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重块及其安装方法和工程机械技术

技术编号:8077286 阅读:3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3 18: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重块及其安装方法和工程机械。上述配重块包括设置于配重块顶面的导向柱,导向柱包括:一个第一导向柱和至少一个第二导向柱,第一导向柱的高度大于第二导向柱的高度;设置于配重块底面的与导向柱相适配的导向孔,导向孔的位置与导向柱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上述配重块中,第一导向柱高于第二导向柱的部分用于对上层配重块进行预定位,避免上层配重块在下降过程中发生翻转等难以控制的移动。相对于现有的配重块,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配重块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成型,且安装过程中无需频繁调整上层配重块的位置,提高装配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配重块及其安装方法和工程机械
技术介绍
稳定性是工程机械的一个重要指标,尤其是对于起重机、旋挖钻机等重型工程机械,提高机械的稳定性是降低事故的重要 途径之一。通常在工程机械上设置配重来平衡该机械的受力,用以提高机械的稳定性能。目前,工程机械的配重部分主要是将配重块进行堆叠放置。多层配重块在堆叠放置时位置易偏移,由此导致下部配重块受力不均引起变形。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现有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设有导向柱和导向孔的配重块,具体的如图I所示,该配重块的顶面设置有导向柱I’,该配重块底面与导向柱I’相对的位置设有与导向柱I’相适配的导向孔2’。安装时,通过下层导向柱的导向柱与上层导向柱的导向孔的配合实现配重块的定位。通常,配重块会设有多个导向柱和导向孔,具体安装时将上层配重块吊起后至于下层配重块的上方,调整上层配重块的位置至上层导向块的导向孔与下层导向块的导向柱位置相对,将上层配重块下降安装。由于上层配重块在运动的过程中均易发生晃动,造成上层配重块与下层配重块的位置不再对应,因此需要频繁的调整上层配重块的位置,安装耗时较长,对于重型配重劳动强度也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配重块、工程机械和配重块的安装方法,以解决现有的配重块安装过程中需要频繁调位,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配重块,包括设置于所述配重块顶面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包括一个第一导向柱和至少一个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导向柱的高度;设置于所述配重块底面的与所述导向柱相适配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的位置与所述导向柱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柱与第二导向柱的高度差不小于80_。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柱与第二导向柱的高度差为80mnTl00m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柱上设有指示部,所述指示部到所述配重块顶面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导向柱的高度。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柱的顶端为圆台形。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向柱的个数为一个,所述第一导向柱和所述第二导向柱沿所述配重块的中心对称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向柱的个数为多个,所述第一导向柱和所述第二导向柱均匀设置于所述配重块的顶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其设置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配重块。进一步地,所述工程机械为起重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配重块的安装方法,包括a、取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配重块作为上层配重块,取另一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配重块作为下层配重块,将所述上层配重块至于所述下层配重块的上方;对上层配重块进行预定位,使下层配重块的第一导向柱部分插设于所述上层配重块的第一导向孔内,且所述下层配重块与所述上层配重块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下层配重块的第二导向柱的高度;所述第一导向孔为导向孔中与所述第一导向柱相对应的导向孔;b、将所述上层配重块以所述第一导向柱为轴线平转,平转至所述上层配重块的第二导向孔与所述下层配重块的第二导向柱位置竖直相对;所述第二导向孔为导向孔中与所述第二导向柱相对应的导向孔;c、将上层配重块向下安装;d、重复步骤a、b和C,将配重块进行堆叠安装。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配重块,其设有用于定位的多个导向柱和导向孔,且导向柱中的第一导向柱的高度大于第二导向柱。配重块在堆 叠安装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根据上层配重块的导向孔和下层配重块的第一导向柱对上层配重块进行预定位,使得下层配重块的第一导向柱部分穿设于上层配重块的导向孔中且两层配重块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二导向柱高度,此时上层配重块由于第一导向柱的限位作用,其活动的自由度大大降低,此后,操作人员只需将上层配重块绕此第一导向柱平转至其余导向孔与下层配重块的第二导向柱对准后下降,即可完成安装。即第一导向柱高于第二导向柱的部分用于对上层配重块进行预定位,避免上层配重块在下降过程中发生翻转等难以控制的移动。相对于现有的配重块,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配重块具有如下优点I、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成型;2、安装过程中无需频繁调整上层配重块的位置,提高装配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设置有上述配重块的工程机械,由于上述配重块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设有该配重块的工程机械也应具备相应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配重块的安装方法,采用该方法安装配重块无需频繁调整上层配重块的位置,装配效率较高,有利于降低劳动强度。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为现有技术中配重块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配重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配重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上、下层配重块安装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导向柱2’导向孔I导向柱11第一导向柱111指示部12第二导向柱2导向孔U上层配重块U21上层配重块的第一导向孔U22上层配重块的第二导向孔D下层配重块Dll下层配重块的第 一导向柱D12下层配重块的第二导向柱具体实施例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请参见图2至图4,上述三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配重块的结构,该配重块包括导向柱1,该导向柱I设置于配重块的顶面,其包括一个第一导向柱11和至少一个第二导向柱12,第一导向柱11的高度大于第二导向柱12的高度;导向孔2,该导向孔2与导向柱I相适配,设置于配重块的底面,沿竖直方向与导向柱I相对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导向孔2的个数与导向柱I的个数相同(本实施例中导向柱I和导向孔2均为两个)。上述配重块中的导向柱I的作用为用于与其上层的配重块的导向孔配合,实现对上层配重块位置的固定;导向孔2的作用为用于与其下层的配重块的导向柱配合,实现其位置被其下层的配重块固定。导向孔2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导向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中所述导向孔2与导向柱I相适配是指导向孔2和导向柱I的横截面相适配且导向孔2的孔深不小于导向柱I的高度。为了降低加工成本,导向孔2优选为由空心管围成的通孔,导向柱I焊接于空心管。特别的,上述导向柱I中的一个导向柱的高度高于其它的导向柱,即第一导向柱11高度大于第二导向柱12。该第一导向柱11还用于对安装于该配重块上层的配重块起预定位的作用,在安装过程中,限制其上层配重块沿竖直方向旋转和水平方向的平动的自由度,以便于上、下层配重块的对准。具体的在安装上层配重块时,先将上层配重块的导向孔对准与其对应的下层配重块的第一导向柱,向下调整上层配重块的位置使下层配重块的第一导向柱部分插入上层配重块的导向孔中,且两个配重块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二导向柱的高度,即上层配重块未与下层配重块的第二导向柱相接触;此时,上层配重块由于插设于其内的第一导向柱的定位作用,其活动的自由度大大降低,只能沿水平面旋转或沿竖直面上升或下降,由此技术人员只需将上层配重块绕此第一导向柱平转至其余导向孔与下层配重块的第二导向柱对准,而后沿竖直方向下降,即可完成安装。结合上述内容可知,上层配重块在安装的预定位过程中,需要控制上、下层配重块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二导向柱12的高度,其作用在于在上层配重块的导向孔与下层配重块的第二导向柱未完全对准的情况下,避免上层配重块抵压下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配重块,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所述配重块顶面的导向柱(1),所述导向柱(1)包括:一个第一导向柱(11)和至少一个第二导向柱(12),所述第一导向柱(11)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导向柱(12)的高度;设置于所述配重块底面的与所述导向柱(1)相适配的导向孔(2),所述导向孔(2)的位置与所述导向柱(1)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临瑞石锦钰范胜利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