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炉冷却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60442 阅读:3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7 2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炉冷却棒,包括本体,本体由中空的前筒体和中空的后筒体对接焊接组成,前筒体为纯铜铸管件,前筒体的前端面上覆有合金耐磨层,后筒体为无缝钢管,前筒体与后筒体的对接焊缝位于本体的中后端,本体的前端口设有前端盖,本体的后端口设有后端盖,本体上固连有进水管、出水管、法兰盘和带灌浆管的灌浆法兰盘,进水管通过后端盖上开设的进水口与本体的内腔相通,出水管通过后筒体的侧壁上开设的出水口与本体的内腔相通,本体的内腔设有隔板,隔板将内腔空间隔成一过水通道,过水通道从进水口先直线通向本体的前端再沿本体的内壁螺旋式通向本体的后端并通至出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高炉冷却棒使用寿命长、制造成本低且冷却效果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冶金工业高炉送风系统部件,尤其涉及一种高炉冷却棒。技术背景高炉是一个密闭的高温高压冶炼容器,炉体安装有冷却壁,一旦冷却壁损坏,其炉内的高温容易把炉壳烧红、烧裂甚至烧穿,影响高炉安全生产。以往在高炉冷却壁损坏后,米取在炉壳外面喷水冷却的方法,维护冷却,由于在炉壳外面喷水冷却导致炉壳里外温差过大,极易造成疲劳损坏,因此,在炉壳外面喷水冷却的方法只能够在短时间内使用,时间长了仍然会导致炉壳变形、开裂、甚至烧穿,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为提高高炉的使用寿命,现在的做法一般是在高炉冷却壁上开孔,安装纯铜冷却棒以恢复损坏冷却壁的功能。众所周知,纯铜一般其纯度在99%以上,虽然导热性能较钢材好,但其强度和抗冲击性能以及耐磨性均不如钢,故高炉在正常运行中,炉料和气流的冲刷很容易使铜冷却棒破损,当高炉内发生崩料及渣皮大面积脱落等情况时,瞬间产生的巨大冲击力更容易使铜冷却棒变形断裂损坏,因此,纯铜冷却棒的使用寿命较低,降低了高炉的使用寿命,且铜的价格远比钢高出许多倍;此外,现有的铜冷却棒由于内部结构不合理,有死角,水的阻力大,冷却水从后腔进入后水循环不畅,不能直接排到前端,也不能将热量及时导出,导致冷却效果差,铜冷却棒也容易被烧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能提高冷却棒的使用寿命,又能大量降低铜材使用量,大大降低制造成本,而冷却效果好的高炉冷却棒。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炉冷却棒,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由中空的前筒体和中空的后筒体对接焊接组成,所述前筒体为纯铜铸管件,前筒体的前端面上覆有合金耐磨层,所述后筒体为无缝钢管,所述前筒体与后筒体的对接焊缝位于本体的中后端,所述本体的前端口设有前端盖,所述本体的后端口设有后端盖,所述本体上固连有进水管、出水管、法兰盘和带灌浆管的灌浆法兰盘,所述进水管通过后端盖上开设的进水口与本体的内腔相通,所述出水管通过后筒体的侧壁上开设的出水口与本体的内腔相通,所述本体的内腔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内腔空间隔成一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从进水口先直线通向本体的前端再沿本体的内壁螺旋式通向本体的后端并通至出水口。其中,所述隔板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呈中空筒状,第一隔板沿本体的轴向设置,第一隔板的后端开口固连在所述进水口周边的本体内壁上,第一隔板的前端开口靠近所述前端盖,所述第二隔板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的外表面上,第二隔板从第一隔板的前端沿本体的轴向螺旋延伸至第二隔板的后端。其中,所述第二隔板以相同间距沿所述第一隔板的外表面螺旋延伸。其中,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一体成型。其中,所述前筒体和后筒体的焊接部分采用氩弧焊工艺完成,所述对接焊缝的焊接边缘的对接形式为V形开坡口对接。本技术区别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I、高炉冷却棒伸入高炉炉内的前筒体采用纯铜铸管件,且覆有合金耐磨层,因此具有很好的导热性和耐磨性,能经受高炉运行时炉料和高温气流的冲刷,提高了高炉冷却棒的使用寿命;2、高炉冷却棒的后筒体采用无缝钢管,钢质比铜质的强度高,抗冲击性能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冷却棒的整体强度和抗冲击能力,且大量降低铜材使用量,降低了高炉冷却棒的制造成本; 3、由于冷却水直接通至高炉冷却棒的最前端,加快了前端的水流速度,使高温易损部位得到强化冷却,提高了高炉冷却棒前端高温区的热交换速度,然后再回旋至高炉冷却棒的后端,使高炉冷却棒得到均匀全面的冷却,消除了冷却死角和气室,减少了高炉冷却棒因超热负荷不能及时导出而造成的熔损,提高了使用寿命,同时能够使高炉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炉体冷却功能,延长了高炉炉体的使用寿命,提高了高炉的安全生产。附图说明图I所示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I、本体 2、前端盖 3、后端盖 4、进水管 5、出水管6、法兰盘 7、灌浆管 8、隔板 10、前筒体 20、后筒体30、对接焊缝 40、进水口 50、出水口 80、第一隔板81、第二隔板 100、合金耐磨层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参照图I所示,本技术的高炉冷却棒,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I由中空的前筒体10和中空的后筒体20对接焊接组成,所述前筒体10为纯铜铸管件,前筒体10的前端面上覆有合金耐磨层100,所述后筒体20为无缝钢管,所述前筒体10与后筒体20的对接焊缝30位于本体I的中后端,所述本体I的前端口设有前端盖2,所述本体I的后端口设有后端盖3,所述本体I上固连有进水管4、出水管5、法兰盘6和带灌浆管7的灌浆法兰盘,所述进水管4通过后端盖3上开设的进水口 40与本体I的内腔相通,所述出水管5通过后筒体20的侧壁上开设的出水口 50与本体I的内腔相通,所述本体I的内腔设有隔板8,所述隔板8将内腔空间隔成一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从进水口 40先直线通向本体I的前端再沿本体I的内壁螺旋式通向本体I的后端并通至出水口 50。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高炉冷却棒伸入高炉炉内的前筒体10为纯铜铸管件,且其前端面上覆有合金耐磨层100,因此具有很好的导热性和耐磨性,能经受高炉运行时炉料和高温气流的冲刷,提高了高炉冷却棒的使用寿命;而高炉冷却棒的后筒体采用无缝钢管,钢质比铜质的强度高,抗冲击性能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炉冷却棒的整体强度和抗冲击能力,且大量降低铜材使用量,降低了高炉冷却棒的制造成本;由于前筒体10与后筒体20的对接焊缝30位于本体I的中后端,因此不易受到高温炉料和高压气流的烧损和冲刷磨损,焊缝不易开裂,使得高炉冷却棒的使用寿命延长。工作时,冷却水从进水管4通入本体I的内腔,在过水通道的引导下先直接通至高炉冷却棒的最前端,加快了前端的水流速度,使前端的高温易损部位得到强化冷却,提高了高炉冷却棒前端高温区的热交换速度,然后再在过水通道的引导下沿本体I的内壁螺旋式通向高炉冷却棒的后端并最终从出水口 50排出,使高炉冷却棒整体得到均匀全面的冷却,消除了冷却死角和气室,减少了高炉冷却棒因超热负荷不能及时导出而造成的熔损,提高了高炉冷却棒的使用寿命,同时能够使高炉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炉体冷却功能,延长了高炉炉体的使用寿命,提高了高炉的安全生产。作为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方式,所述隔板8包括第一隔板80和第二隔板81,所述第一隔板80呈中空筒状,第一隔板80沿本体I的轴向设置,第一隔板80的后端开口固连在所述进水口 40周边的本体I内壁上,第一隔板80的前端开口靠近所述前端盖2,所述第二隔板81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80的外表面上,第二隔板81从第一隔板80的前端沿本体I的轴向螺旋延伸至第二隔板81的后端。上述结构设计既简单易加工,又能很好的实现本技术的冷却效果。作为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方式,所述第二隔板81以相同间距沿所述第一隔板80的外表面螺旋延伸。这样更有利于高炉冷却棒的均匀冷却。作为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方式,所述第一隔板80与第二隔板81 —体成型。一体成型更有利于简化加工和装配,降低加工成本,提高隔板的结构强度,当然也不排除分别加工后再固连在一起的情况。作为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方式,所述前筒体10和后筒体20的焊接部分采用氩弧焊工艺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炉冷却棒,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由中空的前筒体和中空的后筒体对接焊接组成,所述前筒体为纯铜铸管件,前筒体的前端面上覆有合金耐磨层,所述后筒体为无缝钢管,所述前筒体与后筒体的对接焊缝位于本体的中后端,所述本体的前端口设有前端盖,所述本体的后端口设有后端盖,所述本体上固连有进水管、出水管、法兰盘和带灌浆管的灌浆法兰盘,所述进水管通过后端盖上开设的进水口与本体的内腔相通,所述出水管通过后筒体的侧壁上开设的出水口与本体的内腔相通,所述本体的内腔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内腔空间隔成一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从进水口先直线通向本体的前端再沿本体的内壁螺旋式通向本体的后端并通至出水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奶锦
申请(专利权)人:闽东宏宇冶金备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