与PDLC层之间,所述彩膜层内填充有电致变色材料;用于通过施加电压而控制PDLC层呈现不同的灰度以及控制彩膜层呈现原色的透明电极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基板、下基板以及位于两个基板之间的聚合物分散液晶roLC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用于呈现原色的彩膜层,所述彩膜层位于上基板与PDLC层之间,所述彩膜层内填充有电致变色材料; 用于通过施加电压而控制roLC层呈现不同的灰度以及控制彩膜层呈现原色的透明电极层。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在所述彩膜层两侧的透明电极层不施加电压时,为透明状态。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材料为紫罗碱类材料、聚噻吩类材料或聚苯胺类材料。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膜层为单层设置,用于呈现不同原色。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中,至少包括三层透明电极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新,柳在健,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