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电能表用磁保持继电器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69243 阅读:4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8 0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驱动电路,提供一种三相电能表用磁保持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复合三极管U1~U5,电阻R1~R14,复合二极管D1、D2,电解电容C1和电容C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驱动电路中采用双管增强驱动能力,尤其对于大电流磁保持继电器而言,具有成本低廉,可靠性高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驱动电路,具体说是一种三相电能表用大电流磁保持继电器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力市场对表计管理需求的不断增加,具有负荷控制功能的表计大量使用,表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这种表计要求能可靠的控制继电器的通断,但其可靠程度除了继电器本身的质量问题之外,还取决于继电器驱动电路的可靠性,特别是对于三相表中的大电流磁保持继电器,现有技术中普遍使用的大电流继电器驱动电路可靠性不高或受电源带载能力影响较大,而且价格较高,不能完全满足三相电能表的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三相电能表用磁保持继电器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中采用双管增强驱动能力,尤其对于大电流磁保持继电器而言,具有成本低廉,可靠性高等优点。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三相电能表用磁保持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复合三极管Uf U5,电阻Rf R14,复合二极管Dl、D2,电解电容Cl和电容C2 ;所述复合三极管U3的I脚和4脚连接到电压VCC,复合三极管U3的2脚和5脚分别经电阻R7和RlO连接到电压VCC,复合三极管U3的3脚和6脚分别经电阻R13和R14连接到GND ;复合三极管U3的6脚经电阻Rl连接到复合三极管U4的2脚,复合三极管U3的6脚经电阻R6连接到复合三极管U4的5脚,复合三极管U4的I脚和4脚接GND,复合三极管U4的3脚连接到复合三极管U4的6脚,复合三极管U4的3脚经电阻R2连接到复合三极管U2的5脚,复合三极管U4的3脚经电阻R3连接到复合三极管U2的2脚,复合三极管U2的I脚和4脚连接到电压VCC,复合三极管U2的3脚和6脚相连,复合三极管U2的3脚经电阻R4连接到复合三极管Ul的5脚,复合三极管U2的3脚经电阻R5连接到复合三极管Ul的2脚,复合三极管Ul的I脚和4脚连接到电压VCC,复合三极管Ul的3脚和6脚相连,且与复合三极管U4的3脚相连;复合三极管U3的3脚经电阻Rll连接到复合三极管U5的5脚,复合三极管U3的3脚经电阻R12连接到复合三极管U5的2脚,U5的I脚和4脚连接到GND,U5的3脚和6脚相连,并与U2的3脚相连。其中,电压VCC为工作电压。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复合三极管U3的2脚经电阻R8接单片机中央处理单元MCU的一个输出引脚RELAY0N,复合三极管U3的5脚经电阻R9接单片机中央处理单元MCU的另一个输出引脚RELAY0FF。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复合三极管Ul的6脚和复合三极管U2的6脚分别接磁保持继电器的两根控制线RYA和RYB,实现继电器的通断控制。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驱动电路中采用双三极管驱动方式,增强驱动能力;并不使用MOS管等压控器件,降低电路成本;在驱动电路中加入防冲击保护电路,使继电器动作产生的反向电压被箝位在二极管导通电压内,从而避免了反向电压过大对开关三极管造成损失和对MCU造成干扰。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三相电能表用磁保持继电器驱动电路的电路连接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三相电能表用磁保持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复合三极管U1 U5,电阻R1 R14,复合二极管D1、D2,电解电容Cl和电容C2。 所述复合三极管U3的I脚和4脚连接到电压VCC,复合三极管U3的2脚和5脚分别经电阻R7和RlO连接到电压VCC,复合三极管U3的3脚和6脚分别经电阻R13和R14·连接到GND ;复合三极管U3的6脚经电阻Rl连接到复合三极管U4的2脚,复合三极管U3的6脚经电阻R6连接到复合三极管U4的5脚,复合三极管U4的I脚和4脚接GND,复合三极管U4的3脚连接到复合三极管U4的6脚,复合三极管U4的3脚经电阻R2连接到复合三极管U2的5脚,复合三极管U4的3脚经电阻R3连接到复合三极管U2的2脚,复合三极管U2的I脚和4脚连接到电压VCC,复合三极管U2的3脚和6脚相连,复合三极管U2的3脚经电阻R4连接到复合三极管Ul的5脚,复合三极管U2的3脚经电阻R5连接到复合三极管Ul的2脚,复合三极管Ul的I脚和4脚连接到电压VCC,复合三极管Ul的3脚和6脚相连,且与复合三极管U4的3脚相连;复合三极管U3的3脚经电阻Rll连接到复合三极管U5的5脚,复合三极管U3的3脚经电阻R12连接到复合三极管U5的2脚,U5的I脚和4脚连接到GND,U5的3脚和6脚相连,并与U2的3脚相连。其中,电压VCC为工作电压。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复合三极管U3的2脚经电阻R8接单片机中央处理单元MCU的一个输出引脚RELAY0N,复合三极管U3的5脚经电阻R9接单片机中央处理单元MCU的另一个输出引脚RELAY0FF。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复合三极管Ul的6脚和复合三极管U2的6脚分别接磁保持继电器的两根控制线RYA和RYB,实现继电器的通断控制。本说明书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权利要求1.三相电能表用磁保持继电器驱动电路,其特征是;包括复合三极管UfU5,电阻R1 R14,复合ニ极管D1、D2,电解电容Cl和电容C2 ;所述复合三极管U3的I脚和4脚连接到电压VCC,复合三极管U3的2脚和5脚分别经电阻R7和RlO连接到电压VCC,复合三极管U3的3脚和6脚分别经电阻R13和R14连接到GND ;复合三极管U3的6脚经电阻Rl连接到复合三极管U4的2脚,复合三极管U3的6脚经电阻R6连接到复合三极管U4的5脚,复合三极管U4的I脚和4脚接GND,复合三极管U4的3脚连接到复合三极管U4的6脚,复合三极管U4的3脚经电阻R2连接到复合三极管U2的5脚,复合三极管U4的3脚经电阻R3连接到复合三极管U2的2脚,复合三极管U2的I脚和4脚连接到电压VCC,复合三极管U2的3脚和6脚相连,复合三极管U2的3脚经电阻R4连接到复合三极管Ul的5脚,复合三极管U2的3脚经电阻R5连接到复合三极管Ul的2脚,复合三极管Ul的I脚和4脚连接到电压VCC,复合三极管Ul的3脚和6脚相连,且与复合三极管U4的3脚相连;复合三极管U3的3脚经电阻Rll连接到复合三极管U5的5脚,复合三极管U3的3脚经电阻R12连接到复合三极管U5的2脚,U5的I脚和4脚连接到GND, U5的3脚和6脚相连,并与U2的3脚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三相电能表用磁保持继电器驱动电路,其特征是所述复合三极管U3的2脚经电阻R8接单片机中央处理单元MCU的一个输出引脚RELAYON,复合三极管U3的5脚经电阻R9接单片机中央处理单元MCU的另ー个输出引脚RELAYOFF。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三相电能表用磁保持继电器驱动电路,其特征是所述复合三极管Ul的6脚和复合三极管U2的6脚分别接磁保持继电器的两根控制线RYA和RYB。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驱动电路,提供一种三相电能表用磁保持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复合三极管U1~U5,电阻R1~R14,复合二极管D1、D2,电解电容C1和电容C2。本技术驱动电路中采用双管增强驱动能力,尤其对于大电流磁保持继电器而言,具有成本低廉,可靠性高等优点。文档编号H01H47/00GK20258525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三相电能表用磁保持继电器驱动电路,其特征是;包括复合三极管U1~U5,电阻R1~R14,复合二极管D1、D2,电解电容C1和电容C2;所述复合三极管U3的1脚和4脚连接到电压VCC,复合三极管U3的2脚和5脚分别经电阻R7和R10连接到电压VCC,?复合三极管U3的3脚和6脚分别经电阻R13和R14连接到GND;复合三极管U3的6脚经电阻R1连接到复合三极管U4的2脚,复合三极管U3的6脚经电阻R6连接到复合三极管U4的5脚,复合三极管U4的1脚和4脚接GND,复合三极管U4的3脚连接到复合三极管U4的6脚,复合三极管U4的3脚经电阻R2连接到复合三极管U2的5脚,复合三极管U4的3脚经电阻R3连接到复合三极管U2的2脚,复合三极管U2的1脚和4脚连接到电压VCC,复合三极管U2的3脚和6脚相连,复合三极管U2的3脚经电阻R4连接到复合三极管U1的5脚,复合三极管U2的3脚经电阻R5连接到复合三极管U1的2脚,复合三极管U1的1脚和4脚连接到电压VCC,复合三极管U1的3脚和6脚相连,且与复合三极管U4的3脚相连;复合三极管U3的3脚经电阻R11连接到复合三极管U5的5脚,复合三极管U3的3脚经电阻R12连接到复合三极管U5的2脚,U5的1脚和4脚连接到GND,U5的3脚和6脚相连,并与U2的3脚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中泽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盛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