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周贤专利>正文

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40800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3 06:43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座,前段设有第一面,后段设有承载部,承载部较第一面凹陷,第一绝缘座设有端子槽,端子槽由承载部延伸至第一面且外露,第一面与一对接的电连接器的接合面相面对;第二绝缘座,叠置于第一绝缘座的承载部,设有端子槽;第一端子,组装于第一绝缘座的端子槽,第一端子设有第一接脚、第一固定部、延伸部及第一接点,第一固定部与第一绝缘座的端子槽固定,第一接点排列位于该第一面,第一接脚伸出第一绝缘座外;及第二端子,组装于第二绝缘座的端子槽,第二端子设有第二接脚、第二固定部、延伸部及第二接点,第二固定部与第二绝缘座的端子槽固定,第二接点排列位于第一接点后方,第二接脚伸出第二绝缘座外。(*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公头或电连接母座。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I至图3,为一种现有的具套接壳的USB3. 0随身碟,其设有一套接壳10、一塑胶座15、一电路板20及一外壳体25,其中该套接壳10为金属材质且如后端皆开放。该塑胶座15的上面后段为一顶面16,上面前段为一较顶面16低的接合面18,而下面前段为一底面17,该塑胶座15上设有一排第一端子30及一排第二端子35,该第一端子30设有一不弹动的第一接点31平贴于该接合面18及一接脚32伸出该塑胶座15后端,该第二端子35设有一可上下弹动的第二接点36凸出该接合面18及一接脚37伸出该塑胶 座15后端;该塑胶座15设于该套接壳10内,该塑胶座15的顶面16和底面17与该套接壳10抵接定位,该接合面18与该套接壳10间形成一连接槽12。该电路板20上电连接一电子单元21且前段设有一排焊接点22,该电子单元21为一储存单元,该一排第一端子30的接脚32及一排第二端子35的接脚37焊接于该一排焊接点22。该外壳体25与该套接壳10固定并包覆该套接壳10后段及电路板20。现有构造有以下缺点该塑胶座15必需设有该一排第一端子30及一排第二端子35在制造上甚为不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有叠置的第一、二绝缘座,该第一、二绝缘座各自设有一排端子槽且组装一排端子,藉此达到制造上的简化。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有叠置的第一、二绝缘座,该第一、二绝缘座各自设有一排端子,该第一、二绝缘座各自设有一接合面排列分隔其上端子的接点,藉此达到制造上的简化。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有一第一绝缘座,其前段设有一第一面,其后段设有一承载部,该承载部较该第一面凹陷,该第一绝缘座设有一排端子槽,该端子槽由承载部延伸至第一面且外露,该第一面与一对接的电连接器的接合面相面对;一第二绝缘座,其叠置于该第一绝缘座的承载部,其设有一排端子槽;一排第一端子,其组装于该第一绝缘座的一排端子槽,该第一端子由后而前设有一第一接脚、一第一固定部、一延伸部及一第一接点,该第一固定部与该第一绝缘座的端子槽固定,该一排第一接点排列位于该第一面,该一排第一接脚伸出第一绝缘座外;及一排第二端子,其组装于该第二绝缘座的一排端子槽,该第二端子由后而前设有一第二接脚、一第二固定部、一延伸部及一第二接点,该第二固定部与该第二绝缘座的端子槽固定,该一排第二接点排列位于该一排第一接点后方,该一排第二接脚伸出第二绝缘座外。如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更设有一壳体,该壳体框围且固定该第一、二绝缘座,该第一、二绝缘座各设有一抵接部与该壳体抵接定位。如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一排第一端子的第一接点为平面介面,该一排第一接点不可弹动,该一排第二端子的延伸部为一弹臂,该弹臂可于该第二绝缘座的端子槽上下弹动且弯曲凸出设有该第二接点,该第二接点较第一接点凸出。如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第二绝缘座前段设有一第二面,该第二面位于第一面的后方,该第二绝缘座的端子槽延伸至该第二面且在第二面外露,该一排第二端子的第二接点由该一排端子槽凸出该第二面且可于该一排端子槽上下弹动。如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第二绝缘座前段设有一第二面,该第二面位于第一面 的后方,该第二绝缘座的端子槽延伸至该第二面且在第二面外露,该一排第二接点排列位于该第二面。如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一排第一接点及一排第二接点符合USB3. 0规格。如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为一电连接公头,该壳体包括有一前金属壳及一塑胶外壳,该前金属壳框围且固定该第一、二绝缘座,该第一、二绝缘座的抵接部与该前金属壳抵接定位,该第一、二绝缘座位于该前金属壳内,该第一面与该前金属壳形成一套接槽;抑或该壳体为一金属壳,其将该第一、二绝缘座包覆于内,该第一面与该壳体形成一套接槽;抑或该壳体为一金属壳,其延伸至该第一绝缘座前端并包覆该第一绝缘座的两侧面及下面。如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为一电连接母座,该壳体为一金属壳,其将该第一、二绝缘座包覆于内,该第一面与该壳体形成一套接槽。如所述的电连接器,该一排第一接脚及该一排第二接脚分别连接一电连接线的多条电线,每一第一、二接脚包夹搭接一电线;抑或每一第一、二接脚刺破插接搭接一电线;抑或每一第一、二接脚焊接一电线;抑或该一排第二接脚较该一排第一接脚为高。如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第二端子的弹臂前端反折并设有一侧向凸出的限位凸部抑或第二接点后方的弹臂设有侧向凸出的限位凸部,该第二面的端子槽两侧形成卡面,该限位凸部卡限于该卡面;抑或该弹臂前端直接卡限于该第二绝缘座。如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为一电连接公头,该一排第一接脚后段及该一排第二接脚后段皆等高且电连接一电子模组,该一排第一接脚后段及该一排第二接脚后段皆设有一凸点而呈弹性接脚抑或呈水平接脚。如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第一、二绝缘座为塑胶材质,该第一、二面齐平抑或相互抵接抑或齐平且相互抵接。如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第一绝缘座的承载部设有两侧边而呈具有前边及二侧边的承载槽。如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第一、二绝缘座为前后卡合构造或上下卡合构造。如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为一电连接公头,其中该一排第一端子为4支,中间2支为一对讯号端子,二侧为一电源端子及一接地端子,该一排第二端子为5支,中间I支为一接地端子,该接地端子二侧分别为一对讯号端子;其中该一排第一端子及一排第二端子为高频传输信号排列结构,该一排第一端子的电源及接地端子的第一接脚分别设于该一排第二端子的二对讯号端子的第二接脚的外侧,且该一排第一端子的一对讯号端子的第一接脚分别设于该一排第二端子的二对讯号端子的第二接脚的内侧或分别设于该一排第二端子的接地端子的第二接脚的外侧。如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为一电连接母座,其中该一排第二端子为4支,中间2支为一对讯号端子,二侧为一电源端子及一接地端子,该一排第一端子为5支,中间I支为一接地端子,该接地端子二侧分别为一对讯号端子;其中该一排第一端子及一排第二端子为高频传输信号排列结构,该一排第二端子的电源及接地端子的第二接脚分别设于该一排第一端子的二对讯号端子的第一接脚的外侧,且该一排第二端子的一对讯号端子的第二接脚分别设于该一排第一端子的二对讯号端子的第一接脚的内侧或分别设于该一排第一端子的接地端子的第一接脚的外侧;抑或该一排第一端子的接地端子的延伸部宽度小于至少一讯号端子的延伸部宽度。如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第一绝缘座的第一面与承载部间形成一垂直于第一面的垂直面,该第一端子的延伸部设有垂直段配合该第一绝缘座的垂直面。如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为一电连接公头,其中该一排第一端子为4支,中间2支为 一对讯号端子,二侧为一电源端子及一接地端子,该一排第二端子为5支,该一排第一端子二侧的电源及接地端子的延伸部分别转折往外侧让开,使得该一排第一端子的延伸部与该一排第二端子的弹臂在俯视方向完全让开不重叠,该一排第二端子的弹臂上下弹动时不致碰触该一排第一端子;抑或该一排第二端子的接地端子的弹臂宽度小于至少一讯号端子的弹臂宽度。如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为一电连接公头,其中该一排第一端子为4支,中间2支为一对讯号端子,二侧为一电源端子及一接地端子,该一排第二端子为5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第一绝缘座,其前段设有一第一面,其后段设有一承载部,该承载部较该第一面凹陷,该第一绝缘座设有一排端子槽,该端子槽由承载部延伸至第一面且外露,该第一面与一对接的电连接器的接合面相面对;一第二绝缘座,其叠置于该第一绝缘座的承载部,其设有一排端子槽;一排第一端子,其组装于该第一绝缘座的一排端子槽,该第一端子由后而前设有一第一接脚、一第一固定部、一延伸部及一第一接点,该第一固定部与该第一绝缘座的端子槽固定,该一排第一接点排列位于该第一面,该一排第一接脚伸出第一绝缘座外;及一排第二端子,其组装于该第二绝缘座的一排端子槽,该第二端子由后而前设有一第二接脚、一第二固定部、一延伸部及一第二接点,该第二固定部与该第二绝缘座的端子槽固定,该一排第二接点排列位于该一排第一接点后方,该一排第二接脚伸出第二绝缘座外。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周贤
申请(专利权)人:蔡周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