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外围结构花格框架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90795 阅读:3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5 00:24
建筑物外围结构花格框架连接结构,其具体包含有下述结构:主框架柱(1)、主框架梁(2)、次框架柱(3)、次框架梁(4),四者共同构成建筑物外围结构花格框架连接结构;其中:主框架柱(1)与主框架梁(2)相互之间固定连接;主框架柱(1)轴线沿竖直方向布置,主框架梁(2)轴线沿水平方向布置;相邻且对应布置的主框架柱(1)/主框架梁(2)上设置有便于固定次框架梁(4)/次框架柱(3)的孔或者凹槽结构;次框架梁(4)/次框架柱(3)通过上述的孔或者凹槽结构与主框架柱(1)/主框架梁(2)固定连接为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技术效果优良;具有可预期的较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物附设结构设计与应用
,特别提供了一种建筑物外围结构花格框架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美观且个性的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而前提是必须保证结构的安全性。结构中不同的部位根据其自身的承载能力进行不同的受カ分エ,可大大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人们期望获得ー种技术效果更好的建筑物外围结构花格框架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技术效果更好的建筑物外围结构花格框架连接结 构。本技术一种建筑物外围结构花格框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外围结构花格框架连接结构具体包含有下述结构主框架柱I、主框架梁2、次框架柱3、次框架梁4 ;其中主框架柱I与主框架梁2相互之间固定连接;主框架柱I轴线沿竖直方向布置,主框架梁2轴线沿水平方向布置;相邻且对应布置的主框架柱I上设置有便于固定次框架梁4的孔或者凹槽结构;次框架梁4通过上述的孔或者凹槽结构与主框架柱I固定连接为一体;相邻且对应布置的主框架梁2上设置有便于固定次框架柱3的孔或者凹槽结构;次框架柱3通过上述的孔或者凹槽结构与主框架梁2固定连接为一体;主框架柱I、主框架梁2、次框架柱3、次框架梁4四者共同构成建筑物外围结构花格框架连接结构;整个建筑物外围结构花格框架连接结构至少包含有2根主框架梁2和2根主框架柱I。本技术所述建筑物外围结构花格框架连接结构,其还包含有下述内容要求所述建筑物外围结构花格框架连接结构中,用于连接主框架柱I与次框架梁4的孔或者凹槽结构,以及用于连接主框架梁2与次框架柱3的孔或者凹槽结构具体为后浇节点;后浇节点处钢筋接头连接方式采用加长套丝直螺纹机械连接接头,可以使钢筋在断开且主体结构得到充分沉降后,钢筋可以再次连接。所述建筑物外围结构花格框架连接结构中,用于连接主框架柱I与次框架梁4、主框架梁2与次框架柱3的孔或者凹槽结构为采用CGM高强无收缩灌浆料灌注的后浇节点。当建筑物十三层以下时,要求混凝土強度等级为C60,十四层以上为C50。CGM高强无收缩灌浆料的最终强度可以达到C60以上,且灌浆料具有高強度、免振捣、微膨胀、自流性好、与原混凝土结合紧密的特点,可以满足结构混凝土強度等级的要求,增强柱子的承载能力。为保证技术效果,后浇部位四周封闭黏贴钢板兼做模板并永久保留。次框架柱3后浇节点设置于受カ相对较小的柱子高度中间部位,后浇筑CGM灌浆料时,钢板作模板使用。但在灌浆料固化后,钢板实际上对后浇节点有一定约束作用,且钢板跨越后浇和原混凝土部位,对次框架柱3新旧混凝土连接及其承载カ有提高作用。使得预留部位尽可能减小,利于结构封顶后的施工,且结构整体效果好,外观美观。本技术施工方法简便。由于后浇节点施工在主体结构施工完,垂直运输设备基本拆除,采用此工法施工,方法简便,耗材少,节省人工及缩短エ期。本技术适用范围说明将结构中不同的部位根据其自身的承载能力进行分エ,可大大提高结构的受カ性能及安全性。在结构中设置后浇节点是解决结构构件受カ分エ的好方法。本技术适用于对承载能力要求较高且建筑的形状尺寸要求比较严格的超高结构体系。本技术エ艺原理说明为尽可能不便花格框架中的次框架结构承受竖向荷载 作用,由主框架柱I和主框架梁2构成的主框架与由次框架柱3和次框架梁4构成的次框架的连接采用“特殊后浇节点”做法,即主、次框架同时进行结构施工。但在此柱框架梁交接处设置后浇节点,在楼面拉梁与楼板连接处也设置后浇节点,使得主、次结构完全断开。在此过程中全部竖向荷载施加主框架结构上,使其能够充分沉降,而次框架不受カ,待主体结构封顶后再进行封闭工作,使得主框架承担了大部分的竖向荷载。而主、次框架共同构成侧力的主要结构构件,花格框架受カ分エ明确。花格框架后浇节点位置示意图见图I。本技术エ艺流程及操作要点说明I、上部此框架梁施工时,次柱定位箍的安装于拆除绑扎上部次框架钢筋,安装次柱柱筋定位箍(定位箍平面图见图3-6,安装位置见图7),浇筑次框架混凝土后,拆除次柱柱筋定位箍,绑扎次框架梁上1350mm高次柱箍筋,浇筑次框架柱混凝土。2、次框架梁2上1350mm高的次框架柱3施工完后,接长次柱钢筋;在主体结构施工吋,次框架梁2上1350mm高柱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随本层柱同时支设,同时搭设施工用脚手架。上部的次框架柱3主筋采用镦粗直螺纹连接,钢筋接头之间间距为20mm,以此抵消变形(见图4)。本技术所需套筒长度比标准套筒长度加长20mm,套筒所连上下两段钢筋套丝长度也比正常情况有所不同一侧套丝长度为标准长度,另ー侧套丝长度为两个标准套丝长度加20mm。在浇筑主框架梁2及主框架梁2下1350mm高次柱混凝土之前,接长次柱钢筋(次柱钢筋镦粗直螺纹连接点设在上部次柱中点),直螺纹做暂时连接,并完成绑扎(见图5)。3、主框架梁2与梁下1350高次柱施工的同时,安装次柱定位箍。柱框架梁模板的支设①主框架梁2底模主框架梁2底模采用15mm厚多层板,在有次框架柱3的位置设置独立的模板,在有钢筋穿过的地方穿孔,注意防止漏胶。见图8。②主框架梁2底模龙骨设计上部主框架梁2底模龙骨采用50mmX IOOmm的方木,次龙骨净距不大于150mm,但不少于5根通长方木,在上部次框架柱3位置底模次龙骨采用50mmX IOOmm方木,方木之间净距不大于IOOmm ;见图9。③主龙骨设计主龙骨采用2048X3. 5钢管,间距为600mm。见附图说明图10。主框架梁2下1350mm高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随本层主框架梁2同时支设。用钢板网等材料将次框架柱3下部封堵严密,防止漏浆。主框架梁2与梁下1350mm高次柱同时浇筑混凝土。见图11、图12。斜主框架梁2及主框架梁2 下1350_高次柱混凝土终凝后,将套筒拧开并保持断开(见图6)。4、搭设施工用脚手架后浇柱皆为边柱,且灌注灌浆料时主体施工已经结束,整体外脚手架已经拆除。边柱施工吋,靠外侧施工无作业面,需要搭设脚手架。根据现场情况,应该为每根需要浇筑的柱子搭设悬臂脚手架,以进行柱外侧施工。由于后浇柱子上、下部已经浇筑完毕,且与梁相接,脚手架的搭设可以该柱子上、下已浇筑部位及梁为受力点,脚手架应向外悬挑不小于I. 5m,且应铺好跳板,工人施工时应系好安全带。操作架搭设双排脚手架围绕次柱搭设,立杆支撑设在楼板和主框架梁2及次框架梁4上,操作层满铺50mm厚木跳板,悬挑部位用斜杆设置,外立面设剪刀撑,外围满挂安全立网及水平网。脚手架搭设方法如图13、图14所示。5、主体结构封顶后,次柱钢筋再次连接,清理柱子后浇筑节点部位在次框架柱到345mm高后浇节点施工时,将直螺纹套筒复拧(见图7)。钢板安装前应将需要浇筑的节点区内杂物清理干净。如钢筋锈蚀严重,需要对钢筋作除锈处理。在确保后浇节点部位5内清洁及钢筋配置符合设计图纸,方可安装钢板。后浇节点5对应部位清理前,需将钢板位置上方混凝土人工剔凿出60 IOOmm宽、10 20mm深的喇叭ロ,喇叭口上方与钢板上方平齐,作为进料ロ兼排气ロ。将剔除下来的残渣清理干净。6、后浇节点处钢板的安装(图15、图16)(I)钢板下料加工按加固平面图在现场或エ厂进行钢板下料、裁剪、钻孔。(2)按图并结合现场情况在钢板上钻孔,并利用钢板孔位定位。在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建筑物外围结构花格框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外围结构花格框架连接结构具体包含有下述结构:主框架柱(1)、主框架梁(2)、次框架柱(3)、次框架梁(4);其中:主框架柱(1)与主框架梁(2)相互之间固定连接;主框架柱(1)轴线沿竖直方向布置,主框架梁(2)轴线沿水平方向布置;相邻且对应布置的主框架柱(1)上设置有便于固定次框架梁(4)的孔或者凹槽结构;次框架梁(4)通过上述的孔或者凹槽结构与主框架柱(1)固定连接为一体;相邻且对应布置的主框架梁(2)上设置有便于固定次框架柱(3)的孔或者凹槽结构;次框架柱(3)通过上述的孔或者凹槽结构与主框架梁(2)固定连接为一体;主框架柱(1)、主框架梁(2)、次框架柱(3)、次框架梁(4)四者共同构成建筑物外围结构花格框架连接结构;整个建筑物外围结构花格框架连接结构至少包含有2根主框架梁(2)和2根主框架柱(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回中兴孟青蒋相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