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以及计算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46950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6 15: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计算机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计算机包括包含第一存储区域和第二存储区域的系统内存。第一存储区域包括第一系统存储部分和第一共享数据存储部分,第二存储区域包括第二系统存储部分和第二共享数据存储部分,第一和第二共享数据存储部分相互重叠。控制方法包括:将第一操作系统加载到系统内存;通过第一操作系统,将第一共享数据存储到第一共享数据存储部分并将第一操作系统的第一系统数据存储到第一系统存储部分;根据第二系统切换命令将第二操作系统加载到第二系统存储部分;通过第二操作系统从第二共享数据存储部分中获取第一共享数据,并且根据第一共享数据执行恢复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应用于计算机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管理和控制计算机中的两个操作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以及相应的计算机。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例如个人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平板式计算机之类的计算装置被广泛应用,而用户对于计算机装置的要求也随之向着多样化的趋势发展。例如,当进行频繁的数据处理时,希望计算机能够具有较强的处理能力,以进行高速运算。另一方面,当不需要进行频繁操作,并且希望计算机能够长时间待机时,则需要计算机以相对节能的方式运行。为了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已经提出了具有两个特性相互的不同的操作系统的计 算机。例如,一个操作系统可以是具有较强处理能力的Windows 7操作系统,而另一操作系统可以是处理能力相对较差,但运行时需要的资源较少、且耗电量较少的Android 操作系统。然而,当计算机在两个操作系统之间进行切换时,由于需要先由当前运行的操作系统对现场进行保存,将例如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的数据等存储到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再启动另一操作系统,并且在另一操作系统中由用户手动对之前存储到存储器的应用程序进行恢复,导致在两个操作系统之间进行切换所花费的时间较长,并且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管理和控制计算机中的两个操作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以及相应的计算机,以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计算机,其中计算机包括包含划分为两个储存区域的系统内存,其中,两个存储区域分别为第一存储区域和第二存储区域,第一存储区域包括第一系统存储部分和第一共享数据存储部分,第二存储区域包括第二系统存储部分和第二共享数据存储部分,第一共享数据存储部分和第二共享数据存储部分相互重叠。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将第一操作系统加载到系统内存;通过第一操作系统,将第一共享数据存储到第一共享数据存储部分,并且将第一操作系统的第一系统数据存储到第一系统存储部分;根据第二系统切换命令,将第二操作系统加载到第二系统存储部分;以及通过第二操作系统从第二共享数据存储部分中获取第一共享数据,并且根据第一共享数据执行相应的恢复操作。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应用于计算机,其中计算机包括包含划分为两个储存区域的系统内存,其中,两个存储区域分别为第一存储区域和第二存储区域,第一存储区域包括第一系统存储部分和第一共享数据存储部分,第二存储区域包括第二系统存储部分和第二共享数据存储部分,第一共享数据存储部分和第二共享数据存储部分相互重叠,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加载单元,配置来将第一操作系统加载到系统内存;第一控制单元,配置来通过第一操作系统,将第一共享数据存储到第一共享数据存储部分,并且将第一操作系统的第一系统数据存储到第一系统存储部分;第二加载单元,配置来根据第二系统切换命令,将第二操作系统加载到第二系统存储部分;以及第二恢复单元,配置来通过第二操作系统从第二共享数据存储部分中获取第一共享数据,并且根据第一共享数据执行相应的恢复操作。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包括系统内存,包含第一存储区域,包括第一系统存储部分和第一共享数据存储部分,第二存储区域,包括第二系统存储部分和第二共享数据存储部分,其中第一共享数据存储部分和第二共享数据存储部分相互重叠;处理单元,包括第一加载模块,配置来将第一操作系统加载到系统内存;第一控制模块,配置来通过第一操作系统,将第一共享数据存储到第一共享数据存储部分,并且将第一操作系统的第一系统数据存储到第一系统存储部分;第二加载模块,配置来根据第二系统切换命令,将第二操作系统加载到第二系统存储部分;以及第二恢复模块,配置来通过第二操作系统从第二共享数据存储部分中获取第一共享数据,并且根据第一共享数据执行相应的恢复操作。通过上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能够使得计算机有效地在两个操作系统之间进行切换,提高了系统内存利用率。此外,通过将在两个操作系统之间共享的数据存储在内 存所包括的两个储存区域的相互重叠的部分中,即使进行了系统切换操作,共享数据也能够切换后的操作系统方便地获得,从而实现了在两个操作系统之间的数据同步。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图I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计算机的系统内存的示范性说明图。图2是描述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控制装置的示范性结构框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控制装置的示范性结构框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计算机的示范性结构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注意,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具有基本上相同步骤和元素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且对这些步骤和元素的重复解释将被省略。在本专利技术的以下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指的是能够通过网络连接到服务器的电子设备。终端设备的具体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平板式计算机、智能手机等等。图I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计算机的系统内存的示范性说明图。图2是描述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方法200的流程图。下面,将参照图I和图2来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如图I所示,计算机的系统内存100包括第一存储区域110和第二存储区域120。第一存储区域Iio包括第一系统存储部分112和第一共享数据存储部分。第二存储区域120包括第二系统存储部分122和第二共享数据存储部分。第一共享数据存储部分和第二共享数据存储部分相互重叠(如图I的阴影部分所示)。具体地,在图I所示的示例中,计算机的系统内存100的内存地址的内存地址范围为Oi0第一存储区域110的内存地址的内存地址范围是0-n,其中第一存储区域中包括的第一系统存储部分112的内存地址范围是Ο-k,而第一共享数据存储部分的内存地址范围是(k+l)-n。第二存储区域120的内存地址的内存地址范围是(k+1)-W,其中第二存储区域包括第二系统存储部分122的内存地址范围是(n+1)-W,而第二共享数据存储部分的内存地址范围是(k+l)-n。也就是说,第一共享数据存储部分和第二共享数据存储部分相互重叠,其内存地址的内存地址范围均为(k+l)-n。图2中所示的控制方法200可用于如图I中所示的计算机。如图2所示,在步骤S201中,将第一操作系统加载到系统内存,使得用户可通过第一操作系统对计算机进行操作。然后在步骤S202中,通过第一操作系统,将第一共享数据存储到第一共享数据存储部分,并且将第一操作系统的第一系统数据存储到第一系统存储部分。第一系统数据可包括 第一操作系统运行时所需要的系统文件等。第一共享数据可包括第一操作系统和第二操作系统在运行时都可能用到数据。第一共享数据可以是在第一系统运行时生成的数据。例如,当用户在第一操作系统运行下使用例如Word 之类的文字处理应用对文档进行编辑并且希望该文档在第二操作系统下也可被使用或编辑时,可将该文档作为第一共享数据存储在第一共享数据存储部分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在步骤S201中,可向第一操作系统通知第一系统存储部分和第一共享数据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计算机,其中所述计算机包括包含划分为两个储存区域的系统内存,其中,所述两个存储区域分别为第一存储区域和第二存储区域,所述第一存储区域包括第一系统存储部分和第一共享数据存储部分,所述第二存储区域包括第二系统存储部分和第二共享数据存储部分,所述第一共享数据存储部分和所述第二共享数据存储部分相互重叠,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将所述第一操作系统加载到所述系统内存;通过所述第一操作系统,将第一共享数据存储到所述第一共享数据存储部分,并且将所述第一操作系统的第一系统数据存储到所述第一系统存储部分;根据第二系统切换命令,将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加载到所述第二系统存储部分;以及通过所述第二操作系统从所述第二共享数据存储部分中获取所述第一共享数据,并且根据所述第一共享数据执行相应的恢复操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凡智刘旭国吴大明许灵均易贤群
申请(专利权)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