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器用电力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68888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8 03:50
变频器用电力电缆,由三组动力线芯和三组中性线芯设在包带层内,每组动力线芯由导体与第一绝缘层组成,导体设在第一绝缘层内;每组中性线芯由中性导体与第二绝缘层组成,中性导体设在第二绝缘层内;包带层外依次设有编织屏蔽层、铜带屏蔽层和外护层。采用对称型和全屏蔽结构,导线间互换效应及其对称平衡可有效消除主线芯和零线之间产生的干扰和谐波电压的不平衡,保持系统运行稳定。实现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抗干扰能力强的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缆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发展,对电力要求及安全性也越来越高,变频器被大量使用,目前对变频器控制系统提供的电缆并不能很好的消除电压之间的不平衡,产生强大的电磁波,甚至会出现电缆被高次谐波击穿的危险。在变频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会受到电磁的干扰,影响系统的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抗干扰能力强的变频器用电力电缆。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三组动力线芯和三组中性线芯设在包带层内,每组动力线芯由导体与第一绝缘层组成,导体设在第一绝缘层内;每组中性线芯由中性导体与第二绝缘层组成,中性导体设在第二绝缘层内;包带层外依次设有编织屏蔽层、铜带屏蔽层和外护层。本技术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在制造过程中,将三根中性线芯分别布置在三根动力线芯的间隙中并绞合成缆芯,在缆芯外设置包带层,包带层外依次设有编织屏蔽层、铜带屏蔽层和外护层。采用对称型和全屏蔽结构,导线间互换效应及其对称平衡可有效消除主线芯和零线之间产生的干扰和谐波电压的不平衡,保持系统运行稳定。实现了本技术抗干扰能力强的目的。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1为动力线芯导体,2为第一绝缘层,3为中性线芯导体,4为第二绝缘层,5为包带层,6为编织屏蔽层,7为铜带屏蔽层,8为外护层。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本技术是由三组动力线芯和三组中性线芯设在包带层5内,每组动力线芯由导体I与第一绝缘层2组成,导体I设在第一绝缘层2内;每组中性线芯由中性导体3与第二绝缘层4组成,中性导体3设在第二绝缘层4内;包带层5外依次设有编织屏蔽层6、铜带屏蔽层7和外护层8。权利要求1.变频器用电カ电缆,其特征是三组动カ线芯和三组中性线芯设在包带层内,每组动力线芯由导体与第一绝缘层组成,导体设在第一绝缘层内,每组中性线芯由中性导体与第ニ绝缘层组成,中性导体设在第二绝缘层内;包带层外依次设有编织屏蔽层、铜带屏蔽层和外护层。专利摘要变频器用电力电缆,由三组动力线芯和三组中性线芯设在包带层内,每组动力线芯由导体与第一绝缘层组成,导体设在第一绝缘层内;每组中性线芯由中性导体与第二绝缘层组成,中性导体设在第二绝缘层内;包带层外依次设有编织屏蔽层、铜带屏蔽层和外护层。采用对称型和全屏蔽结构,导线间互换效应及其对称平衡可有效消除主线芯和零线之间产生的干扰和谐波电压的不平衡,保持系统运行稳定。实现了本技术抗干扰能力强的目的。文档编号H01B9/02GK202584901SQ20122019599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8日专利技术者刘华东 申请人:安徽新华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变频器用电力电缆,其特征是三组动力线芯和三组中性线芯设在包带层内,每组动力线芯由导体与第一绝缘层组成,导体设在第一绝缘层内,每组中性线芯由中性导体与第二绝缘层组成,中性导体设在第二绝缘层内;包带层外依次设有编织屏蔽层、铜带屏蔽层和外护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华东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新华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