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织机织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60831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7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织机织针,包括针杆、针尾、针舌、针钩、枢轴、前针踵和后针踵,针尾和针钩分别设置在针杆的两端,针舌通过枢轴与针杆活动连接,针杆上设有前针踵和后针踵,且前针踵设在靠近针钩一端的针杆上,后针踵设在靠近针尾一端的针杆上,针钩的前端还设有钩端,针杆上还设有选位针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了纱线在针织过程中的缠绕翻滚,延长了织针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纱线在针织过程中的磨损,同时还可以根据针织品的需求选择织针的多种位置,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纱线的损耗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针织机配件,特别是涉及一种针织机织针
技术介绍
针织机按工艺类别分为纬编机和经编机。针织横机,简称横机,属于针织机械的一种,是采用横向编织针床进行编织的机器。针织横机包括手摇横机、半自动横机、电脑横机(电脑提花机、电脑织领机、电脑手套机、其他简易电脑横机)。针织横机是一种双针板舌针纬编织机,织针的针脚可进入三角装置的槽道内,通过移动三角使织针在针板的针槽内作有规律的升降运动,并通过针勾和针舌的动作将纱线编织成针织物。织针是针织机上的一种主要成圈机件,由钢丝或钢带经机械加工制成,用于把纱线编织成线圈并使线圈串套连接成针织物。织针的结构与形状影响针织成圈过程、针织机的生产率和产品的质量,是针织机设计的重要依据。常用的织针有舌针、钩针和复合针三种。舌针是带有针舌的织针,在成圈过程中,沿着自身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把纱线编织成线圈。舌针相对于纱线移动时,依靠处于针杆上的旧线圈使针舌回转,关闭针口,使垫在针钩下的纱线与旧线圈分别处于针舌两侧。随着针的进一步移动,纱线穿过旧线圈而形成新线圈。舌针按针头分有单头舌针与双头舌针;按针舌分有单舌针、双舌针与三舌针等。单头舌针按针踵又可分为单踵针、双踵针与多踵针等。不同结构的舌针用于编织各种不同组织的针织物。在纬编针织机中,舌针是依靠起凸轮作用的三角对针踵的推动而沿长度方向移动;在经编机中,舌针一般固定在针床上,随针床运动。钩针是带有针钩的织针,成圈过程中,在沉降片配合下,使纱线与旧线圈作相对移动以形成新线圈。为了使针口闭合,便于旧线圈的串套,钩针上没有针槽,以便容纳针钩尖端没入。钩针较舌针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可编织较为细薄的织物,但与其配合的其他成圈机件较复杂,纬编机和经编机上都有应用。复合针是由针身和针芯两部分组成的织针,在成圈过程中,针芯沿针身移动,开放或关闭针口以形成线圈。复合针在成圈过程中所需移动的动程比舌针、钩针小,分槽针与管针两种。在针织生产过程中,通常针织机供给织针至少两根的纱线,一根纱线形成针织品的正面,另一根纱线形成针织品的背面。为了使针织产品平滑均匀,需要纱线在成圈时保持确定的位置。现有的生产技术中,纱线在给纱嘴添纱时容易造成纱线在织针内缠绕,甚至在针钩内滚动,不仅影响针织品的成品质量,而且容易损害织针。同时,当针织机需要编制不同的产品时,需要对织针进行选针,现有的织针通常只有一个或两个针踵用于固定织针,不能随意调节织针的位置,为生产操作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针织机织针,可以根据生产需要任意调节织针位置,避免了纱线在针钩内的缠绕和翻滚,延长了织针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生产效率。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针织机织针,包括针杆、针尾、针舌、针钩、枢轴、前针踵和后针踵,所述的针尾和针钩分别设置在针杆的两端,所述的针舌通过枢轴与针杆活动连接,所述的针杆上设有前针踵和后针踵,且前针踵设在靠近针钩一端的针杆上,后针踵设在靠近针尾一端的针杆上。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前针踵和后针踵,可以在针织机上根据生产的需要,方便调节织针的位置。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针织机织针的一种改进,所述的针钩的前端还设有钩端,所述的钩端通过销与针钩活动连接。本改进可以使纱线进入织针时,保持有序进入和退出,防止纱线在针钩内缠绕和翻滚,杜绝了纱线对织针的损害,延长了织针的使用寿命。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针织机织针的一种改进,所述的针杆上还设有选位针踵,所述的选位针踵均匀设置在前针踵与后针踵之间。本改进可以在针织机上根据生产的需要,方便调节织针的位置,根据不同产品的花纹需求,对不同织针的位置更加精确的调节,一次性生产具有复杂花纹的针织品,节约了生产时间,提高了针织效率。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针织机织针的一种改进,所述的销上还设有弹性装置。本改进可以保证钩端在纱线进入和退出针钩时,织针不钩挂纱线,使纱线的进入和退出更加顺滑,避免了织针在编织过程中对纱线的磨损。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针织机织针的一种改进,所述的选位针踵至少为两个。本改进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多个织针的位置,满足了各类针织品的生产要求。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针织机织针的又一种改进,所述的针钩的背部与针杆之间的夹角α为30度。本改进可以保证在成圈过程中,纱线在针钩内的位置有序和确定,避免了纱线的缠绕。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针织机织针,可以在针织过程中保证纱线在针钩内的有序进入和退出并且保证确定位置,避免了纱线在针织过程中的缠绕翻滚,延长了织针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纱线在针织过程中的磨损,同时还可以根据针织品的需求选择织针的多种位置,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纱线的损耗率。附图说明图I、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明列表1、针杆,2、针尾,3、针舌,4、针钩,5、钩端,6、枢轴,7、销,8、前针踵,9、后针踵,10、选位针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I所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针织机织针,包括针杆I、针尾2、针舌3、针钩4、枢轴6、前针踵8和后针踵9,所述的针尾2和针钩4分别设置在针杆I的两端,所述的针舌3通过枢轴6与针杆I活动连接,所述的针杆I上设有前针踵8和后针踵9,且前针踵8设在靠近针钩4 一端的针杆I上,后针踵9设在靠近针尾2 —端的针杆I上。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前针踵和后针踵,可以在针织机上根据生产的需要,方便调节织针的位置。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针钩4的前端还设有钩端5,所述的钩端5通过销7与针钩4活动连接。本技术可以使纱线进入织针时,保持有序进入和退出,防止纱线在针钩内缠绕和翻滚,杜绝了纱线对织针的损害,延长了织针的使用寿命。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针杆I上还设有选位针踵10,所述的选位针踵10均匀设置在前针踵8与后针踵9之间。本技术可以在针织机上根据生产的需要,方便调节织针的位置,根据不同产品的花纹需求,对不同织针的位置更加精确的调节,一次性生产具有复杂花纹的针织品,节约了生产时间,提高了针织效率。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销7上还设有弹性装 置。本技术可以保证钩端在纱线进入和退出针钩时,织针不钩挂纱线,使纱线的进入和退出更加顺滑,避免了织针在编织过程中对纱线的磨损。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选位针踵10至少为两个。本技术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多个织针的位置,满足了各类针织品的生产要求。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针钩4的背部与针杆I之间的夹角α为30度。本技术可以保证在成圈过程中,纱线在针钩内的位置有序和确定,避免了纱线的缠绕。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针织机织针,可以在针织过程中保证纱线在针钩内的有序进入和退出并且保证确定位置,避免了纱线在针织过程中的缠绕翻滚,延长了织针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纱线在针织过程中的磨损,同时还可以根据针织品的需求选择织针的多种位置,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纱线的损耗率。本技术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手段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针织机织针,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针杆、针尾、针舌、针钩、枢轴、前针踵和后针踵,所述的针尾和针钩分别设置在针杆的两端,所述的针舌通过枢轴与针杆活动连接,所述的针杆上设有前针踵和后针踵,且前针踵设在靠近针钩一端的针杆上,后针踵设在靠近针尾一端的针杆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俊杰针织面料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