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戴文军专利>正文

一种折叠式移动叠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51316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7 04:26
一种折叠式移动叠笼,属于商业用具技术领域。包括笼体、层板和万向轮,所述的笼体包括一对侧板、背板和顶板,其特点是:一对侧板分别通过第一铰链连接在背板的左右两侧,在一对侧板高度方向的底部分别安装有万向轮,顶板的两侧边沿以及后边沿上分别固定有多个第一卡脚,多个第一卡脚分别用于与背板和一对侧板的上边沿框条实现可拆卸连接,层板至少有两块,分别呈间隔状可拆卸地安装在笼体的高度方向上,且最下方的层板构成为笼体的底部挡板。优点:不仅占用空间小、便于摆放,而且有利于节省运输和储藏成本;由于零部件的数目少,不仅拆装方便、组装效率高,而且拆装时零部件的丢失损坏情况也明显减少,有利于进一步降低使用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商业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展示商品的折叠式移动叠Jiii O
技术介绍
叠笼,一般适用于超市、商场、大卖场等场所使用,它可以看做是小展示架和小仓储架的集合体,能为用户免去因小件商品的断货就往返仓库的劳累。传统的叠笼为整体的支撑架结构,在支撑架结构的中间用隔板自上而下分隔成四、五层,用以摆放各种展示的商品,这类商用叠笼做工比较粗糙、笨重,而且不能够移动,同时带来的问题是体积较大 、难于拆装,不利于运输和存储,运输时包装体积大,增加了运输成本,存放时会占用大量仓库空间,增加了使用成本。特别是当展销活动结束后就要撤销,而撤销后的这些整体式叠笼还要占据商场库房大量空间,给商场带来仓储问题。针对传统叠笼存在的不足,现有的叠笼大多采用可拆卸式组装结构,即每层网笼之间可以互相堆叠达到四层、五层的高度,实现了立体化存储,同时,在最下层网笼的底部四个转角处均安装有万向轮,这种叠笼的栅栏板数量较多,各栅栏板间不能折叠,只能拆装,因而拆卸比较麻烦,同时也会增加搬运难度,特别是在使用时,各栅栏板之间需要重新组装,操作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费工费时,而且由于零部件多,拆装时丢失损坏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样就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鉴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叠笼结构加以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件少、成本低、可折叠且拆装方便、效率高、有利于节省运输和储藏成本的折叠式移动叠笼。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折叠式移动叠笼,包括笼体、层板和万向轮,所述的笼体包括一对侧板、背板和顶板,其特点是所述的一对侧板分别通过第一铰链连接在背板的左右两侧,在一对侧板高度方向的底部分别安装有万向轮,所述的顶板的两侧边沿以及后边沿上分别固定有多个第一卡脚,多个第一卡脚分别用于与所述的背板和一对侧板高度方向的上边沿框条实现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层板至少有两块,分别呈间隔状可拆卸地安装在笼体的高度方向上,且最下方的层板构成为笼体的底部挡板。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侧板、背板、顶板以及层板均采用栅栏板制成。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背板至少有两块栅栏板拼接而成,相邻的两栅栏板之间通过第二铰链连接。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每一层板均由大栅栏板和小栅栏板构成,所述的大栅栏板与小栅栏板之间通过第三铰链连接。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大栅栏板的两侧边沿以及后边沿上分别固定有多个第二卡脚,所述的第二卡脚分别用于与所述的背板和一对侧板上的栅栏条实现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的小栅栏板的两侧边沿也固定有至少两个第三卡脚,所述的第三卡脚用于与一对侧板上的栅栏条实现可拆卸连接,且使固定后的小栅栏板相对于大栅栏板呈倾斜设置。在本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卡脚、第二卡脚、第三卡脚呈U形。本技术由于采 用上述结构,侧板与背板之间以及背板中间均通过铰链构成可折叠的整体结构,这样一来零部件的数目明显减少,仅为侧板与背板的整体结构以及顶板和层板,在拆卸时,只需卸下顶板和层板,然后翻折侧板和背板,此时笼体呈折叠状态,这种折叠式可拆卸笼体结构,不仅占用空间小、便于摆放,而且有利于节省运输和储藏成本;同时,由于零部件的数目少,不仅拆装方便、组装效率高,而且拆装时零部件的丢失损坏情况也明显减少,有利于进一步降低使用成本。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立体分解图。图2为图I的A部放大图。图3为图I的B部放大图。图4为图I的C部放大图。图5为图I的D部放大图。图6为图I的立体组装图。图中1背板、11.第一铰链、12.第二铰链;2.侧板;3.顶板、31.第一^請;4.层板、41.大栅栏板、411.第二卡脚、42.小栅栏板、421.第三卡脚、43.第三铰链;5.万向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技术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范畴。请参见图I、图2、图3、图4、图5和图6,本实施例给出了一种折叠式移动叠笼,包括笼体、层板4和万向轮5,所述的笼体包括一对侧板2、背板I和顶板3,所述的侧板2、背板I、顶板3以及层板4均采用栅栏板制成。所述的一对侧板2分别通过第一铰链11连接在背板I的左右两侧,这样一对侧板2可以绕着背板I翻折,同时,为了便于笼体移动,在一对侧板2高度方向的底部分别安装有一对万向轮5。所述的背板I至少有两块栅栏板拼接而成,栅栏板的数量可以是两块、三块或四块等,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两块,两块栅栏板之间通过第二铰链12连接,这样背板I在中间位置处也可以实现翻折。所述的顶板3的两侧边沿以及后边沿上分别固定有多个第一卡脚31,多个第一卡脚31的截面形状呈U形,U形的第一卡脚31分别嵌固在所述的背板I和一对侧板2高度方向的上边沿框条上,使第一卡脚31与背板I、一对侧板2的上边沿框条之间分别构成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层板4至少有两块,分别呈间隔状可拆卸地安装在笼体的高度方向上,用于摆放货品,且最下方的层板4(如图6所示)直接构成为笼体的底部挡板。每一层板4均由大栅栏板41和小栅栏板42构成,所述的大栅栏板41与小栅栏板42之间通过第三铰链43连接,这样小栅栏板42可以绕着大栅栏板41翻折,在所述的大栅栏板41的两侧边沿以及后边沿上分别固定有多个第二卡脚411,多个第二卡脚411的截面形状呈U形,U形的第二卡脚411分别嵌固在所述的背板I和一对侧板2的栅栏条上,使第二卡脚411与背板I、一对侧板2的栅栏条之间分别构成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的小栅栏板42的两侧边沿也固定有至少两个第三卡脚421,本实施例中示意了两个,分别对称地设置在小栅栏板42的左右两侧边沿的端部,各第三卡脚421的截面形状呈U形,U形的第三卡脚421分别嵌固在所述的一对侧板2的栅栏条上,使第三卡脚421与一对侧板2的栅栏条之间构成可拆卸连接,且使固定后的小栅栏板42相对于大栅栏板41呈倾斜设置(如图6所示),这样小栅栏板42可以作为设在大栅栏板41外侧的围挡使用。请继续参见图I、图2、图3、图4、图5和图6,在安装时,首先展开背板I以及背板I两侧的一对背板1,再将层板4的小栅栏板42通过第三铰链43相对于大栅栏板41向上翻折成一定角度,接着将大栅栏板41、小栅栏板42上的U形的第二卡脚411、第三卡脚421 分别与一对侧板2以及背板I上的栅栏条卡接,从而将层板4固定安装在笼体上,由于层板4的小栅栏板42相对于大栅栏板41呈倾斜设置而形成围挡,可以将层板4上放置的货品挡住,以免在叠笼移动中掉落,最后通过顶板3的两侧边沿以及后边沿上固定的多个第一卡脚31分别与所述的背板I和一对侧板2的上边沿框条实现卡接,从而完成整个叠笼的拼装。拆卸时,只要将以上顺序反过来操作即可,在这里不再赘述。综上所述,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后,克服了已有技术中的欠缺,达到了专利技术目的,体现了申请人所述的技术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式移动叠笼,包括笼体、层板(4)和万向轮(5),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式移动叠笼,包括笼体、层板(4)和万向轮(5),所述的笼体包括一对侧板(2)、背板(1)和顶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侧板(2)分别通过第一铰链(11)连接在背板(1)的左右两侧,在一对侧板(2)高度方向的底部分别安装有万向轮(5),所述的顶板(3)的两侧边沿以及后边沿上分别固定有多个第一卡脚(31),多个第一卡脚(31)分别用于与所述的背板(1)和一对侧板(2)高度方向的上边沿框条实现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层板(4)至少有两块,分别呈间隔状可拆卸地安装在笼体的高度方向上,且最下方的层板(4)构成为笼体的底部挡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文军
申请(专利权)人:戴文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