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支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92348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5 0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回转支承,包括外圈、内圈和内、外圈之间的钢球,所述外圈、内圈上均有滚道,滚道内设有油槽,内、外圈的密封槽中装有密封圈,其特征是,所述内圈滚道的沟曲率与外圈滚道的沟曲率相等,均为0.5125;所述油槽与滚道连接处圆滑过渡,油槽的侧面和底面连接处圆滑过渡;密封圈为双唇式密封圈。油槽的宽度为11.5mm,深度为21.5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弥补了传统回转支承常见漏油以及滚道剥落损坏现象,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及寿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尤其是一种回转支承
技术介绍
回转支承是一种能够同时承受较大的轴向载荷、径向载荷以及倾覆力矩的大型轴承,它广泛应用于船舶设备、工程机械、轻工机械、冶金机械、医疗机械、工业机器人、风电行业等领域。它由内圈、外圈、钢球、保持架、密封圈组成,内外圈滚道各自由两条不同心的圆 弧连接而成,滚道内拥有油槽;密封圈装在内、外圈的密封槽内,防止回转支承内的润滑油脂泄漏。但是在回转支承工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由于密封圈密封不严,造成漏油以及滚道承载力不足,导致滚道损伤剥落等现象,影响回转支承的使用性能及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回转支承,该回转支承在转动过程中能够避免漏油现象以及增强滚道承载能力,提高使用性能及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回转支承,包括外圈、内圈和内、外圈之间的钢球,所述外圈、内圈上均有滚道,滚道内设有油槽,内、外圈的密封槽中装有密封圈,所述内圈滚道的沟曲率与外圈滚道的沟曲率相等,均为O. 5125 ;所述油槽与滚道连接处圆滑过渡,油槽的侧面和底面连接处圆滑过渡;所述密封圈为双唇式密封圈。所述油槽的宽度为11. 5mm,深度为21. 5mm。本技术油槽改进,增加油槽的宽度,减小油槽深度,在扩大了注油脂量的同时增大了油脂与钢球的接触面积,以及油脂在油槽内的流动性,降低了回转支承旋转过程中钢球与滚道的摩擦力,以及滚道的受载力;油槽与滚道相连处采用圆滑过渡,可以防止滚道在热处理时尖角出现应力集中对滚道的损害,避免滚道产生裂纹,从而提高回转支承性能及寿命。滚道圆弧采用四点接触球式,沟曲率选用依据科学依据以及试验室对产品实际验证得出的fi = fe = O. 5125,此时滚道与钢球的接触应力最小,对滚道的损害最低,提高回转支承的使用寿命。密封圈采用双唇式密封圈,避免了单唇密封圈自身压力不紧以及密封单一的缺点,双唇密封圈采用双层密封保险结构,在被油脂挤压时,被挤压密封圈会更紧的压住在滚圈上,防止了油漏现象。本技术弥补了传统回转支承常见漏油以及滚道剥落损坏现象,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及寿命。附图说明图I是滚道、油槽结构示意图;图2是密封结构示意图;其中,Rl为油槽与滚道连接处圆角,R2为油槽圆角;1为外圈局部图,2为内圈局部图,3为密封圈,4为第二道密封,5为第一道密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I所示,油槽结构为对称的两段R2的圆弧,再加一段直线组成,油槽与滚道连接处设计为Rl的圆角。Rl圆角可避免热处理时锐角处的应力集中,导致滚道产生裂纹等缺陷。油槽的宽度为11. 5_,深度为21. 5_。本技术采用增加油槽的宽度,减小油槽深度,在扩大了注油脂量的同时增大了油脂与钢球的接触面积,以及油脂在油槽内的流动性,降低了回转支承旋转过程中钢球与滚道的摩擦力,以及滚道的受载力。 滚道为四点接触球式,由两条不同心的圆弧组成,钢球与每条圆弧只有在45°角上有一个接触点。沟曲率决定钢球与滚道接触的变化量,沟曲率越大,钢球与滚道的变化量越大,实际接触承载力较小;沟曲率越小,钢球与滚道的变化量越小,实际钢球与滚道越紧,滚道摩擦力越大,滚道容易受损。现钢球与滚道的沟曲率采用原理模拟以及实际试验室对产品试验验证方式得出的fi = fe = O. 5125,此时加工出的滚道与钢球装配后,能够使钢球较好的在滚道内转动,又使滚道受载较小。改进后的油槽与滚道结合,可使油脂更好地在油槽内流动,以及油脂与钢球的接触面积,使钢球与滚道的摩擦力较小,滚道受载小,提高了滚道的使用性能,从而提高产品的使用性能及寿命。图2所示,密封圈3分别装配在外圈I与内圈2上,密封圈3采用双唇密封,即两道密封措施,更好地防止了油漏现象。如图所示,密封圈3采用丁腈橡胶材料制成,耐磨,耐油腐蚀性能较好,油脂由于重力及挤压力会对密封圈产生油压力,并且油压较大,首先会挤压第一道密封5使其更紧的靠紧内圈2上的密封槽内壁,很好的阻止油脂越过密封条漏出;即使由于长时间旋转密封条摩擦磨损,使小部分油越过第一道密封,此时由于有第一道密封5的阻挡,此时的油脂基本呈静态,并且油脂量也较小,紧靠重力,油压很小,对第二道密封4的压力很小,使其足够封住油脂,防止油脂漏出外部环境。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内。权利要求1.一种回转支承,包括外圈、内圈和内、夕卜圈之间的钢球,所述外圈、内圈上均有滚道,滚道内设有油槽,内、外圈的密封槽中装有密封圈,其特征是,所述内圈滚道的沟曲率与外圈滚道的沟曲率相等,均为O. 5125 ;所述油槽与滚道连接处圆滑过渡,油槽的侧面和底面连接处圆滑过渡;所述密封圈为双唇式密封圈。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回转支承,其特征是,所述油槽的宽度为11.5mm,深度为21. 5mm ο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回转支承,包括外圈、内圈和内、外圈之间的钢球,所述外圈、内圈上均有滚道,滚道内设有油槽,内、外圈的密封槽中装有密封圈,其特征是,所述内圈滚道的沟曲率与外圈滚道的沟曲率相等,均为0.5125;所述油槽与滚道连接处圆滑过渡,油槽的侧面和底面连接处圆滑过渡;密封圈为双唇式密封圈。油槽的宽度为11.5mm,深度为21.5mm。本技术弥补了传统回转支承常见漏油以及滚道剥落损坏现象,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及寿命。文档编号F16C33/58GK202597452SQ20122012798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30日专利技术者克劳德﹒亨利安, 周翔 申请人:亨利安管理咨询(青岛)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回转支承,包括外圈、内圈和内、外圈之间的钢球,所述外圈、内圈上均有滚道,滚道内设有油槽,内、外圈的密封槽中装有密封圈,其特征是,所述内圈滚道的沟曲率与外圈滚道的沟曲率相等,均为0.5125;所述油槽与滚道连接处圆滑过渡,油槽的侧面和底面连接处圆滑过渡;所述密封圈为双唇式密封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克劳德﹒亨利安周翔
申请(专利权)人:亨利安管理咨询青岛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