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皓坚专利>正文

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43860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5 23:47
一种车辆包含一转轴、一手把、一第一啮合装置、一方向轮、一轮固持件、一第二啮合装置,以及一传动件。手把耦接于转轴之一端部。第一啮合装置耦接转轴之另一端部。轮固持件具一转向轴部,其中轮固持件固持方向轮。第二啮合装置耦接转向轴部。传动件具闭合环形,且套接于第一啮合装置与第二啮合装置。传动件包含一第一啮合部与一第二啮合部,其中第一啮合部与第一啮合装置啮合,而第二啮合部与第二啮合装置啮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系关于一种车辆,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由啮合装置与环形带状传动件所组成之转向系统之车辆。
技术介绍
图I显不一传统的自行车I。参照图I所不,传统的自行车I的主要部件包含一车架11、一手把12、一前叉(front fork) 13、一前轮14、一后轮15、一前煞车器16、一后煞车器17、大齿盘曲柄组(chainwheel and crank) 18和链条19。车架11包含一前管(headtube) 111,前叉13包含一直管131,直管131穿过前管111,手把12则固定在直管131。前轮14固持在前叉13上。当手把12转动时,带动直管131转动,从而可改变前轮14的朝向。后轮15固持在车架11之后叉上。前煞车器16用于停止前轮14之转动,而后煞车器17用 于停止后轮15转动。链条19套接大齿盘曲柄组18与耦接在后轮15上之链轮,使得当踩踏与大齿盘曲柄组18连接之踏板时,可转动后轮15。自行车I可另具有后变速器(rearderailleur)20,以改变自行车I行进速度。由于自行车的主要部件在功能上紧密相连,因此除了一种无需前叉之自行车外,新推出之概念自行车亦难以大幅改变图I显示之自行车I之传统构造。然而,现今仍无适合之转向系统提供给此种无前叉自行车,以使前轮能可靠地使用手把来改变其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车辆,其包含一转轴、一手把、一第一啮合装置、一方向轮、一轮固持件、一第二啮合装置,以及一传动件。手把耦接于转轴之一端部。第一啮合装置耦接转轴之另一端部。轮固持件具一转向轴部,其中轮固持件固持方向轮。第二啮合装置耦接转向轴部。传动件具闭合环形,且套接于第一啮合装置与第二啮合装置。传动件包含一第一哨合部与一第二哨合部,其中第一哨合部与第一哨合装置哨合,而第二哨合部与第二啮合装置啮合。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之车辆,其手把与方向轮之相对位置可不受限制。根据此一特点,可创造出前所未有之车辆造型。上文已相当广泛地概述本揭露之技术特征及优点,俾使下文之本揭露详细描述得以获得较佳了解。构成本揭露之申请专利范围标的之其它技术特征及优点将描述于下文。本揭露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了解,可相当容易地利用下文揭示之概念与特定实施例可作为修改或设计其它结构或制程而实现与本揭露相同之目的。本揭露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亦应了解,这类等效建构无法脱离后附之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之本揭露的精神和范围。附图说明图I显示一传统的自行车;图2显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之车辆之示意图;图3显不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之第一卩齿合装置与传动件上之第一卩齿合部之不意图;图4显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之第二啮合装置与传动件上之第二啮合部之示意图;以及图5显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之第一啮合装置/第二啮合装置和第一啮合部/第二啮合部之示意图;以及图6和图7显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之长度调整螺杆组。附图标记列表 I 自行车2 车辆11 车架12 手把13 前叉14 前轮15 后轮16 前煞车器17 后煞车器18 大齿盘曲柄组19 链条20 后变速器21 转轴22 手把23 第一啮合装置24 方向轮25 轮固持件26 第二啮合装置27 传动件28 导轮29 车架30 长度调整螺杆组111 前管131 直管251转向轴部271第一啮合部272第二啮合部273 钢索291 上管部292 下管部301套筒螺母302螺杆2911自由端部2912 收容部2921末端部2922 收容部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之一方面系提供一种手把与前轮之相对位置不受限制之车辆。 本专利技术之一方面系提供一种转向系统,该转向系统可使车辆之手把与方向轮同步转动。本专利技术之一方面系提供一种转向系统,其中该转向系统包含啮合装置与环形带状传动件。本专利技术之一方面提供之转向系统可运用在(但不限于)二轮自行车、三轮车自行车、多轮自行车、机车等众多种类的车辆上。图2显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之车辆2之示意图。图2之实施例之车辆2虽类似自行车,但本专利技术之车辆不限于自行车。参照图2所示,车辆2包含一转轴21、一手把22、一第一哨合装置23、一方向轮24、一轮固持件25、一第二哨合装置26,以及一传动件27。手把22耦接转轴21之一端部,以转动该转轴21。第一啮合装置23耦接转轴21之另一端部。轮固持件25具有一转向轴部251,方向轮24固持在轮固持件25上,当转向轴部251被转动时,可改变方向轮24之转向,故而改变车辆2之行进方向。第二啮合装置26耦接于轮固持件25上之转向轴部251。传动件27具闭合环形,且套接于第一啮合装置23与第二啮合装置26上,以使第一卩齿合装置23与第二卩齿合装置26可一同转动。传动件27可包含一第一哨合部271和一第二啮合部272。第一啮合部271与第一啮合装置23对应设置;第二啮合部272与第二啮合装置26对应设置。第一啮合部271与第一啮合装置23系啮合,第二啮合部272与第二啮合装置26系啮合,如此第一啮合装置23与第二啮合装置26可同步转动。参照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啮合装置23包含一链轮,而第一啮合部271包含一链条,其中链条套合在链轮。在一实施例中,链条之齿孔数为链轮之齿数之I. 5倍,如此链轮与链条在啮合状态下,可转动180度。参照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啮合装置26包含一链轮,而第二啮合部272包含一链条,其中链条套合在链轮。在一实施例中,链条之齿孔数为链轮之齿数之1.5倍,如此链轮与链条在啮合状态下,可转动180度。复参图2所示,传动件27包含两钢索273,两钢索273系在第一啮合部271与第二啮合部272之间延伸。特而言之,各钢索273之一端连接第一啮合部271之一端,而另一端连接第二啮合部272之一端。在一实施例中,两钢索273可交叉,如图2所示,如此传动件27可使第一啮合装置23与第二啮合装置26同步同向转动。参照图2、图6与图7所示,为消除第一啮合部271与第一啮合装置23之间及第二啮合部272与第二啮合装置26之间等间隙,车辆2可更包含可让钢索273耦接之一长度调整螺杆组30,长度调整螺杆组耦接该些钢索273,以调整该些钢索273之张力,达成把手把22与方向轮24间之有效同步,以利自行车乘骑之稳定平衡。例如,长度调整螺杆组30可包含一套筒螺母301和两螺杆302,各螺杆302螺接在套筒螺母301之一端。钢索273可固定在一螺杆302上,另一螺杆302可耦接至第一啮合部271或第二啮合部272。在另一实施例中,钢索273可分成两段,其中该两段系藉由长度调整螺杆组30连接,以调整钢索273之张力。套筒螺母301可转动,使螺杆302缩入套筒螺母301内(如图6所示),如此可张紧钢索273。套筒螺母301可转动,让螺杆302向外伸出,可放松钢索273,如图7所示。如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啮合装置23包含一齿轮,而第一啮合部271包含一齿传动带,其中齿传动带耦接两钢索273。如图5所不,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哨合装置26包含一齿轮,而第二哨合部272包含一齿传动带,其中齿传动带耦接两钢索273。再参照图2所示,车辆2可更包含至少一导轮28,其中传动件27抵绕在该至少一导轮28。 如图2所示,车辆2具有一车架29,车架29包含一上管部291和一下管部292,上管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包含:一转轴;一手把,耦接于该转轴之一端部,以转动该转轴;一第一啮合装置,耦接该转轴之另一端部;一方向轮;一轮固持件,具一转向轴部,其中该轮固持件固持该方向轮;一第二啮合装置,耦接该转向轴部;以及一传动件,具闭合环形,套接于该第一啮合装置与该第二啮合装置,该传动件包含一第一啮合部与一第二啮合部,其中该第一啮合部与该第一啮合装置啮合,而该第二啮合部与该第二啮合装置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皓坚
申请(专利权)人:黄皓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