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少梅专利>正文

储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34223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3 04:00
一种储针器,由质硬防锐器塑料制成,其不同之处在于塑料上盖(3)的中央为圆形孔洞(1)连通长方形(2)的结构形式,形成如乒乓球拍的形状;塑料上盖(3)与储针桶体(4)旋紧,因而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可重复使用、能增加医务人员使用安全度,减少使用中医源性感染的发生,能提高医务人员自身安全性,特别适合于医疗行业使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临床应用的储针器。技术背景目前,临床上输血、抽血、肌肉注射以及静脉输液等的针头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在医疗垃圾中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易引起损伤性感染;在临床工作中如将针冒再套回针头上,易刺伤操作者引起医源性感染,能引发传染性疾病,甚至对生命造成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可重复使用、能增加医务人员使用安全度,减少使用中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提高医务人员自身安全性的一种储针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储针器,由质硬防锐器塑料制成,其特征在于塑料上盖的中央为圆形孔洞连通长方形的结构形式,形成如乒乓球拍的形状,塑料上盖与储针桶体旋紧。本技术一个最佳实施方案塑料上盖的中央为圆形孔洞连通长方形的结构形式。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采用塑料上盖的中央为圆形孔洞连通长方形的结构形式,使其形成如乒乓球拍的形状,塑料上盖与储针桶体旋紧,因而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使用安全,消毒后可重复使用。由于只需将针头与针管接头处自圆形孔洞滑行至长方形处,轻轻向上用力提拉针管,即可将针头放于储针器内,不需用手接触针头,防止了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提高了医务人员自身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为本技术具体结构示意图I、圆形孔洞2、长方形3、塑料上盖4、储针桶体具体实施方式 塑料上盖3储针桶体4采用质硬防锐器塑料制成,塑料上盖3为圆形,直径为15厘米,厚度为2毫米,其四周通过螺丝口与储针桶体4旋紧,储针桶体4为防锐器塑料桶,在塑料上盖3的中央留出直径为7厘米的圆形孔洞1,可将头皮针放入,圆形孔洞I连通一宽4毫米长3厘米的长方形2,用于在此将针头与针体分开。使用后、或其内容物超过容器的2/3时,应将上盖3与储针桶体4分开,将针头无害化处理或焚烧,将该容器放入消毒液中浸泡2-3小时,取出晾干,可重复使用。权利要求1.一种储针器,由质硬防锐器塑料制成,其特征在于塑料上盖(3)的中央为圆形孔洞(I)连通长方形(2)的结构形式,塑料上盖(3)与储针桶体(4)旋紧。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储针器,其塑料上盖(3)上的圆形孔洞(I)与长方形(2)形成如乒乓球拍的形状。专利摘要一种储针器,由质硬防锐器塑料制成,其不同之处在于塑料上盖(3)的中央为圆形孔洞(1)连通长方形(2)的结构形式,形成如乒乓球拍的形状;塑料上盖(3)与储针桶体(4)旋紧,因而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可重复使用、能增加医务人员使用安全度,减少使用中医源性感染的发生,能提高医务人员自身安全性,特别适合于医疗行业使用。文档编号B65D85/24GK202558071SQ201220200640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日专利技术者赵海燕, 王淑兰, 王志欣, 杨少梅, 王杰欣 申请人:杨少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储针器,由质硬防锐器塑料制成,其特征在于塑料上盖(3)的中央为圆形孔洞(1)连通长方形(2)的结构形式,塑料上盖(3)与储针桶体(4)旋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海燕王淑兰王志欣杨少梅王杰欣
申请(专利权)人:杨少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