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强专利>正文

一种交流永磁发电机转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41206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3 0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交流永磁发电机转子,交流永磁发电机转子包括主轴、铁芯、永磁体,所述永磁体设置于所述铁芯的表面,所述铁芯表面具有两条或四条或六条沿所述铁芯轴心均布设置的格板,所述永磁体呈瓦形且设置于相邻的格板构成的容置空间内,且永磁体的两侧壁均抵接于所述容置空间两侧的格板,所述容置空间的底部具有燕尾槽,所述永磁体之瓦形的内侧具有相对应的燕尾棱,所述格板内还具有中空的隔磁位,隔磁位顶端还具有断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永磁体连接可靠同时永磁体性能得以充分发挥的交流永磁发电机转子。(*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交流永磁发电机转子
技术介绍
目前,广泛采用的交流永磁发电机转子的结构,依永磁体设置方式,可区分为表面式转子结构和内置式转子结构。通常意义上讲,作为交流永磁发电机或发电机的转子结构,表面式比内置式更能充分地发挥永磁材料性能。中国专利文献CN2655498Y于2004年11月10日公开了一种单向稀土永磁发电机, 从该文献的图3-6可以得出,转子采用的是表面式结构,瓦形的永磁体设置于铁芯的表面,并且未采取特别的加固措施,很多情况下,永磁体是采用胶水粘贴于铁芯。但是,因转子工作时转速高,具有较大的离心力,因此,前述专利文献中公开的永磁发电机技术中的转子结构单就永磁体组装结构这一点来说,并不成熟,离心力以及启动停止时惯性力客观上会对永磁体造成损环。现有技术中,大都采用永磁体用高强度非导磁圈固定,以克服离心力以及启动停止时惯性力对永磁体造成损环,关于非导磁圈固定永磁体技术,可以参考王秀和等编著的《永磁电机》(中国电力出版社,第2版,2011年I月I日)。然而,非导磁圈具有一定的厚度,加大了永磁体与电机/发电机定子绕组线圈之间的距离,仍然会影响永磁材料性能的发挥。稀土永磁资源十分宝贵,非导磁圈虽然能解决永磁体克服离心损坏的问题,但仍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永磁体连接可靠的交流永磁发电机转子。独立地,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永磁体性能得以充分发挥的交流永磁发电机转子。独立地,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永磁体连接可靠同时永磁体性能得以充分发挥的交流永磁发电机转子。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交流永磁发电机转子,包括主轴、铁芯、永磁体,所述主轴穿设于所述铁芯的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设置于所述铁芯的表面,所述铁芯表面具有两条或四条或六条沿所述铁芯轴心均布设置的格板,所述永磁体呈瓦形且设置于相邻的格板构成的容置空间内,且永磁体的两侧壁均抵接于所述容置空间两侧的格板,所述容置空间的底部具有燕尾槽,所述永磁体之瓦形的内侧具有相对应的燕尾棱,所述燕尾棱的宽度是所述永磁体瓦形内侧宽度的0. 75至0. 95倍,所述格板内还具有中空的隔磁位,隔磁位顶端还具有断口。永磁发电机转子,其特上在于所述中空的隔磁位内填充有铝或铜,所述中空的隔磁位顶部距所述隔磁位顶部的距离为Imm至2mm之间。永磁发电机转子,其特上在于所述燕尾棱的宽度为所述永磁体瓦形内侧宽度的0.8 倍。永磁发电机转子,其特上在于所述格板的顶面与所述永磁体之瓦形的外侧面位于同一个圆柱面内。永磁发电机转子,其特上在于所述铁芯包括复数个通过导条串接的铁片,所述导条的数量与所述格板的数量相等,且每个导条均设置于对应的格板与铁芯轴心之间。永磁发电机转子,其特上在于所述铁芯包括复数个通过导条串接的铁片,所述格板大于四条,所述导条的数量是所述格板数量的一半,所述导条沿铁芯轴心均布设置,且每个导条均设置于对应的格板与铁芯轴心之间。永磁发电机转子,其特上在于所述铁芯包括复数个通过导条串接的铁片,所述格板为两条,所述导条有四条且沿铁芯轴心均布设置,其中两个导条设置于对应的格板与铁芯轴心之间。 永磁发电机转子,其特上在于每一容置空间内均设有两片或三条或四片永磁体,每一片永磁体均具有一个燕尾棱,对应地,容置空间内的燕尾槽的数量与永磁体的数量相等,同一容置空间内相邻的各永磁体侧面相互抵接。永磁发电机转子,其特上在于所述燕尾棱的宽度为所述永磁体瓦形内侧宽度的0.8倍;所述格板的顶面与所述永磁体之瓦形的外侧面位于同一个圆柱面内;所述铁芯包括复数个通过导条串接的铁片,所述导条的数量与所述格板的数量相等,且每个导条均设置于对应的格板与铁芯轴心之间;每一容置空间内均设有两片或三条或四片永磁体,每一片永磁体均具有一个燕尾棱,对应地,容置空间内的燕尾槽的数量与永磁体的数量相等,同一容置空间内相邻的各永磁体侧面相互抵接。永磁发电机转子,其特上在于所述中空的隔磁位内填充有铝或铜,所述中空的隔磁位顶部距所述隔磁位顶部的距离为Imm至2mm之间;所述燕尾棱的宽度为所述永磁体瓦形内侧宽度的0. 8倍;所述格板的顶面与所述永磁体之瓦形的外侧面位于同一个圆柱面内;所述铁芯包括复数个通过导条串接的铁片,所述导条的数量与所述格板的数量相等,且每个导条均设置于对应的格板与铁芯轴心之间;每一容置空间内均设有两片或三条或四片永磁体,每一片永磁体均具有一个燕尾棱,对应地,容置空间内的燕尾槽的数量与永磁体的数量相等,同一容置空间内相邻的各永磁体侧面相互抵接。本技术的交流永磁发电机转子,铁芯表面具有两条或四条或六条沿所述铁芯轴心均布设置的格板,所述永磁体呈瓦形且设置于相邻的格板构成的容置空间内,且永磁体的两侧壁均抵接于所述容置空间两侧的格板,所述容置空间的底部具有燕尾槽,所述永磁体之瓦形的内侧具有相对应的燕尾棱。燕尾槽结构与格板结构的组合使用,可以有效地克服离心力的破环,同时还可以克服启动/停止产生的惯性力对永磁体连接关系的破坏,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连接可靠,而且因为取消了非导磁圈,可以更充分地发挥永磁材料的性能。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横切面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铁芯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永磁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横切面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永磁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参考图1-3,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是一种交流永磁发电机转子,包括主轴101、铁芯102、永磁体103,所述主轴101穿设于所述铁芯102的中心,所述永磁体103设置 于所述铁芯102的表面,所述铁芯102表面具有四条沿所述铁芯102轴心均布设置的格板107,所述永磁体103呈瓦形目设置于相邻的格板107构成的容置空间内,目永磁体103的两侧壁均抵接于所述容置空间两侧的格板107,所述容置空间的底部具有燕尾槽104,所述永磁体103之瓦形的内侧具有相对应的燕尾棱105,所述燕尾棱105的宽度是所述永磁体103瓦形内侧宽度的0. 8倍,所述格板107内还具有中空的隔磁位108,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磁位108呈板状,板状的隔磁位108竖置于格板107两侧的永磁体103之间,隔磁位顶端还具有断口 109,断口的宽度可以设置为Imm至2mm。应当理解,作为本实施例的替代方案,所述中空的隔磁位107内还可以填充有铝或铜等非导磁材料,最好是非导磁金属材料,当隔磁位108内填充了非导磁材料时,格板107本身的强度得以加强,同时有利于彻底隔磁,此时中空的隔磁位108顶部距所述格板107顶部的距离可以尽量的小,如1mm,有填充时,断口的宽度可以是0. 75mm至I. 25mm,这里所说的格板107顶部是指格板最远离铁芯102轴心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格板107的顶面与所述永磁体103之瓦形的外侧面位于同一个圆柱面内。所述铁芯包括复数个通过导条106串接的铁片,所述导条106的数量与所述格板107的数量相等,且每个导条106均设置于对应的格板107与铁芯102轴心之间。应当理解,针对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流永磁发电机转子,包括主轴、铁芯、永磁体,所述主轴穿设于所述铁芯的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设置于所述铁芯的表面,所述铁芯表面具有两条或四条或六条沿所述铁芯轴心均布设置的格板,所述永磁体呈瓦形且设置于相邻的格板构成的容置空间内,且永磁体的两侧壁均抵接于所述容置空间两侧的格板,所述容置空间的底部具有燕尾槽,所述永磁体之瓦形的内侧具有相对应的燕尾棱,所述燕尾棱的宽度是所述永磁体瓦形内侧宽度的0.75至0.95倍,所述格板内还具有中空的隔磁位,隔磁位顶端还具有断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强梁礼棠
申请(专利权)人:陈强梁礼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