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96781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5 0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主体和与该连接器主体相配合以方便提取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吸取盖。所述连接器主体包括绝缘本体和固定在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吸取盖设有抵持绝缘本体上方的平板状吸取板和自吸取板向下延伸并与绝缘本体两侧相固持的固持壁。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自两侧分别向外突伸的定位块和自顶部向下凹陷的定位槽。所述固持壁设有收容所述定位块的收容槽、位于收容槽下方以与所述定位块下侧相抵持的抵持壁以及抵持所述定位槽一侧内壁以防止吸取盖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抵持块,由此可将吸取盖安装至连接器主体上且不会将所述连接器主体被夹持变形。(*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吸取盖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业的迅速发展,电子元器件正朝着微型化和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安装到电路板上的部分电连接器,特别是板对板连接器因尺寸较小,因而不方便对其进行提取并放置在电路板上的预定位置处进行焊接。市场是也有对其他电连接器上安装一吸取盖,并采用其他器件对该吸取盖进行吸取,然后进行放置。通过吸取盖提取电连接器的方式操作非常方便,得到很多电子元器件制造商的喜爱,并且还可实现电子元器件的自动化生产。但是,现有的吸取盖大部分采用与电连接器主体进行硬干涉的方式夹持安装在电连接器主体上。为了防止吸取过程中吸取盖脱落,通常将吸取盖与电连接器主体之间固持 较紧,如此经常会造成电连接器主体被夹持变形,进而造成各电子元器件制造厂商的困扰。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方便使用且不会将连接器主体夹持变形的吸取盖的电连接器。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主体和与该连接器主体相配合以方便提取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吸取盖,所述连接器主体包括绝缘本体和固定在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吸取盖设有抵持绝缘本体上方的平板状吸取板和自吸取板向下延伸并与绝缘本体两侧相固持的固持壁,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自两侧分别向外突伸的定位块和自顶部向下凹陷的定位槽,所述固持壁设有收容所述定位块的收容槽、位于收容槽下方以与所述定位块下侧相抵持的抵持壁以及抵持所述定位槽一侧内壁以防止吸取盖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抵持块。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设有顶壁、底壁和连接顶壁和底壁的两侧壁,所述吸取板设有自吸取板下表面向下突伸以抵持所述顶壁的突块,所述定位块自侧壁向外突伸而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取板设有上下贯穿并与所述固持壁上的收容槽相对应连通的观察窗。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位于两侧的侧壁,所述定位槽向外贯穿所述侧壁,所述固持壁设有位于收容槽两侧的内侧面,所述抵持块设有与所述定位槽一侧内壁相抵持的抵持面,所述内侧面与抵持面位于同一面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抵持块自固持壁内表面突伸而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块设有位于上侧且倾斜设置的导引面,所述固持壁设有位于下端且倾斜设置以在所述吸取盖安装过程中沿所述导引面移动的倾斜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为板对板连接器,所述导电端子设有自上向下安装固定到绝缘本体上的固定部及自固定部下端向外弯折延伸的焊接脚,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若干上下贯穿的端子固持槽及与端子固持槽相连通以供焊接脚向下移动的让位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槽为其中一个所述让位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电连接器通过在连接器主体的两侧分别设置向外突伸的定位块和自顶部向下凹陷的定位槽,而吸取盖上设置收容定位块的收容槽、抵持定位块下侧的抵持壁和与定位槽配合以防止吸取盖水平移动的抵持块,从而使得安装到连接器主体上的所述吸取盖沿各方向均不能移动,并且一方面方便对连接器主体的提取,提高自动化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本技术吸取盖定位后并未与连接器主体硬干涉,进而可防止连接器主体被夹变形;此外,本技术电连接器上的吸取盖安装方便以方便使 用。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电连接器将连接器主体与吸取盖分离的立体图;图3是图2另一角度的视图;图4是图I中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立体图;图5是图I中电连接器上的导电端子的立体图;图6是图5另一角度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请参照图I至图6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100为一板对板连接器,并包括连接器主体I和与该连接器主体I相配合以方便提取连接器主体I的吸取盖5。所述连接器主体I包括纵长的绝缘本体2和固定在绝缘本体2上的若干导电端子3。请结合图2至图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2设有顶壁21、与顶壁21相对的底壁22、连接顶壁21和底壁22两侧端的两侧壁23、自顶壁21向下凹陷且间隔设置以收容一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凹形插入部24以及位于两个凹形插入部24之间的岛部25。每一所述侧壁23分别形成有若干位于内侧并与所述凹形插入部24连通的第一收容部231、若干位于第一收容部231外侧的第二收容部232以及自侧壁23顶部凹陷并沿绝缘本体2宽度方向连通第一收容部231和第二收容部232的第一过渡槽233。所述第一收容部231和第二收容部232均自绝缘本体2顶壁21向下凹陷而成。所述第一收容部231未贯穿底壁22并用以收容导电端子3。所述第二收容部232沿绝缘本体2厚度方向贯穿绝缘本体2上下、并用以固定所述导电端子3。所述过渡槽233沿绝缘本体2厚度方向凹陷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收容部231和第二收容部232。所述绝缘本体2设有若干位于第二收容部232外侧并向外贯穿所述侧壁23的让位槽234。所述让位槽234沿绝缘本体2厚度方向也贯穿绝缘本体2上下。所述让位槽234沿绝缘本体2宽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收容部232相连通,并且所述让位槽234沿绝缘本体2纵长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收容部232沿绝缘本体2纵长方向的宽度。所述岛部25与两侧壁23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一收容部231相对应的第三收容部251。所述第三收容部251也自顶壁21向下凹陷而成、并且与所述凹形插入部24相连通。所述绝缘本体2还设有自底壁22内侧凹陷、并沿绝缘本体2宽度方向连通第二收容部232和第三收容部251的第二过渡槽221。请结合图I至图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2还设有若干自两侧壁23分别向外突伸而成的定位块26以及自顶部向下凹陷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为设置于两侧壁23上的至少一个所述让位槽23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本体2两侧分别设有两个所述定位槽,并且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所述定位槽分别为位于所述定位块26两侧且与所述定位块26相邻的两个所述让位槽234。诚然,所述定位槽也可自顶壁21其他部位凹陷而成。在本技术中,所述绝缘本体2两侧分别设有3个向外突伸的所述定位块26。所述定位块26间隔设置于 所述让位槽234之间。所述定位块26设有位于上侧且倾斜设置的导引面261。请结合图2至图6所示,所述导电端子3呈两排设置、并自绝缘本体2顶部向下安装至所述绝缘本体2上。每一导电端子3设有一沿绝缘本体2厚度方向延伸且固定在所述第二收容部232内的固定部31、自固定部31下端侧向向外延伸出绝缘本体2的焊接脚32、自固定部31顶部侧向向内弯折的弯折部33、自所述弯折部33内侧端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二接触部34、自第二接触部34侧向向内弯折延伸的第一连接部35、自第一连接部35内侧端向上弯折延伸的第二连接部36以及自所述第二连接部36顶部弯折延伸的第一接触部37。所述弯折部33收容于所述过渡槽233中。所述第二接触部34收容于第一收容部231内并向外抵持第一收容部231内壁。所述第一连接部35收容于所述第二过渡槽221内。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主体和与该连接器主体相配合以方便提取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吸取盖,所述连接器主体包括绝缘本体和固定在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吸取盖设有抵持绝缘本体上方的平板状吸取板和自吸取板向下延伸并与绝缘本体两侧相固持的固持壁,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自两侧分别向外突伸的定位块和自顶部向下凹陷的定位槽,所述固持壁设有收容所述定位块的收容槽、位于收容槽下方以与所述定位块下侧相抵持的抵持壁以及抵持所述定位槽一侧内壁以防止吸取盖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抵持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团伟刘俊贤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