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膜载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89740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4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膜载体,该生物膜载体为由多个正棱柱(1)相互连接构成的柱状体,其中相邻的该多个正棱柱通过侧壁连接在一起,该柱状体的高度为H且外接圆柱面的直径为D。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生物膜载体为由多个正棱柱相互连接构成的柱状体。通过上述结构,使该生物膜载体具有理想的空隙率、通气性能和过水性能,并且增加了该生物膜载体的比表面积,加大了单位体积载体的微生物负载量,提高了生物反应池的容积负荷,还能为不同种群的微生物提供不同的附着空间,形成不同的生化反应功能区,提高生物膜载体对水冲击的适应能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物膜载体,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生物膜载体。
技术介绍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从生物膜法派生出来的一种废水生物处理法,是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之间的生物处理技术,即在生物接触氧化池内装填一定数量的生物膜载体,利用生长在载体上的生物膜和充分供应的氧气,通过生物氧化作用,将废水中的污染物氧化分解,达到废水净化目的。生物接触氧化法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点,该工艺具有高效节能、占地面积小、耐冲击负荷、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自出现以来得到了越 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污水处理系统。生物膜载体作为微生物赖以栖息的场所,是生物接触氧化法的核心部分,其性能优劣直接决定着工艺的处理效果和投资效益。通常,生物接触氧化法使用的悬浮载体密度接近于水,使用时直接放置与生物接触氧化池中,微生物在载体表面生长,形成一层复杂的生物膜,在曝气时载体固定或者悬浮于水中,使膜、液、气三相充分接触,从而使得污染物质快速降解。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生物膜载体形状一般为环状或立体球形等,形状规则,空隙率大,比表面积从几百到几千不等。载体多采用聚烯烃类(如聚乙烯、聚丙烯)及其改性材料、聚氯乙烯及其改性材料、聚氨酯泡沫等塑料制成。目前,生物载体主要有固定式载体、悬挂式载体(软性、半软性、组合式载体)、悬浮载体及新型生物载体等。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这些载体在挂膜速度、挂膜量及膜与载体的紧密度方面存在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膜载体,该该生物膜载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挂膜性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生物膜载体,其中,该生物膜载体为由多个正棱柱相互连接构成的柱状体,其中相邻的该多个正棱柱通过侧壁连接在一起,该柱状体的高度为H且外接圆柱面的直径为D。优选地,多个所述正棱柱为尺寸相等的正六棱柱。优选地,多个所述正棱柱关于所述柱状体的外接圆柱面的中心线对称地连接在一起。优选地,所述柱状体的顶部和/或中部和/或底部外侧套有圆环。优选地,所述圆环的高度为厚度为O. 2mm-2mm。优选地,所述正棱柱的侧壁加工为波纹状表面。优选地,所述正棱柱的侧壁为光滑表面,除所述柱状体的外表面之外的表面上设置有突起。优选地,所述正棱柱的侧壁的厚度为O. 05mm-3mm。优选地,Η/D为 O. 1-3。优选地,所述生物膜载体的比重为O. 90-0. 9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生物膜载体为由多个正棱柱相互连接构成的柱状体。通过上述结构,使该生物膜载体具有理想的空隙率、通气性能和过水性能,并且增加了该生物膜载体的比表面积,加大了单位体积载体的微生物负载量,提高了生物反应池的容积负荷,还能为不同种群的微生物提供不同的附着空间,形成不同的生化反应功能区,提高生物膜载体对水冲击的适应能力。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 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I是本技术的生物膜载体的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生物膜载体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I正棱柱2圆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示说明书附图中所示的方向,“内、外”通常是指本技术的生物膜载体的圆柱面所围的空间的内部和外部。本技术提供一种生物膜载体,其中,该生物膜载体为由多个正棱柱I相互连接构成的柱状体,其中相邻的该多个正棱柱通过侧壁连接在一起,该柱状体的高度为H且外接圆柱面的直径为D。本技术的生物膜载体是由多个正棱柱I通过侧壁相互连接构成的,在如图2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截面图中可见,该正棱柱I为正六棱柱,由于正六棱柱的内角为120°,因此各个正六棱柱相互连接时,三个正六棱柱正好可以在角的顶点处共顶点,此时相互连接的侧壁共平面。这里的通过侧壁连接在一起,既可以指两个正棱柱的两个侧壁相互连接,也可以指两个正棱柱共侧壁,还可以指两个正棱柱的侧壁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等情况,本技术对此不加以限制。除了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之外,本技术的正棱柱I也可以考虑采用其他的正棱柱,例如正三棱柱或正四棱柱等这种内角能够整除360°的正棱柱1,这样相互连接的侧壁就可以共平面,也就是通过两个正棱柱的两个侧壁相互连接或者两个正棱柱共侧壁的方式相互连接在一起,也可以采用其他内角不能够整除360°的正棱柱1,这样相互连接的侧壁直接不共面,也就是需要通过连接件相互连接。在如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优选地采用正六棱柱,这样不但整体结构坚固,生物膜载体的空隙率较好。相互连接的正六棱柱之间优选地采用共侧壁的方式进行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生物膜载体为由多个正棱柱相互连接构成的柱状体。通过上述结构,使该生物膜载体具有理想的空隙率、通气性能和过水性能,并且增加了该生物膜载体的比表面积,加大了单位体积载体的微生物负载量,提高了生物反应池的容积负荷,还能为不同种群的微生物提供不同的附着空间,形成不同的生化反应功能区,提高生物膜载体对水冲击的适应能力。优选地,多个所述正棱柱I为尺寸相等的正六棱柱。上文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采用正六棱柱来构成生物膜载体,此处不再赘述。另外,各个正六棱柱的尺寸相等,这样更加便于将各个正六棱柱连接在一起。优选地,多个所述正棱柱I关于所述柱状体的外接圆柱面的中心线对称地连接在一起。如图2所示,生物膜载体内部的所有正棱柱I都均匀对称地设置。具体地,该由多 个正棱柱I相互连接构成的柱状体具有外接圆柱面,所有的正棱柱I都关于该外接圆柱面的中心线对称地连接在一起。优选地,所述柱状体的顶部和/或中部和/或底部外侧套有圆环2。为了进一步对本技术的生物膜载体进行加固,在生物膜载体的柱状体的顶部和/或中部和/或底部外侧套有圆环2,这些圆环也可以同时设置也可以分别根据需要任意组合地设置,本技术对此不加以限制。优选地,所述正棱柱I的侧壁加工为波纹状表面。优选地,所述正棱柱I的侧壁为光滑表面,除所述柱状体的外表面之外的表面上设置有突起。在本技术中的所述所述正棱柱I的侧壁可以为波纹表面,而且,波纹表面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锯齿形、圆弧形或者其他波纹状的表面等。另外,所述正棱柱I的侧壁也可以为光滑表面,此时除了位于柱状体的最外侧的正棱柱I的侧壁之外的表面上均设置有突起。此外,各个所述正棱柱I的各个侧壁可以具有不同的表面特征,本技术对此不加以限制。这样的表面形式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增大生物膜载体的比表面积。而且对于水流的冲击力也能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从而使得生物膜载体表面的生物膜不易流失。优选地,所述圆环2的高度为厚度为O. 2mm-2mm。优选地,所述正棱柱的侧壁的厚度为O. 05mm-3mm。优选地,Η/D为O. 1-3。以上例举了本技术的生物膜载体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尺寸参数,优选地在上述范围内选择生物膜载体的制造尺寸,能够获得较好的污水处理效果。但是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物膜载体,其特征在于,该生物膜载体为由多个正棱柱(1)相互连接构成的柱状体,其中相邻的该多个正棱柱通过侧壁连接在一起,该柱状体的高度为H且外接圆柱面的直径为D。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桑军强高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