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电动操作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79472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3 2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效电动操作机构,包括电机、箱体、箱盖和上箱体,箱盖和箱体的内壁自下而上对应的开有三对安装孔,该自下而上布置的三对安装孔内依次设有输出轴、三级齿轴、二级齿轴,箱盖的内壁位于二级齿轴的上方开有通孔,箱体的内壁对应所述通孔开有盲孔a,一级齿轴一端固定于盲孔a内,另一端穿过通孔固定于上箱体内壁的盲孔b中,一级齿轴、二级齿轴、三级齿轴上分别装有齿轮a、齿轮b、齿轮c,齿轮a在上箱体内,与电机输出轴的齿啮合,齿轮b在箱体内,与一级齿轴的齿啮合,齿轮c在箱盖内,与二级齿轴的齿啮合,输出轴上装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在箱体内,与三级齿轴的齿啮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传动比高,扭矩大,体积小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操作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在有限空间内具有较高传动比的高效电动操作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电力系统的配电电器断路器上,一般都配套有电动操作机构,以适用于遥控和自诊断故障集控。此种电动操作机构要求输出扭矩大 ,然而,留给电动操作机构的安装空间往往有限;在现有的技术中,电动操作机构若采用传统的设计方式,其传动比要达到要求,使得输出轴获得较大的扭矩带动断路器开关主轴实现合分闸,相应的其电动操作机构的体积也较大,这就无法满足一些特殊应用场合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效电动操作机构,以解决原有电动操作机构在达到所需输出扭矩的情况下,电动操作机构体积较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种高效电动操作机构,包括电机、箱体、箱盖和上箱体,所述上箱体与箱盖固定连接,所述箱盖与箱体相匹配,并固定连接,且箱盖和箱体的内侧壁上对应的开有三对安装孔,该三对安装孔呈自下而上布置,且该自下而上布置的三对安装孔内依次设置有输出轴、三级齿轴、二级齿轴,箱盖的内侧壁上位于二级齿轴的上方还开有通孔,箱体的内侧壁上对应所述通孔开有盲孔a,一级齿轴一端固定于盲孔a内,另一端穿过通孔,固定于上箱体内侧壁上的盲孔b中,一级齿轴、二级齿轴、三级齿轴上分别安装有齿轮a、齿轮b、齿轮C,所述齿轮a位于上箱体内,并与电机输出轴上的齿相哨合,所述齿轮b位于箱体内,并与一级齿轴上的齿相啮合,所述齿轮c位于箱盖内,并与二级齿轴上的齿相啮合,所述输出轴上安装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位于箱体内,并与三级齿轴上的齿相啮合。进一步的,所述上箱体通过连接螺栓与电机的前端盖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螺栓为六角螺栓。进一步的,所述上箱体的中间处开有轴孔,电机输出轴穿过所述轴孔,并与上箱体内的齿轮a相哨合。进一步的,所述输出轴伸出箱体,并固定安装有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位于箱体外。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所述高效电动操作机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其在电机与箱盖之间增加上箱体,使得电机输出轴与一级齿轴上的齿轮a的啮合与在箱体、箱盖内的其他齿轮在空间上错位,不影响其他齿轮的啮合,从而使得高效电动操作机构在长度< 83. 6,宽度< 40. 3的范围内,减速齿轮级数达到4级,从而使得减速比彡129,输出扭矩> 40N -M,能够带动断路器开关主轴实现合分闸,从而实现在有限空间内获得较高传动比。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高效电动操作机构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高效电动操作机构的左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高效电动操作机构的右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高效电动操作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高效电动操作机构的剖视图。图中I、前端盖;2、连接螺栓;3、上箱体;4、齿轮a ;5、一级齿轴;6、箱体;7、二级齿轴;8、齿轮b ;9、齿轮c ;10、三级齿轴;11、输出齿轮;12、传动齿轮;13、输出轴;14、箱盖;15、电·机输出轴;16、电机。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请参照图I至5所示,于本实施例中,一种高效电动操作机构,包括电机16、箱体6、箱盖14和上箱体3,所述电机16的前端盖I通过连接螺栓2与上箱体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螺栓2为六角螺栓,所述上箱体3与箱盖14固定连接,所述箱盖14与箱体6相匹配,并固定连接,且箱盖14和箱体6的内侧壁上对应的开有三对安装孔,该三对安装孔呈自下而上布置,且该自下而上布置的三对安装孔内依次设置有输出轴13、三级齿轴10、二级齿轴7,箱盖14的内侧壁上位于二级齿轴7的上方还开有通孔,箱体的内侧壁上对应所述通孔开有盲孔a, —级齿轴5 —端固定于盲孔a内,另一端穿过通孔,固定于上箱体3内侧壁上的盲孔b中,一级齿轴5、二级齿轴7、三级齿轴10上分别安装有齿轮a4、齿轮b8、齿轮c9,所述齿轮a4位于上箱体3内,上箱体3的中间处开有轴孔,电机输出轴15穿过所述轴孔,并与上箱体3内的齿轮a4相哨合,所述齿轮b8位于箱体6内,并与一级齿轴5上的齿相哨合,所述齿轮c9位于箱盖14内,并与二级齿轴7上的齿相哨合,所述输出轴13伸出箱体,其上安装有传动齿轮12和输出齿轮11,所述输出齿轮11位于箱体6外,所述传动齿轮12位于箱体6内,并与三级齿轴10上的齿相啮合。工作时,电机输出轴15旋转带动一级齿轴5上的齿轮a4转动,齿轮a4与一级齿轴5固定连接,从而带动一级齿轴5转动,一级齿轴5带动二级齿轴7上的齿轮b8转动从而带动二级齿轴7转动,二级齿轴7带动三级齿轴10上的齿轮c9转动从而带动三级齿轴10转动,三级齿轴10带动输出轴13上的传动齿轮12转动从而带动输出轴13转动,形成四级传动。以上实施例只是阐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限制,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电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箱体、箱盖和上箱体,所述上箱体与箱盖固定连接,所述箱盖与箱体相匹配,并固定连接,且箱盖和箱体的内侧壁上对应的开有三对安装孔,该三对安装孔呈自下而上布置,且该自下而上布置的三对安装孔内依次设置有输出轴、三级齿轴、二级齿轴,箱盖的内侧壁上位于二级齿轴的上方还开有通孔,箱体的内侧壁上对应所述通孔开有盲孔a,一级齿轴一端固定于盲孔a内,另一端穿过通孔,固定于上箱体内侧壁上的盲孔b中,一级齿轴、二级齿轴、三级齿轴上分别安装有齿轮a、齿轮b、齿轮c,所述齿轮a位于上箱体内,并与电机输出轴上的齿相哨合,所述齿轮b位于箱体内,并与一级齿轴上的齿相啮合,所述齿轮c位于箱盖内,并与二级齿轴上的齿相啮合,所述输出轴上安装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位于箱体内,并与三级齿轴上的齿相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电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箱体通过连接螺栓与电机的前端盖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电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螺栓为六角螺栓。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电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箱体的中间处开有轴孔,电机输出轴穿过所述轴孔,并与上箱体内的齿轮a相哨合。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电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伸出箱体,并固定安装有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位于箱体外。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效电动操作机构,包括电机、箱体、箱盖和上箱体,箱盖和箱体的内壁自下而上对应的开有三对安装孔,该自下而上布置的三对安装孔内依次设有输出轴、三级齿轴、二级齿轴,箱盖的内壁位于二级齿轴的上方开有通孔,箱体的内壁对应所述通孔开有盲孔a,一级齿轴一端固定于盲孔a内,另一端穿过通孔固定于上箱体内壁的盲孔b中,一级齿轴、二级齿轴、三级齿轴上分别装有齿轮a、齿轮b、齿轮c,齿轮a在上箱体内,与电机输出轴的齿啮合,齿轮b在箱体内,与一级齿轴的齿啮合,齿轮c在箱盖内,与二级齿轴的齿啮合,输出轴上装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在箱体内,与三级齿轴的齿啮合。本专利技术具有传动比高,扭矩大,体积小的特点。文档编号H01H3/26GK102820145SQ201210282250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电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箱体、箱盖和上箱体,所述上箱体与箱盖固定连接,所述箱盖与箱体相匹配,并固定连接,且箱盖和箱体的内侧壁上对应的开有三对安装孔,该三对安装孔呈自下而上布置,且该自下而上布置的三对安装孔内依次设置有输出轴、三级齿轴、二级齿轴,箱盖的内侧壁上位于二级齿轴的上方还开有通孔,箱体的内侧壁上对应所述通孔开有盲孔a,一级齿轴一端固定于盲孔a内,另一端穿过通孔,固定于上箱体内侧壁上的盲孔b中,一级齿轴、二级齿轴、三级齿轴上分别安装有齿轮a、齿轮b、齿轮c,所述齿轮a位于上箱体内,并与电机输出轴上的齿相啮合,所述齿轮b位于箱体内,并与一级齿轴上的齿相啮合,所述齿轮c位于箱盖内,并与二级齿轴上的齿相啮合,所述输出轴上安装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位于箱体内,并与三级齿轴上的齿相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渊技陈奕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江南奕帆电力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