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钓鱼饵的配制方法,特别是。属于钓饵
技术介绍
草鱼俗称鲩、油鲩、草鲩、白鲩、草根(东北)、混子等。其体较长,略呈圆筒型,腹部无棱。头部平扁,尾部侧扁。口端位,呈弧形,无须。下咽齿二行,侧扁,呈梳状,齿侧具横沟纹。背鳍和臀鳍均无硬刺,背鳍和腹鳍相对。体呈茶黄色,背部青灰略带草绿,偶鳍微黄色。目前,人们在钓捕草鱼时,大部分的钓鱼者都是采用较为传统的钓饵,如蚯蚓、红虫、青虾等,以此来获得更多的鱼,由于大部分钓草鱼的爱好者都是采用的传统钓饵,加之钓鱼者经验不足及对打窝,钓饵的合理配制缺少一定的配制经验,又对草鱼的生理生活习性、活动规律、采食习性及条件反射等方面了解较少,加之配制的打窝饵与钓饵又缺少一定的特殊香味,所以在钓捕草鱼时效果不佳。特别是在江、海、大湖、水库、大河或流水域钓捕草鱼时,钓饵就失去了真正钓捕鱼的作用,造成钓捕草鱼少、草鱼吞钩慢、钓捕草鱼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集鱼快、诱鱼、钓鱼效果好,香味浓,特别适合钓草鱼的,解决传统钓饵存在的钓草鱼少,草鱼吞钩慢,钓捕草鱼效果差的缺陷。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钓草鱼饵的配制方法,其特征是:青虫粉9%?13%、红虫粉6%?8%、面包虫粉4%?6%、青虾粉10%?14%、豆虫粉7%?9%、田螺粉6%?8%、红薯粉12%?16%、花生蛋白粉4%?6%、土豆粉2%?4%、益母草粉2%?4%、九香虫粉4%?6%、灵草粉1%?3%、甜瓜粉2%?6%、麦芽粉2%?4%、山楂粉7%?9%,决明子粉2%?4%组成,所述的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