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卢振和专利>正文

皮下隧道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84477 阅读:5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4 2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皮下隧道针,包括空心针管与可紧密插入该空心针管的针芯,所述空心针管包括针杆和针栓,所述针栓可拆卸连接所述针杆。所述空心针管具有凹槽,所述针芯具有与所述凹槽大小、形状相应的尖端;所述针栓具有一缺口,所述针芯具有与所述缺口相配的凸块;所述针杆外径为2mm,内径为1.5mm,长度为15c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方便快捷地建立皮下隧道,减少损伤及感染几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领域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皮下隧道针
技术介绍
在慢性疼痛的临床研究或治疗中,经皮穿刺向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或其他组织器官中置入导管长期、持续给药是一种效果确切的方法。但置入的导管较容易脱出,导管引起机体的异物反应会发生导管旁窦道,皮肤细菌容易从导管旁进入深部组织引起·感染。为减少上述并发症,临床上将导管经皮下隧道从远离穿刺点的皮肤引出并缝扎固定。传统利用硬膜外穿刺针从外周皮肤经皮下向导管穿刺点穿出皮肤,以使导管进入硬外针腔内并从远端的针栓穿出连同硬外针拔出。此方法的缺点是硬膜外穿刺针从位于远端的皮肤进入皮下并向原穿刺点伸出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因皮下的针尖需精确地从原穿刺点的同一个小针口穿出皮肤,以使导管进入针栓并被引出远隔距离的皮肤后原穿刺点的局部皮肤能闭合。所以针尖经常需反复地在原穿刺点附近的皮下组织中探找并从直径Imm多的原穿刺口穿出,增加了软组织损伤疼痛和感染,并容易导致导管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传统建立皮下隧道方法的难度大、损伤大、易感染的弊端,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方便快捷地建立引导导管穿过皮下组织到达并穿出远处皮肤的皮下隧道针。本技术为解决上述弊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皮下隧道针,包括空心针管与可紧密插入该空心针管的针芯,所述空心针管包括针杆和针栓,所述针栓可拆卸连接所述针杆。进一步的,所述空心针管具有凹槽,所述针芯具有与所述凹槽大小、形状相应的尖端;所述针栓具有一缺口,所述针芯具有与所述缺口相配的凸块;所述针杆外径为2mm,内径为I. 5mm,长度为15cm。采用上述结构后,在治疗过程中,本皮下隧道针可紧贴原穿刺点的针杆旁边穿入皮肤,从皮下组织潜行穿刺到达远离原穿刺点的目标皮肤穿出远端即可,穿出的位置不要求精确,然后将穿刺针的针栓卸下,将导管插入皮下隧道针杆内并从针远端穿出,再将针杆从远端皮肤穿刺点退出,留下导管。用本技术隧道针可方便快捷地使导管从穿刺点经皮下针杆到达远离穿刺点的皮肤引出。减少了建立皮下隧道技术的难度,很大程度地降低了患者损伤及感染几率。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针栓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针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序号及名称I、空心针管;2、针芯;3、针栓;4、针杆;5、凹槽;6、尖端;7、缺口 ;8、凸块;9、第一部分;10、第二部分;11、内螺纹;12、外螺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阐述。参见图1,一种皮下隧道针,包括空心针管I与可紧密插入该空心针管的针芯2,该空心针管I包括针杆4和针栓3,针栓3可拆卸连接针杆4,连接方式可为可为螺栓连接,还可为卡式连接或者其他可拆卸连接方式,本实施方式优选为如图2与图3所示的针栓设有内螺纹11、针杆设有对应外螺纹12的螺旋连接。进一步优选的,空心针管I具有凹槽5,所 述针芯2具有与该凹槽大小、形状相应的尖端6,尖端6与凹槽5的长度为5mm,尖端结构便于穿刺与硬膜外导管的引出;所述针栓3具有一缺口 7,所述针芯2由插入空心针管I的第一部分9与外露空心套管I的第二部分组成10,第一部分9的长度等于空心针管I的总长度,第二部分10部分具有与缺口 7相配的凸块8,当针芯2插入空心针管I时,缺口 7与凸块8的匹配接入用于指示尖端6与凹槽5的匹配接入,从而指示针芯2与空心套管I已固定连接。为建立合理的皮下隧道长度与宽度,所述针杆4优选为外径2mm,内径I. 5mm,长度15cm0使用时,将针芯2紧密插入空心针管I固定连接后形成本技术,即皮下隧道针,将本隧道针从第一切入口(近端)刺入皮下,行进9 13cm处传刺出皮肤,并露出本隧道针的尖端结构,然后拔出针芯2,螺旋出空心针管的针栓3,将硬膜外导管从近端穿刺点的针杆4导入,如果硬膜外导管不能顺利导出第二切入口,则将针芯2插入针杆4,帮助硬膜外导管导出第二切入口,此时左手捏住硬膜外导管,右手退出针杆4。从而方便快捷地建立皮下隧道的同时,可以通过硬膜外导管给药,减少损伤及感染几率。应当注意的是,上述所述的仅是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不可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作的等同变化,如改变针栓与针杆的连接方式或者改变针杆的长度、外径、内径,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皮下隧道针,包括空心针管与可紧密插入该空心针管的针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针管包括针杆和针栓,所述针栓可拆卸连接所述针杆。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皮下隧道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杆具有凹槽,所述针芯具有与所述凹槽大小、形状相应的尖端。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皮下隧道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栓具有一缺口,所述针芯具有与所述缺口相配的凸块。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皮下隧道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杆外径为2mm,内径为I.5mm,长度为15cm。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皮下隧道针,包括空心针管与可紧密插入该空心针管的针芯,所述空心针管包括针杆和针栓,所述针栓可拆卸连接所述针杆。所述空心针管具有凹槽,所述针芯具有与所述凹槽大小、形状相应的尖端;所述针栓具有一缺口,所述针芯具有与所述缺口相配的凸块;所述针杆外径为2mm,内径为1.5mm,长度为15cm。本技术能方便快捷地建立皮下隧道,减少损伤及感染几率。文档编号A61B17/00GK202589581SQ20112048579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8日专利技术者卢振和 申请人:卢振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皮下隧道针,包括空心针管与可紧密插入该空心针管的针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针管包括针杆和针栓,所述针栓可拆卸连接所述针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振和
申请(专利权)人:卢振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