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脑针织横机织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99663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4 2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电脑针织横机织针,包括针前杆(1)和针舌(3),针前杆(1)端部形成有与针舌(3)配合的针钩(2),以针钩(2)的顶端端点(7)处为基准,将针钩(2)分为第一弯曲部(8)和第二弯曲部(9),第一弯曲部(8)与针舌(3)接触,第二弯曲部(8)与针前杆(1)连接,第一弯曲部(8)、第二弯曲部(9)构成完整的针钩(2),在第一弯曲部(8)上,针舌(3)在第一弯曲部(8)上的接触点(6)与针钩(2)的顶端端点(7)之间的外缘曲率比对应面的外缘曲率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针钩(2)形状的改变,减少在移圈翻针时因织针头部半圆球形所导致的导向误差而引起的漏针。(*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脑针织横机用的织针,属于电脑针织横机机械

技术介绍
电脑针织横机织针,或称舌针织针是由钢带或钢丝经机械加工而成,其用于将纱线编织成线圈并使线圈串套连接成织物,是电脑针织横机成圈的重要部件。织物成型的过程可以概括为是织针多个移圈翻针过程的集合,一个完整的移圈翻针过程如下如图I所示,前织针的针钩2进入相对应的后织针的簧片4夹缝中,此时前织针也进入后织针簧片4夹缝处的线圈5内。这样,线圈5进入前织针的针钩2上,并随着前 织针运动、脱离后织针,从而附在前织针上。同样的原理,后织针进入前织针的簧片4夹缝,周而复始,完成编织工作。专利号为ZL201020540792. 9,名称为全自动电脑横机织针等专利公开的电脑针织横机的织针便是采用此种方法进行移圈翻针。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使用的电脑横机织针的针钩头部外形都采用半圆球形。在编织移圈翻针织物时,正常的织针钩部进入对应织针的簧片夹缝和线圈。但是由于织针钩部与对应的簧片夹缝匹配导向空间小,半圆球形的织针钩很容易使线圈滑过理想的位置,此时之针钩便进入不了线圈,不够稳定,导致漏针问题,影响织物的质量。另外,众所周知,织针横机机头部件毛刷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刷开针舌,在编织过程中的纱线进入针钩,打开针舌是安装在对应面位置毛刷的作用,刷毛和针钩有一定的角度。由于织针头部是半圆球形,这样刷毛便不容易进入针舌和针钩之间的缝隙,此时便会出现针舌未能打开造成织物的漏针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脑针织横机织针,在移圈翻针过程中,该织针可以有效防止漏针问题。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电脑针织横机织针,包括针前杆和针舌,所述针舌安装在针前杆上,所述针前杆端部形成有与针舌配合的针钩,以针钩的顶端端点处为基准,将所述针钩分为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与针舌接触,所述第二弯曲部与针前杆连接,所述第一弯曲部、第二弯曲部构成完整的针钩。本专利技术的关键是在所述第一弯曲部上,针舌在第一弯曲部上的接触点与针钩的顶端端点之间的外缘曲率比对应面(即第二弯曲部上与之相对应部位的外缘)的外缘曲率小。所述针钩的顶端呈屋脊状。本技术通过对针钩形状的改变,使织针在编织移圈翻针时,针钩进入对应簧片夹缝及线圈时的导向正确,减少编织物在移圈翻针时因织针头部半圆球形所导致的导向误差而引起的漏针。另外,通过织针头部形状的改变,在编织过程中的纱线进入针钩,刷毛和针头有一定的角度,刷毛很容易播入针舌与针钩之间的缝隙,从而毛刷能够顺利地打开针舌,减少了针舌未能打开造成织物漏针的概率。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I为电脑针织横机织针移圈翻针过程示意图。图2为电脑针织横机织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电脑针织横机织针针钩结构示意。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电脑针织横机织针包括针前杆I和针舌3,所述针舌3安装在针前杆I上,所述针前杆I端部形成有与针舌3配合的针钩2。如图3所示,以针钩2的顶端端点7处为基准,将所述针钩2分为第一弯曲部8和第二弯曲部9,所述第一弯曲部8与针舌3接触,所述第二弯曲部9与针前杆I连接,所述第一弯曲部8、第二弯曲部9构成完整的针钩2。在所述第一弯曲部8上,针舌3在第一弯曲部8上的接触点6与针钩2的顶端端点7之间的外缘曲率比对应面的外缘曲率小。可以形象地认为,将针舌3在第一弯曲部8上的接触点6与针钩2的顶端端点7之间“砍”去一部分(即图3中虚线表示的部分),在针钩2内缘不变的情况下对其外缘进行“瘦身”,也可以将内缘适量变小,对钩纱编织无影响。在上述论述中,“瘦身”的部位要从针舌3在第一弯曲部8上的接触点6开始,并且要避开此接触点6,这是为了不干扰针舌3正常功能的发挥。这样,针钩2的顶端便可以呈屋脊状,改变传统的半圆形,使其顶端形成鲜明的角度,有利于对纱线导向。本技术减少编织物在移圈翻针时因织针头部半圆球形所导致的导向误差而引起的漏针,同时也减少了针舌3未能打开造成织物漏针的概率。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凡是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脑针织横机织针,包括针前杆(I)和针舌(3),所述针舌(3)安装在针前杆(I)上,所述针前杆(I)端部形成有与针舌(3)配合的针钩(2),以针钩(2)的顶端端点(7)处为基准,将所述针钩(2)分为第一弯曲部(8)和第二弯曲部(9),所述第一弯曲部(8)与针舌⑶接触,所述第二弯曲部⑶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振刚金卫江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国光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