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造建筑的隔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45347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6 0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可靠地对一层的土面混凝土与其周围进行隔热的木造建筑的隔热结构。构成一层的土面地板(30)的土面混凝土(31)的侧部设置有隔热层(33、34),该隔热层(33、34)从所述土面混凝土(31)向下方延伸。设置有与土面混凝土(31)相邻接且比该土面混凝土(31)高的基础立起部(2、2),该基础立起部(2、2)上设置有所述隔热层(33、34)。由此,能够可靠地对一层的土面混凝土与其周围进行隔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木造建筑的隔热结构
技术介绍
作为木造建筑的隔热结构的一个例子,已知有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结构。在该木造建筑的隔热结构中,用由板状隔热材构成的基础(基礎)用隔热材覆盖在基础的外侧,并且该基础用隔热材的下侧的一部分埋设于地基面(地盤面)以下。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I :日本技术授权第310056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可是,所述以往的木造建筑的隔热结构中,虽然在基础的外侧覆盖有由板状隔热材构成的基础用隔热材,但在建筑的一层设置构成的土面地板(土間床)的土面混凝土(土間- U —卜)时,没有任何有关该土面混凝土与其周围的隔热是怎样进行的说明。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对一层的土面混凝土与其周围进行隔热的木造建筑的隔热结构。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权利要求I所述的专利技术为木造建筑的隔热结构,例如图I和图6所示,其特征在于,构成一层的土面地板30的土面混凝土 31的侧部设置有隔热层33、34,该隔热层33、34从所述土面混凝土 31向下方延伸。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专利技术,由于一层的土面混凝土 31的侧部设置的隔热层33、34从土面混凝土 31向下方延伸,因此能够可靠地对一层的土面混凝土 31与其周围进行隔热。权利要求2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I所述木造建筑的隔热结构中,设置有与所述土面混凝土 31相邻接且比该土面混凝土 31高的基础立起部2、2,该基础立起部2、2设置有所述隔热层33、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专利技术,由于在基础立起部2、2设置有隔热层33、34,因此能够容易地在土面混凝土 31的侧部设置隔热层33、34,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基础立起部2、2的隔热。权利要求3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2所述木造建筑的隔热结构中,所述基础立起部2设置有一层的地板4,面向该地板4的地板下空间4a的所述基础立起部2的外面设置有所述隔热层33,所述地板4的下面设置有地板隔热层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于基础立起部2的外面隔热层33和设置于地板的下面的地板隔热层7,能够可靠地进行地板下空间4a和包含有土面(土間)的一层的隔热。权利要求4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2或3所述木造建筑的隔热结构中,所述基础立起部2设置有一层的外壁40,该外壁40所设置的基础立起部2的内面设置有所述隔热层34,所述外壁40设置有壁隔热层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于基础立起部2的内面的隔热层34和设置于一层的外壁40的壁隔热层13,能够可靠地进行外部和土面的隔热。权利要求5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4所述木造建筑的隔热结构中,二层的地板16从所述一层的外壁40的上端部突出,该突出的二层的地板16a的下面设置有地板隔热层4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于突出的二层的地板16a的下面的地板隔热层41,能够可靠地进行该地板上的二层的房间和外部的隔热。权利要求6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木造建筑的隔热结构中,在所述木造建筑的面向外部大气的部分分别设置有隔热层,由于这些隔热层,表示所述木造建筑的隔热性的热损失指数(Q值)设定为2. 7W/m2K以下。 在此,作为所述隔热层,例如可以举出地板隔热层7,壁隔热层13、44,天花板隔热层20,斜天花板隔热层24,地板隔热层41,基础隔热层33、3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专利技术,由于隔热层,表示木造建筑的隔热性的热损失指数(Q值)设定为2. 7ff/m2K,因此能够提供高隔热的木造建筑。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一层的土面混凝土的侧部设置有隔热层,该隔热层从所述土面混凝土 31向下方延伸,因此能够可靠地对一层的土面混凝土 31与其周围进行隔热。附图说明图I为表示具有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隔热构造的木造建筑的概略的侧面剖面图;图2为图I中的A圈部的放大图;图3为图I中的B圈部的放大图;图4为图I中的C圈部的放大图;图5为图I中的D圈部的放大图;图6为图I中的土面部分的放大图;图7为图I中的E圈部的放大图;图8表示一层内部柱脚部分,其中的(a)为立体图,(b)为主视方向的剖面图,(C)为俯视方向的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2基础立起部4 一层的地板4a地板下空间7地板隔热层13壁隔热层16 二层的地板30 土面地板31 土面混凝土33,34基础隔热层(隔热层)40—层的外壁41地板隔热层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图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木造建筑的隔热结构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I为表示具有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隔热构造的木造建筑的概略的侧面剖面图。该木造建筑由以往的轴组工法所建成。并且,构成柱、梁、土台、地梁(大引)等的轴组部件分别由胶合木(集成材)形成。胶合木由木材或者由其他材料形成的单种材料多个集合而成。如图I和图2所示,在基础I的基础立起部2的上端面设置换气额枋(台輪)3,在该换气额枋3上设置有一层的地板4的端部。一层的地板4包括设置于所述换气额枋3的土台5、固定于土台5的未图示的地梁和横木(根太)、以及由铺设在土台5、地梁和横木 上的复合板(合板)构成的地板板材6。地板4的地板板材6的下面设置有地板隔热层7。 该地板隔热层7通过由聚苯乙烯泡沫形成的隔热材7构成。在所述土台5上竖立地设置有一层的外壁10。如图3所示,该外壁10包括外壁本体11以及安装于该外壁本体11的表面的外装材12。外壁本体11设置有壁隔热层13。也就是,外壁本体11包括竖立设置于土台5的多个柱和壁骨(間柱)、安装于朝向这些柱及壁骨的外侧的面的复合板Ila和安装于朝向柱及壁骨的内侧的面的石膏板lib。在复合板Ila和石膏板Ilb之间设置有由玻璃纤维形成的隔热材13,该隔热材13构成壁隔热层13。另外,外壁本体11设置有接缝承受材14(継目受材),上下邻接的石膏板lib、lib,以使其下端部和上端部相对的状态被固定在该接缝承受材14上。外装材12通过胴缘(胴縁)12a安装在所述复合板Ila上,复合板Ila和外装材12之间留有与胴缘12a的厚度相当的缝隙。一层的外壁10的外壁本体11的上端部设置有横梁(胴差)15。该横梁15由胶合木形成。横梁15由未图示的地板横梁(床梁)固定,并通过在其上方铺设地板材6来构成二层的地板16。二层的地板16的下方设置有一层的天花板17,在该天花板17的里面(上面)设置有由玻璃棉形成的隔音材料。在所述横梁15上竖立地设置有二层的外壁10。如图4所示,该外壁10包括外壁本体11和安装于该外壁本体11的表面的外装材12。该外壁10与一层的外壁10具有同样的构成。二层的外壁10的上端部设置有二层的天花板18,该天花板的里面(上面)设置有天花板隔热层20。该天花板隔热层20通过由玻璃棉等形成的隔热材20构成。天花板18包括天花板野缘(野縁)18a和安装于该天花板野缘18a的下面的天花板材18b,天花板材18b和天花板野缘18a之间设置有气密片18c。另外,外壁本体11设置有接缝承受材14,上下邻接的石膏板llb、llb,以使其下端部和上端部相对的状态被固定于该接缝承受材14。屋顶21为人字形屋頂,从顶梁(棟部)到一边的屋檐边部(軒先部)的长度比从顶梁到另一边的屋檐边部的长度短。如图4所示,屋顶21的一边的屋檐边部设置有屋檐天花板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木造建筑的隔热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木造建筑的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构成一层的土面地板的土面混凝土的侧部设置有隔热层,该隔热层从所述土面混凝土向下方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新开広明
申请(专利权)人:三泽住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