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端线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40739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3 0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线端线夹,包括:导向杆(11);第一夹板(13),固定设置在导向杆(11)的第一端;第二夹板(30),沿导向杆(11)轴向可移动地套设在导向杆(11)上,第二夹板(30)与第一夹板(13)之间形成夹持导线的夹持口;用于限位第二夹板(30)的卡位件(20),卡位件(20)设置在第二夹板(30)远离第一夹板(13)的一侧并与第二夹板(30)抵接,卡位件(20)沿导向杆(11)轴向可移动地套设在导向杆(11)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线端线夹的夹持距离有限导致与导线接触不实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气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线端线夹
技术介绍
挂接地线(指临时接地线)是电气工作中常使用的一项重要安全技术措施,特别是在电气设备上进行检修时,只有做完挂接地线的安全措施后,才能被允许开始工作。接地线是保护检修人员不可缺少的安全屏障,其作用就是将大地的零点电位与电气设备相联接,使所检修的电气设备始终处于安全电位,防止突然来电对工作人员和设备的侵害,电流经过接地线短接直接流入大地。目前电力系统站、室内多使用平口螺旋式接地线,由导线端线夹、短路线、接地线、接线鼻、汇流夹、接地端线夹(或临时接地线)以及接地操作棒等组成。目前使用接地线时,由于电气设备的通电导线截面大小不同,接地线的导线端线夹的夹持距离有限导致与导线接触不实的问题;在操作接地线时,因夹持位置过窄导致导线端线夹无法夹持,从而提高了操作的困难程度;以及操作手柄为导电材料,突然来电则会对正在工作的人员造成危害或造成事故,具有使用安全系数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导线端线夹,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线端线夹的夹持距离有限导致与导线接触不实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导线端线夹,包括导向杆;第一夹板,固定设置在导向杆的第一端;第二夹板,沿导向杆轴向可移动地套设在导向杆上,第二夹板与第一夹板之间形成夹持导线的夹持口 ;用于限位第二夹板的卡位件,卡位件设置在第二夹板远离第一夹板的一侧并与第二夹板抵接,卡位件沿导向杆轴向可移动地套设在导向杆上。进一步地,第二夹板的第一端具有容纳导向杆的通孔,第二夹板通过通孔与导向杆套设配合。进一步地,导向杆和第一夹板为一体结构。进一步地,导向杆上具有螺纹段,卡位件为与螺纹段配合的螺母。进一步地,导线端线夹还包括与卡位件的外壁连接的操作把手。进一步地,操作把手呈L形。进一步地,操作把手为绝缘把手。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导线端线夹,包括导向杆;第一夹板,固定设置在导向杆的第一端;第二夹板,沿导向杆轴向可移动地套设在导向杆上,第二夹板与第一夹板之间形成夹持导线的夹持口 ;用于限位第二夹板的卡位件,卡位件设置在第二夹板远离第一夹板的一侧并与第二夹板抵接,卡位件沿导向杆轴向可移动地套设在导向杆上。导线端线夹通过卡位件带动第二夹板在导向杆上移动,当使用导线端线夹进行夹持导线时,将导线端线夹的夹持口卡入导线,通过卡位件带动第二夹板朝第一夹板移动,从而夹紧导线;由于本导线端线夹的导向杆最大长度为导线端线夹自身的长度,所以相比现有技术中的导线端线夹,本技术的导线端线夹的夹持口范围更大,夹持宽度更大,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线端线夹的夹持距离有限导致与导线接触不实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示出了本技术的导线端线夹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的导线端线夹包括导向杆11、第一夹板13、卡位件20和第二夹板30,第一夹板13固定设置在导向杆11的第一端,第二夹板30沿导向杆11轴向可移动地套设在导向杆11上,第二夹板30与第一夹板13之间形成夹持导线的夹持口 ;卡位件20用于限位第二夹板30,卡位件20设置在第二夹板30远离第一夹板13的一侧并与第二夹板30抵接,卡位件20沿导向杆11轴向可移动地套设在导向杆11上。本实施例的导线端线夹通过卡位件20带动第二夹板30在导向杆11上移动,当使用导线端线夹进行夹持导线时,将导线端线夹的夹持口卡入导线,通过卡位件20带动第二夹板30朝第一夹板13移动,从而夹紧导线;由于本导线端线夹的导向杆11最大长度为导线端线夹自身的长度,所以相比现有技术中的导线端线夹,本实施例的导线端线夹的夹持口范围更大,夹持宽度更大,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线端线夹的夹持距离有限导致与导线接触不实的问题。其中,优选地,本实施例的第二夹板30的第一端具有容纳导向杆11的通孔,第二夹板30通过通孔与导向杆11套设配合;导向杆11和第一夹板13为一体结构。优选地,导向杆11上具有螺纹段,卡位件20为与螺纹段配合的螺母。这样设置可通过螺母旋转来进行对第二夹板30的锁紧或变松,螺纹配合使夹持过程更加稳定,且不易出现夹持松弛的情况,避免了接触不实的问题。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导线端线夹还包括呈L形的操作把手21,操作把手21与螺母的外壁连接,操作把手21设置为绝缘把手。这样设置,在螺母拧紧拧松过程用力小,操作方便,其中绝缘把手增加了操作时的安全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导线端线夹,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向杆(11); 第一夹板(13),固定设置在所述导向杆(11)的第一端; 第二夹板(30 ),沿所述导向杆(11)轴向可移动地套设在所述导向杆(11)上,所述第二夹板(30)与第一夹板(13)之间形成夹持导线的夹持口 ; 用于限位所述第二夹板(30)的卡位件(20),所述卡位件(20)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板(30)远离所述第一夹板(13)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夹板(30)抵接,所述卡位件(20)沿所述导向杆(11)轴向可移动地套设在所述导向杆(11)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线端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板(30)的第一端具有容纳所述导向杆(11)的通孔,所述第二夹板(30)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导向杆(11)套设配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线端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11)和所述第一夹板(13)为一体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线端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11)上具有螺纹段,所述卡位件(20)为与所述螺纹段配合的螺母。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线端线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卡位件(20)的外壁连接的操作把手(2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线端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把手(21)呈L形。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导线端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把手(21)为绝缘把手。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导线端线夹,包括导向杆(11);第一夹板(13),固定设置在导向杆(11)的第一端;第二夹板(30),沿导向杆(11)轴向可移动地套设在导向杆(11)上,第二夹板(30)与第一夹板(13)之间形成夹持导线的夹持口;用于限位第二夹板(30)的卡位件(20),卡位件(20)设置在第二夹板(30)远离第一夹板(13)的一侧并与第二夹板(30)抵接,卡位件(20)沿导向杆(11)轴向可移动地套设在导向杆(11)上。本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线端线夹的夹持距离有限导致与导线接触不实的问题。文档编号H01R4/48GK202564587SQ20122019645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线端线夹,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杆(11);第一夹板(13),固定设置在所述导向杆(11)的第一端;第二夹板(30),沿所述导向杆(11)轴向可移动地套设在所述导向杆(11)上,所述第二夹板(30)与第一夹板(13)之间形成夹持导线的夹持口;用于限位所述第二夹板(30)的卡位件(20),所述卡位件(20)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板(30)远离所述第一夹板(13)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夹板(30)抵接,所述卡位件(20)沿所述导向杆(11)轴向可移动地套设在所述导向杆(11)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萱吴天齐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电力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