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像镜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67564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8 0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拾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四片非粘合且具屈折力的透镜: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一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且像侧面为凸面,其物侧面及像侧面皆为非球面,且其材质为塑胶;及一具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其物侧面及像侧面皆为非球面,其材质为塑胶,且其物侧面及像侧面中至少一表面设有至少一反曲点;其中,该拾像镜组包含一光圈,设置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通过上述配置方式,不仅可以降低光学系统的敏感度及总长度,更能提升成像品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拾像镜组;特别是关于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的小型化拾像镜组。
技术介绍
最近几年来,随着具有摄影功能的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兴起,市场上对于小型化摄影镜头的需求日渐提高。一般摄影镜头的感光元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 CCD)或互补性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兀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Sensor, CMOS Sensor)两种。随着半导体制造工艺技术的精进,感光兀件的像素尺寸缩小,带动小型化摄影镜头逐渐往高像素领域发展,对于成像品质的要求也日益增加。现有的高解像力摄影镜头,如美国专利第7,365,920号所示,多采用前置光圈且为四枚式的透镜组,其中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常以二枚玻璃球面镜互相粘合而成为双合透镜(Doublet),用以消除色差。然而这类透镜组常具有以下缺点其一,过多的球面镜配置使得系统自由度不足,导致系统的光学总长度不易缩短,其二,玻璃镜片粘合的制造工艺不易,造成制造上的困难。此外,由于智慧型手机(Smart Phone)与PDA(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等高规格行动装置的盛行,带动小型化摄影镜头在像素与成像品质上的迅速攀升,现有的四片式透镜组已无法满足更高阶的需求。因此,急需一种适用于可携式电子产品上,成像品质佳且不至于使镜头总长度过长的镜头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拾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四片非粘合且具屈折力的透镜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一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且像侧面为凸面,其物侧面及像侧面皆为非球面,且其材质为塑胶;及一具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其物侧面及像侧面皆为非球面,其材质为塑胶,且其物侧面及像侧面中至少一表面设有至少一反曲点;其中,该拾像镜组包含一光圈,其设置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其中,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34,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该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4,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与光圈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s,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与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12,满足下列关系式1. I < T34/CT3 < 3. 3 ;0. 8<T34/CT4 < 3. 5 ;及 0. 35 < Ds/D12 < 0. 9。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拾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四片具屈折力的透镜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且像侧面为凹面;一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且像侧面为凸面,其物侧面及像侧面皆为非球面,且其材质为塑胶;及一具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且像侧面为凹面,其物侧面及像侧面皆为非球面,其材质为塑胶,且其物侧面及像侧面中至少一表面设有至少一反曲点;其中,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34,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该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8,该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7,该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满足下列关系式1. I < T34/CT3 < 3. 3 ;-2. O < R8/R7 < O ;及 I. O < CT1/CT2 < 4. 5。再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拾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四片非粘合且具屈折力的透镜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且像侧面为凹面;一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且像侧面为凸面,其物侧面及像侧面皆为非球面,且其材质为塑胶;及一具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且像侧面为凹面,其物侧面及像侧面皆为非球面,其材质为塑胶,且其物侧面及像侧面中至少一表面设有至少一反曲点;其中,该拾像镜组包含一光圈,其设置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其中,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34,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该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l,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与光圈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s,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与该第二透镜的像侧 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12,满足下列关系式1. I < T34/CT3 < 3. 3 ;1. O < CT1/CT2 < 4. 5 ;及 O. 35 < Ds/D12 < O. 9。通过上述配置方式,不仅可以降低光学系统的敏感度及其总长度,更能提升成像品质。本技术的拾像镜组中,该第一透镜具正屈折力,可提供系统所需的屈折力,有助于缩短系统的总长度。该第二透镜具负屈折力时,可有效对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所产生的像差做补正。当该第四透镜具负屈折力,可使光学系统的主点(Principal Point)远离成像面,有利于缩短系统的光学总长度,以促进镜头的小型化。本技术的拾像镜组中,该第一透镜可为一双凸透镜或一物侧面为凸面而像侧面为凹面的新月形透镜;当该第一透镜为一双凸透镜时,可有效加强该第一透镜的屈折力,进而缩短系统总长度;当该第一透镜为一凸凹的新月形透镜时,则对于修正系统的像散(Astigmatism)较为有利。当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时,可有效增大系统的后焦距,以确保该镜组有足够的后焦距可放置其他的构件。当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且像侧面为凹面时,配合第二透镜的负屈折力,可有效修正系统的像差,且有助于修正系统的色差。当该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及像侧面为凸面时,有助于修正系统的像散。当该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时,可使系统的主点远离成像面,并缩短系统的后焦距。此外,当该第四透镜上设置有反曲点时,将可有效地压制离轴视场的光线入射于感光元件上的角度,以增加影像感光元件的接收效率,并可进一步修正离轴视场的像差。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在附图中图IA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示意图。图IB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图2A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示意图。图2B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像差曲线图。图3A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示意图。图3B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图4A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示意图。图4B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图5A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示意图。图5B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图6A为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示意图。图6B为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图7A为本技术第七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示意图。图7B为本技术第七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图8A为本技术第八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示意图。图8B为本技术第八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图9A为本技术第九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示意图。图9B为本技术第九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图IOA为本技术第十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示意图。图IOB为本技术第十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图IlA为本技术第i^一实施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拾像镜组,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四片非粘合且具屈折力的透镜: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一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且像侧面为凸面,其物侧面及像侧面皆为非球面,且其材质为塑胶;及一具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其物侧面及像侧面皆为非球面,其材质为塑胶,且其物侧面及像侧面中至少一表面设有至少一反曲点;其中,所述拾像镜组包含一光圈,其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其中,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34,所述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所述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4,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与光圈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s,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12,满足下列关系式:1.1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志文蔡宗翰周明达
申请(专利权)人: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