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负载升降机头组的弯管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0173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低负载升降机头组的弯管机,包含一机台、一可移动地装设在机台上可相对机台沿一参考方向上、下移动且具有一弯模装置的机头组、一可移动地装设在机台上的管件移送装置、一可变流量泵、一沿参考方向设置且与机头组连接的油压缸、一连接在可变流量泵与油压缸之间的止回阀、一连接在油压缸与止回阀之间的减压阀的重量承载装置,及一装设在机台并与机头组连接的驱动装置,油压缸具有一与机头组连接的输出端及一与机台连接的定位端,可变流量泵可将液压油输送至油压缸,而使输出端平衡支撑机头组的重量,驱动装置可驱动机头组相对机台沿参考方向上、下移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弯管机,特别是涉及一种低负载升降机头组的弯管机
技术介绍
图1、2所示为现有的一种弯管机,其包含一机台1、一装设在机台1上的机头组2、一装设在机台1上可沿一参考方向y朝机头组2推送一管件的管件夹头3,及一装设在机台1上可沿一参考方向z上、下推动机头组2的升降油压缸4。机头组2具有一可沿参考方向z上、下移动地装设在机台1上且与升降油压缸4的活塞杆连接的纵向导滑板201、一可沿参考方向x左、右移动地装设在纵向导滑板201上的基座202、一可绕参考方向z转动地装设在基座202上的摆动臂203、一与摆动臂203同轴设置且包括二弯模块2041的弯模座204、一装设在摆动臂203上且包括二个可朝弯模块2041对合的夹模块2051的夹模座205,及一包括二导模块2061且装设在基座202上的导模座206。如此,当升降油压缸4驱动机头组2相对机台1上、下移动至预定位置后,管件可经其中一导模块2061导引,而被夹持在其中一组对合的弯模块2041与夹模块2051之间,当摆动臂203带动弯模座204、夹模座205相对基座202转动后,管件即会被弯折。虽然,升降油压缸4可驱动机头组2在上、下两个位置之间移动,以使其中一组互相配合的弯模块2041、夹模块2051与导模块2061可移至管件的所在高度上,但是,一旦弯模块2041、夹模块2051与导模块2061从两层增加至三层叠设时,单一的升降油压缸4即会出现无法使每一组互相配合的弯模块2041、夹模块2051与导模块2061均移至管件的所在高度的缺失,此时,如图3所示,即需利用一组上、下叠设的上、下升降油压缸5、6来取代升降油压缸4,如此,利用上、下升降油压缸5、6的升降配合,即可使三层叠设的弯模块2041、夹模块2051与导模块2061分别移至管件的所在高度上,然而,一旦弯模块2041、夹模块2051与导模块2061增加至更多层叠设时,例如五层、六层等,此种利用叠设的升降油压缸来控制升降高度的方式,会因空间限制、管路配设问题而无法实施,因此,也有人直接以一可负荷机头组2的整体重量的大型伺服马达作为驱动机头组2的动力源,如此,即可达到使多层叠设的弯模块2041、夹模块2051与导模块2061均可分别移至管件所在高度的目的。虽然上述利用升降油压缸4或上、下升降油压缸5、6或大型伺服马达来驱动机头组2的方式,均可使机头组2上、下移动,而使其中一组互相配合的弯模块2041、夹模块2051与导模块2061移至管件所在高度,但是,由于机头组2的组件多且重量大,因此,不论升降油压缸4或上、下或降油压缸5、6或大型伺服马达驱动机头组2升降时,均需承受相当大的负荷而容易损坏,且相当耗费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平衡机头组的重量以低负载升降机头组的弯管机。本技术低负载升降机头组的弯管机,包含一机台、一机头组、一管件移送装置、一重量承载装置,及一驱动装置。机头组是可移动地装设在机台上并可相对该机台沿一参考方向上、下移动,机头组具有一弯模装置。管件移送装置可移动地装设在机台上并可将一管件朝机头组的弯模装置移送。重量承载装置具有一可变流量泵、一沿参考方向设置且与机头组连接的油压缸、一连接在可变流量泵与油压缸之间的止回阀,及一连接在油压缸与止回阀之间的减压阀,油压缸具有一与机头组连接的输出端,及一与机台连接的定位端,可变流量泵可将液压油经止回阀、减压阀输送至油压缸,而使输出端平衡支撑机头组的重量。驱动装置装设在机台上,并与机头组连接,且可驱动机头组相对机台沿参考方向上、下移动。借此,本技术不但可平衡机头组的重量,且可将低负载升降机头组送至任意高度。附图说明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低负载升降机头组的弯管机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现有一种弯管机的前视示意图;图2是弯管机的侧视示意图;图3是现有另一种弯管机叠置的升降油压缸的管路配置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以低负载升降机头组的弯管机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视示意图;图6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图7是图4中7-7割面线的剖视示意图;图8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重量承载装置、驱动装置与机头组的纵向导滑板的配置示意图;图9是类似图5的视图,说明驱动装置驱动机头组向上移动;图10是一类似图8的视图,说明驱动装置驱动机头组向上移动;图11是本技术低负载升降机头组弯管机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12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前视示意图;图13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重量承载装置、驱动装置与机头组纵向导滑板的配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将配合二较佳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应当指出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图4、5、6为本技术低负载升降机头组弯管机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弯管机包含一机台10、一机头组20、一管件移送装置30、一重量承载装置40,及一驱动装置50。机头组20可移动地装设在机台10前端上。机头组20具有一可移动地装设在机台10上且可相对机台10沿一参考方向z上、下移动的纵向导滑板21、一可移动地装设在纵向导滑板21上且可相对纵向导滑板21沿一参考方向x左、右移动的横向导滑板22、一沿参考方向y装设在横向导滑板22上的基座23,及一弯模装置24。弯模装置24具有一可绕参考方向z转动地装设在基座23上的摆动臂241、一与摆动臂241同轴设置且包括三弯模块2421的弯模座242、一装设在摆动臂241上且包括三个可朝弯模块2421对合的夹模块2431的夹模座243,及一装设在基座23上的导模座244。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弯管作业可分辊弯与拉弯两种作业方式,因此,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是以拉弯模具即弯模座242与夹模座243作说明,但是,本技术当然也可视需要改装成辊弯模具,该技术属现技术且非本技术的重点,所以在此不再详细说明。管件移送装置30是沿参考方向y前、后移动地装设在机台10上并可将一管件朝机头组20的弯模装置24移送。如图7、图8所示重量承载装置40具有一可变流量泵41、一沿参考方向z设置且与机头组20的纵向导滑板21连接的油压缸42、一连接在可变流量泵41与油压缸42之间的止回阀43,及一连接在油压缸42与止回阀43之间的减压阀44。油压缸42具有一缸体421,及一活塞杆422。缸体421具有一与机台10枢接的定位端4211,活塞杆422具有一与纵向导滑板21连接的输出端4221。可变流量泵41可将液压油经止回阀43、减压阀44输送至油压缸42,而使输出端4221平衡支撑机头组20的重量。使用中,由于可变流量泵41具有输出压力低时排出油量多与输出压力高时排出油量少的特性,因此,当可变流量泵41泵送至油压缸42内的液压油压力达到一预设值,即全停供状态(full cut-off)而驱使机头组20移动至一初始平衡位置,进而使输出端4221平衡支撑机头组20的整体重量时,可变流量泵41不会再将液压油送至油压缸42,而只会将少量的液压油持续地送至回收油箱,同时,由于减压阀44具有出口侧压力过高时可阻断油路的特性,且止回阀43也可防止泵出的液压油回流,因此,可变流量泵41不需持续地泵送高压的液压油至油压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负载升降机头组的弯管机,其特征在于:    该弯管机,包含:    一机台;    一机头组,可移动地装设在机台上且相对机台沿一参考方向上、下移动,机头组具有一弯模装置;    一管件移送装置,可移动地装设在机台上且可将管件朝机头组的弯模装置移送;    一重量承载装置,具有一可变流量泵、一沿参考方向设置且与该机头组连接的油压缸、一连接在可变流量泵与油压缸之间的止回阀,及一连接在油压缸与止回阀之间的减压阀,油压缸具有一与机头组连接的输出端,及一与机台连接的定位端,可变流量泵将液压油经止回阀、减压阀输送至油压缸,而使输出端平衡支撑机头组的重量;及    一驱动装置,装设在机台上并与机头组连接可驱动机头组相对机台沿参考方向上、下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远
申请(专利权)人:和和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