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封闭网箱污物过滤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72275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2 11:49
一种封闭网箱污物过滤收集装置,它包括污物收集容器(1),污物收集容器(1)装在封闭网箱(2)底部,封闭网箱(2)底部设有矩形金属框架(3),网箱(2)底部与金属框架(3)通过绳索固结,金属框架(3)上安装有第一气液混合装置(4)和第二气液混合装置(5),第一气液混合装置(4)上连通有污物输送管(6),第二气液混合装置(5)上连通有扬液管(7),污物输送管(6)连接到污物收集容器(1)上,第一气液混合装置(4)和第二气液混合装置(5)上装有压缩空气管(8);本发明专利技术封闭网箱底边与容器上沿固定圈采用抱箍连接形式,连接快速牢固,采用以压缩空气为气源,采用气提扬液方式进行水交换和污物收集,适合低扬程、大流量工况,简化了装置复杂程度,减少了污物颗粒的破碎堵塞通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机械
,具体讲就是涉及一种安装在网箱底部,用于封闭网箱连续水交换时,将汇集在封闭网箱底部污物进行收集后输送至水面进行统一处理的过滤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是水产养殖的大国,社会对淡水鱼的需求不断增长,但是我国土地资源匮乏,今后不大可能无限制地开挖鱼塘,加之池塘养殖的产量和效益已趋于饱和状态,为了满足人们对谈水鱼的需求,只能在现有水域内不断增加单位面积的产能,而利用内陆水域进行网箱养殖是增加单位面积内产能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是淡水网箱养殖存在着对养殖水域污染和水质不可控的问题,网箱养殖过程中由于增加了水体中的氮、磷和有机物等,超出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有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同时外界表层水体的病害传染, 常常使网箱养殖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目前,由于网箱排污收集处理技术无法解决,严重限制了水库、湖泊的网箱养殖业的发展。现有解决网箱排污收集处理主要是水上封闭式鱼罐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玻璃钢罐状养殖系统、监视系统、水循环系统,但其设备庞大,安装难度高,受水域条件限制,成本昂贵,因此难以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现有的网箱养殖过程中,由于网箱排污收集处理技术不成熟导致网箱养殖水体中氮、磷和有机物不断增加,超出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污染了养殖水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封闭网箱连续水交换时含固体颗粒污物的收集以及水交换停止时外界水体病害污染网箱内部水域的难题,提供一种水产养殖封闭网箱水交换污物收集装置及系统,安装在网箱底部,用于将水交换时过剩水体通过筛网过滤后排放,滤网阻拦的污物通过污物输送管提升至水面进行处理。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封闭网箱污物过滤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污物收集容器,污物收集容器装在封闭网箱底部,封闭网箱底部设有矩形金属框架,网箱底部与金属框架通过绳索固结,金属框架上安装有第一气液混合装置和第二气液混合装置,第一气液混合装置上连通有污物输送管,第二气液混合装置上连通有扬液管,污物输送管连接到污物收集容器上,第一气液混合装置和第二气液混合装置上装有压缩空气管;所述污物收集容器下段为斗状收集斗,上段是圆柱过滤部,圆柱过滤部外圆周上设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上沿设有一向外突的固定圈,圆形抱箍将网箱底边与固定圈抱紧;所述圆柱过滤部外圆周上设有的过滤装置为筛板,圆柱过滤部与筛板构成环形通道,环形通道与排水管连通,在排水管口上安装旋转翻盖,旋转翻盖与排水管端面结合处设有密封垫。进一步,所述紧固器为圆形抱箍或法兰圈。进一步,所述排水管管口位置不高于环形通道底部高度。进一步,所述环形通道与装有排水管对称的一侧上装有压缩空气反向冲头,压缩空气反向冲头接到气源阀件上。进一步,所述排水管直径100 250mm,排水管口端面倾斜呈2 50。进一步,所述筛板孔径O. 5 Imm,筛板圆周曲面呈圆台形,圆 台母线倾斜00 20。进一步,所述安装旋转翻盖能够绕连接点转动450 500。有益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形式,水交换多余水体可经过滤后被排放,便于提高污物收集的效率,实现可连续的水交换过程。翻盖机构实现过滤后的水体单向排放,隔绝外界水体病害倒灌流入网箱内部,污水输送管由网箱底部容器内部向外引出,最大的好处在于封闭网箱内部不再保留污物输送管,解决网箱内起捕鱼的难题。封闭网箱底边与容器上沿固定圈采用抱箍连接形式,连接快速牢固,采用以压缩空气为气源,采用气提扬液方式进行水交换和污物收集,适合低扬程、大流量工况,简化了装置复杂程度,减少了污物颗粒的破碎堵塞通道。附图说明附图I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污物收集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附图I所示,一种封闭网箱污物过滤收集装置,它包括污物收集容器1,污物收集容器I装在封闭网箱2底部,封闭网箱2底部设有矩形金属框架3,网箱2底部与金属框架3通过绳索固结,金属框架3上安装有第一气液混合装置4和第二气液混合装置5,第一气液混合装置4上连通有污物输送管6,第二气液混合装置5上连通有扬液管7,污物输送管6连接到污物收集容器I上,第一气液混合装置4和第二气液混合装置5上装有压缩空气管8 ;如附图2所示,所述污物收集容器I下段为斗状收集斗101,上段是圆柱过滤部102,圆柱过滤部102外圆周上设有过滤装置103,过滤装置103上沿设有一向外突的固定圈104,紧固器105将网箱2底边与固定圈104抱紧;所述圆柱过滤部102外圆周上设有的过滤装置103为筛板,圆柱过滤部102与筛板构成环形通道105,环形通道105a与排水管106连通,在排水管106 口上安装旋转翻盖107,旋转翻盖107与排水管106端面结合处设有密封垫。优选地,所述紧固器105为圆形抱箍或法兰圈。优选地,所述排水管106管口位置不高于环形通道105a底部高度。优选地,所述环形通道105a与装有排水管106对称的一侧上装有压缩空气反向冲头106a,压缩空气反向冲头106a接到气源阀件上。优选地,所述排水管106直径100 250mm,排水管106 口端面倾斜呈2 50。优选地,所述筛板孔径O. 5 Imm,筛板圆周曲面呈圆台形,圆台母线倾斜00 20。优选地,所述安装旋转翻盖107能够绕连接点转动450 500。装置安装时,先将封闭网箱2底部圆形底边套接在污物收集容器I上沿固定圈104上,然后紧固器105将封闭网箱2底边与污物收集容器I上沿固定圈104固定,污物收集容器I通往外侧的污水输送管6与第一气液混合装置4联通,第一气液混合装置4 一侧供压缩空气后,污水从第一气液混合装置4上部污水管道排出水面,便于污物收集。同样扬液管7与第二气液混合装置5联通,第二气液混合装置5 —侧供压缩空气后,深处水体从第二气液混合装置5上部给水管道排至封闭网箱2内,实现水交换。在封闭网箱内外水交换终止时,翻盖自动闭合,外界水体中的病菌无法进入网箱内,实现网箱内外隔离。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形式,水交换多余水体可经过滤后被排放,便于提高污物收集的效率,实现可连续的水交换过程;翻盖机构实现过滤后的水体单向排放,隔绝外界水体病害倒灌流入网箱内部;污水输送管由网箱底部容器内部向外引出,最大的好处在于封闭网箱内部不再保留污物输送管,解决网箱内起捕鱼的难题;环形通道105a在与装有排水管106对称的一侧上装有压缩空气反向冲头106a可以有效的防止筛网堵塞;封闭网箱底边与容器上沿固定圈采用抱箍连接形式,连接快速牢固;系统采用以压缩空气为气源,采用气提扬液方式进行水交换和污物收集,适合低扬程、大流量工况,简化了系统复杂程度,减少了污物颗粒的破碎,可同时水交换、依次污物收集,操作控制简单。权利要求1.一种封闭网箱污物过滤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污物收集容器(I),污物收集容器⑴装在封闭网箱⑵底部,封闭网箱⑵底部设有矩形金属框架(3),网箱⑵底部与金属框架(3)通过绳索固结,金属框架(3)上安装有第一气液混合装置(4)和第二气液混合装置(5),第一气液混合装置(4)上连通有污物输送管¢),第二气液混合装置(5)上连通有扬液管(7),污物输送管(6)连接到污物收集容器(I)上,第一气液混合装置(4)和第二气液混合装置(5)上装有压缩空气管(8); 所述污物收集容器(I)下段为斗状收集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封闭网箱污物过滤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污物收集容器(1),污物收集容器(1)装在封闭网箱(2)底部,封闭网箱(2)底部设有矩形金属框架(3),网箱(2)底部与金属框架(3)通过绳索固结,金属框架(3)上安装有第一气液混合装置(4)和第二气液混合装置(5),第一气液混合装置(4)上连通有污物输送管(6),第二气液混合装置(5)上连通有扬液管(7),污物输送管(6)连接到污物收集容器(1)上,第一气液混合装置(4)和第二气液混合装置(5)上装有压缩空气管(8);所述污物收集容器(1)下段为斗状收集斗(101),上段是圆柱过滤部(102),圆柱过滤部(102)外圆周上设有过滤装置(103),过滤装置(103)上沿设有一向外突的固定圈(104),紧固器(105)将网箱(2)底边与固定圈(104)抱紧;所述圆柱过滤部(102)外圆周上设有的过滤装置(103)为筛板,圆柱过滤部(102)与筛板构成环形通道(105a),环形通道(105a)与排水管(106)连通,在排水管(106)口上安装旋转翻盖(107),旋转翻盖(107)与排水管(106)端面结合处设有密封垫。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涛徐中伟刘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