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站锅炉冷弯管对角线测量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94282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5 0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站锅炉冷弯管对角线测量工装,包括端盖,端盖一侧设有卡口,所述卡口与待检冷弯管的管口相适配;端盖中心垂直连接有调整棒,调整棒向背离所述卡口的一侧伸出。使用时,待检冷弯管的两个管口分别对应一个电站锅炉冷弯管对角线测量工装,待检冷弯管的各管口分别插入端盖凹槽内。工作人员用尺子等测量工具测量两调整棒棒尖之间的距离,将实测值与理论修正值相比较,即可得出冷弯管的质量合格与否的结论。使用电站锅炉冷弯管对角线测量工装,无须现场放样等复杂操作,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了检测时的劳动强度,从而加快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避免抽检(放样测量)造成不合格产品出厂的现象,提高了出厂合格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站锅炉冷弯管质量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电站锅炉冷弯管管径小、弯管数量多而且大部分都有空间旋转角度。目前,判断弯管质量是否合格的方法,是通过抽检(在地面放样测量),将弯管的曲率和两管口的距离(放样时得到的是弯管俯视状态下两管口的距离)与其理论值相比较,从而判断弯管质量是否合格。这种方法的缺陷是较为复杂,放线、测量较为麻烦,工作效率很低,一般为按比例抽检,容易造成不合格产品出厂的现象。当弯管数量较多时,检测弯管质量将成为生产流程中的瓶颈部分。经过专利技术人的研究,发现在确定冷弯管数量、弯管角度和方向正确的前提下,通过测量冷弯管对角线(对角线即冷弯管两管口端部中心之间的直线距离)法可以很快的判定弯管质量是否合格,即冷弯管对角线与其理论值相同(或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时冷弯管的质量合格,反之则不合格。但目前本
并没有发现这种方法,当然也没有用来测量冷弯管对角线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站锅炉冷弯管对角线测量工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电站锅炉冷弯管对角线测量工装包括端盖,端盖一侧设有卡口,所述卡口与待检冷弯管的管口相适配;端盖中心垂直连接有调整棒,调整棒向背离所述卡口的一侧伸出;调整棒与端盖的中心线一致,使用时端盖与管口处的冷弯管中心线一致。所述卡口为凹槽结构,所述凹槽与待检冷弯管的管口相适配。所述调整棒的自由端为锥形端部,锥形端部的尖端为所述调整棒的棒尖,该棒尖位于调整棒的中心线上。所述调整棒螺接在所述端盖上,调整棒上于端盖的两侧螺接有压紧螺母,压紧螺母将调整棒紧压在所述端盖上。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I.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前需要先计算出冷弯管对角线的理论修正值,该理论修正值即将标准冷弯管的管口中心轴向延长(延长长度与调整棒棒尖伸出管口的距离相同)后得出的对角线的长度值。使用时,待检冷弯管的两个管口分别对应一个本技术的电站锅炉冷弯管对角线测量工装,待检冷弯管的各管口分别插入端盖凹槽(卡口)内。由于调整棒垂直连接在端盖上,因此调整棒的中心线与待检冷弯管管口部分的中心线相同,此时工作人员用尺子等测量工具测量两调整棒棒端中心之间的距离,即对角线尺寸,将实测值与理论修正值相比较,即可得出冷弯管的质量合格与否的结论。使用本技术的电站锅炉冷弯管对角线测量工装,无须现场放线等复杂操作,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了检测时的劳动强度,从而加快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避免抽检(放样测量)造成不合格产品出厂的现象,提高了出厂合格率。2.锥形端部的设置,使得工作人员在测量时,无须再寻找调整棒的中心位置,直接测量两棒尖之间的距离即可,进ー步方便了測量操作、提高了测量效率,从而进一歩加快生产流程。3.所述调整棒螺接在所述端盖上,便于安装制造,也便于在测量过程中根据需要(如測量冷弯管的对角线有障碍吋)调节调整棒伸出端盖的长度。调整棒上于端盖的两侧螺接有压紧螺母,能够通过压紧螺母将调整棒紧压在所述端盖上,保证棒尖到管ロ端部的长度尺寸。4.根据所测量冷弯管外径不同,设计和制作不同规格的端盖,实现不同规格冷弯管对角线的測量。5.エ装使用材料普通,加工简单,制作成本低;操作方便,容易实现。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本技术的电站锅炉冷弯管对角线测量エ装包括端盖1,端盖I 一侧设有卡ロ,卡ロ最好设置成凹槽2,所述凹槽2与待检冷弯管的管ロ相适配;端盖I中心垂直连接有调整棒3,工作时调整棒3的中心线与待检冷弯管管ロ部分的中心线一致,调整棒3向背离所述凹槽2的ー侧伸出。调整棒与端盖的中心线一致,使用时端盖与管ロ处的冷弯管中心线一致。所述调整棒3的自由端为锥形端部4,锥形端部4的尖端为所述调整棒3的棒尖5,该棒尖5位于调整棒3的中心线上。所述调整棒3螺接在所述端盖I上,调整棒3上于端盖I的两侧螺接有压紧螺母6,压紧螺母6将调整棒3紧压在所述端盖I上。制造时,根据待检冷弯管的具体尺寸确定所述端盖凹槽2的直径,使端盖凹槽2与待检冷弯管的管ロ相适配。最好使凹槽2的内径=待检冷弯管的外径+1. 5毫米。使用时,首先是工作人员通过目測,确定弯管的数量、弯管角度和方向都是正确的。由于电站锅炉本身并非精密机械,人工目测的误差在允许的范围之内。然后工作人员在待检冷弯管的两个管ロ分别罩上一个本技术的电站锅炉冷弯管对角线测量エ装,即将待检冷弯管的管ロ伸入所述端盖凹槽2内。由于调整棒3垂直连接在端盖I上,因此调整棒3的中心线与待检冷弯管管ロ部分的中心线相同。最后是用尺子等測量工具測量两调整棒棒尖5之间的距离(由于棒尖5位于调整棒3中心线上,而调整棒3与待检冷弯管管ロ部分同中心线,因此两棒尖5皆处于待检冷弯管的中心线上),与事先计算好的修正后的冷弯管对角线的理论值相比较,得出冷弯管质量合格与否的结论。所述修正后的冷弯管对角线的理论值,是将标准冷弯管的管口中心轴向延长(延长长度与调整棒棒尖5伸出管ロ的距离相同)后得出的对角线的长度值。使用本技术的电站锅炉冷弯管对角线测量エ装,无须现场放线等复杂操作,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了检测时的劳动强度,从而加快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避免抽检(放样测量)造成不合格产品出厂的现象,提高了出厂合格率。当然,本技术包括但不限于本实施例,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做的各种常规变换,如卡ロ的结构也可以由凹槽改成卡扣等其他卡ロ形状;此类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电站锅炉冷弯管对角线测量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端盖,端盖一侧设有卡口,所述卡口与待检冷弯管的管口相适配;端盖中心垂直连接有调整棒,调整棒向背离所述卡口的一侧伸出;调整棒与端盖的中心线一致,使用时端盖与管口处的冷弯管中心线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站锅炉冷弯管对角线测量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口为凹槽结构,所述凹槽与待检冷弯管的管口相适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站锅炉冷弯管对角线测量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棒的自由端为锥形端部,锥形端部的尖端为所述调整棒的棒尖,该棒尖位于调整棒的中心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站锅炉冷弯管对角线测量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棒螺接在所述端盖上,调整棒上于端盖的两侧螺接有压紧螺母,压紧螺母将调整棒紧压在所述端盖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站锅炉冷弯管对角线测量工装,包括端盖,端盖一侧设有卡口,所述卡口与待检冷弯管的管口相适配;端盖中心垂直连接有调整棒,调整棒向背离所述卡口的一侧伸出。使用时,待检冷弯管的两个管口分别对应一个电站锅炉冷弯管对角线测量工装,待检冷弯管的各管口分别插入端盖凹槽内。工作人员用尺子等测量工具测量两调整棒棒尖之间的距离,将实测值与理论修正值相比较,即可得出冷弯管的质量合格与否的结论。使用电站锅炉冷弯管对角线测量工装,无须现场放样等复杂操作,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了检测时的劳动强度,从而加快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避免抽检(放样测量)造成不合格产品出厂的现象,提高了出厂合格率。文档编号G01B21/02GK202599386SQ201220249180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0日专利技术者李俊峰, 李诗玉, 貟峰, 郑海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站锅炉冷弯管对角线测量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端盖,端盖一侧设有卡口,所述卡口与待检冷弯管的管口相适配;端盖中心垂直连接有调整棒,调整棒向背离所述卡口的一侧伸出;调整棒与端盖的中心线一致,使用时端盖与管口处的冷弯管中心线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峰李诗玉貟峰郑海臣刘绍威苏建芳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华电金源管道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