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以平面材料制成立体造型脚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立体底层进行制作;2)对立体面层进行制作;3)将立体面层与立体底层粘合在一起,构成立体脚垫体;4)对立体脚垫体的边缘进行包边。利用正面层片和侧面层片的表面拉伸力将立体底层的侧底层片向脚垫中部拉拢,从而使得各侧底层片也能与车体良好匹配。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用脚垫生产方法所用的主体材料均为平面型材料,并不涉及由模具所生产的部件,因此本车用脚垫生产方法无须制造任何模具,可节省模具的设计开发成本。另外,由于不存在模压所制的部件,材料选择的自由度大大提高,一些不适用于模具成型的环保材料也可用于脚垫生产,使新型环保材料的使用成为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用脚垫,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立体造型的车用脚垫。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车用脚垫通常采用以下生产方法制得I)平面编织与家用的编织地毯的制作方法相同,只是地毯的轮廓与车型相对应,这种类型的地毯为非立体造型,对脚部周边的车体保护不好。2)平面模压对塑胶进行模压成型,这类型的脚垫隔水性相对I)类型的要好,且可带有一定的立体高度,然而由于材料所限,其立体高度十分不足。3)整体立体模压通常采用XPE等发泡材料在模具中发泡成型而制成脚垫整体, 这类型的脚垫具有较好的隔水性和低毒性,但是模具成本昂贵,而脚垫通常需要专车专用,由此引起的生产成本十分高昂。4)在模压的基底上附上面料脚垫由基底层和面料层构成,基底层由模具模压成型而获得立体造型,然后在基底层上贴上较软的通常为皮革材质的面料层,使得脚垫看上去更为高档。但是,以上2)至4)的脚垫生产方法中,脚垫的整体或脚垫的至少一件用料都是需要模具生产出来的。模具成型对所用材料有所要求,并非所有材料都适用于模具成型生产,这就对部分不适用于采用模具成型的环保材料的应用造成限制。而且模具的开发设计成本对很多小企业而言是非常沉重的负担,越来越快的车型更新速度,更是提高了不能收回模具成本的风险。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新的汽车脚垫生产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以平面材料制成立体造型脚垫的方法。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I)对立体底层进行制作依据车辆座位下方的形状,在平面的底层材料上裁好正底层片以及若干侧底层片;通过接边条将各件侧底层片对应地连接到正底层片上,相邻的侧底层片之间也通过接边条连接,从而令正底层片与各件侧底层片共同形成立体底层;2)对立体面层进行制作在平面的面层材料上裁好正面层片以及侧面层片;侧面层片与各件侧底层片一一对应;在不计入缝接余量的情形下,令正面层片的轮廓与正底层片的轮廓相同,令正面层片的长宽大小较正底层片小O. 2至O. 5cm ;在不计入缝接余量的情形下,令侧面层片的轮廓与对应的侧底层片的轮廓相同,令侧面层片的长宽大小较对应的侧底层片小O. 5至I. Icm ;将各件侧面层片对应地缝接到正面层片上,相邻的侧面层片之间也缝接在一起,从而令正面层片与各件侧面层片共同形成立体面层;3)将立体面层与立体底层粘合在一起,构成立体脚垫体先将正面层片匹配地粘合至正底层片中央,然后将各件侧面层片逐一地粘合至对应的侧底层片上;在粘合侧面层片与侧底层片时,令侧面层片的边缘与侧底层片的边缘平齐;4)对立体脚垫体的边缘进行包边。为使脚垫成品具有比较稳固的立体形态,底层材料通常为相对较厚且弹性较强的材料,或者为单体材料或者为复合材料。然而由于底层材料较厚且弹性较强,以这样的平面材料制成侧底层片并且将这样的侧底层片连接到正底层片上而形成立体底层时,这样的立体底层的各件侧底层片会自然地向外鼓起,导致的结果是虽然正底层片的轮廓与车体十分吻合,但侧底层片与车体却不十分吻合,造成成品脚垫与车体之间匹配度不高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本专利技术还将立体面层的正面层片和侧面层片的大小作对应的缩小,以使得立体面层与立体底层粘合在一起后,可利用正面层片和侧面层片的表面拉伸力将立体底层的侧底层片向脚垫中部拉拢,从而使得各侧底层片也能与车体良好匹配。 应该说明的是,面层材料通常为相对底层材料较薄且弹性较差的材料,可以是单体材料,也可以是复合材料。以这样的平面材料制成侧面层片并且将这样的侧面层片缝接到正面层片上而形成立体面层时,这样的立体面层不具有稳固的立体形态,在实施下一工序前可能会处于塌陷状态。因此立体面层的“立体”是相对的立体。所述底层材料优选是由环保XPE层、抓绒材料层和防滑颗粒面料层构成的复合层;所述面层材料优选是由皮革和薄海绵构成的复合层。由于本专利技术的车用脚垫生产方法所用的主体材料均为平面型材料,并不涉及由模具所生产的部件,因此本车用脚垫生产方法无须制造任何模具,可节省模具的设计开发成本。另外,由于不存在模压所制的部件,材料选择的自由度大大提高,一些不适用于模具成型的环保材料也可用于脚垫生产,使新型环保材料的使用成为可能。附图说明图I是实施例的立体底层的主视图;图2是实施例的立体面层的主视图;图3是图I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中正面层片与正底层片粘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中成品脚垫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_立体底层;2_立体面层;3_接边条;4_编织布条;10_正底层片;11-第一侧底层片;12-第二侧底层片;13-第三侧底层片;14-第四侧底层片;15_第五侧底层片;16-第六侧底层片;20_正面层片;21_第一侧面层片;22_第二侧面层片;23_第三侧面层片;24_第四侧面层片;25_第五侧面层片;26_第六侧面层片。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实施例以生产如图I所示形状的车用脚垫为例,对本专利技术的生产方法进行说明。I)对立体底层I进行制作如图I所示,将目标形状的车用脚垫分为正底层片10、第一侧底层片11、第二侧底层片12、第三侧底层片13、第四侧底层片14、第五侧底层片15和第六侧底层片16。在平面的作为底层材料的由环保XPE层、抓绒材料层和防滑颗粒面料层构成的复合层上对应裁好以上底层片,然后通过接边条将第一侧底层片11、第二侧底层片12、第三侧底层片13、第四侧底层片14、第五侧底层片15和第六侧底层片16对应地连接到正底层片10上,相邻的侧底层片之间也通过接边条3连接,从而形成立体底层I。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假定正底层片10的宽度D为50cm,第一侧底层片11至第六侧底层片16的高度H为7cm。2)对立体面层2进行制作如图2所示,在平面的作为面层材料的皮革上对应裁好正面层片20以及第一侧面层片21、第二侧面层片22、第三侧面层片23、第四侧面层片24、第五侧面层片25和第六侧面层片26。如图4所示,在不计入缝接余量的情形下,令正面层片20的轮廓与正底层片10的轮廓相同,且令正面层片20的宽度d较正底层片10小O. 3cm,即宽度d为49. 7cm。在不计入缝接余量的情形下,令第一侧面层片21至第六侧面层片26的轮廓与对应的侧底层片的轮廓相同,且令第一侧面层片24至第六侧面层片26的高度h较对应的侧底层片小O. 9cm,即高度h为6. Icm0将第一侧面层片21、第二侧面层片22、第 三侧面层片23、第四侧面层片24、第五侧面层片25和第六侧面层片26对应地缝接到正面层片20上,相邻的侧面层片之间也缝接在一起,从而令正面层片20与各件侧面层片共同形成立体面层2。3)将正面层片20匹配地粘合至正底层片10中央。如图5所示,可以看到此时由于侧面层片的长宽大小较短,因此侧面层片与正面层片之间的角度相比侧底层片与正底层片之间的角度,前者的角度较小。4)如图6所示,将各件侧面层片逐一地粘合至对应的侧底层片上,在粘合侧面层片与侧底层片时,令侧面层片的边缘与侧底层片的边缘平齐,利用正面层片和各件侧面层片的表面拉伸力将立体底层的侧底层片向脚垫中部拉拢,从而使得脚垫的成形准确,与车体良好匹配。5)最后采用编织布条4对立体脚垫体的边缘进行包边,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底层片11至第六侧底层片16的高度相同,然而根据不同的车型,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脚垫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对立体底层进行制作:依据车辆座位下方的形状,在平面的底层材料上裁好正底层片以及若干侧底层片;通过接边条将各件侧底层片对应地连接到正底层片上,相邻的侧底层片之间也通过接边条连接,从而令正底层片与各件侧底层片共同形成立体底层;2)对立体面层进行制作:在平面的面层材料上裁好正面层片以及侧面层片;侧面层片与各件侧底层片一一对应;在不计入缝接余量的情形下,令正面层片的轮廓与正底层片的轮廓相同,令正面层片的长宽大小较正底层片小0.2至0.5cm;在不计入缝接余量的情形下,令侧面层片的轮廓与对应的侧底层片的轮廓相同,令侧面层片的长宽大小较对应的侧底层片小0.5至1.1cm;将各件侧面层片对应地缝接到正面层片上,相邻的侧面层片之间也缝接在一起,从而令正面层片与各件侧面层片共同形成立体面层;3)将立体面层与立体底层粘合在一起,构成立体脚垫体:先将正面层片匹配地粘合至正底层片中央,然后将各件侧面层片逐一地粘合至对应的侧底层片上;在粘合侧面层片与侧底层片时,令侧面层片的边缘与侧底层片的边缘平齐;4)对立体脚垫体的边缘进行包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在均,
申请(专利权)人:毕在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