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路切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31581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3 02:55
一种水路切换结构,其包括底座、上盖、分水体、推杆组及复位弹簧;底座与上盖形成过水腔,分水体与复位弹簧置于该过水腔中,推杆组下部与复位弹簧接触,上部是穿过分水体及上盖的中部而凸伸于上盖之外;其中上盖设有至少两个出水口,过水腔侧面设有一进水口,上盖中部形成定位部;分水体包括具有分水口的分水片及在分水片下部形成的叶片,在分水片上表面还设有上盖出水口的密封片,另在分水体中部设有与上盖定位部配合的配合部;推杆组下部形成端面与复位弹簧配合的同时挂持分水体,令分水体的分水片与上盖接触抵靠,推杆组近中部设有与分水体活动接触的推块。利用水流驱动分水体叶片实现分水体转动以切换分水口,大大简化了水路切换结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出水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出水装置的水路切换结构
技术介绍
常用于水路切换以实现不同出水状态的出水装置多使用于淋浴用的花洒结构中或是厨房用的移动式喷枪或厨房花洒上。而目前花洒或移动式喷枪或厨房花洒已不再是仅出单一水花的功能,其通过面盖中不同进水腔配合不同出水孔可以形成多种水花功能,如气泡水、按摩水或是花洒水等等。而各种出水的选择是通过旋转出水装置的面盖带动其中的分水体转动,以令水流通过出水装置分水体的不同进水孔进入面盖不同的进水腔而实现切换,如此切换结构在使用时必须双手同时操作方可实现,而且握持面盖的手部必然会接触到水流,因而操作中会存在切换不便、费力等较多的缺陷。 因此便出了单手按压切换水路的控制机构,但是该机构除按压部件外,还需要设置驱动机构才可以令分水片进行转动,因此存在部件繁琐,机构复杂之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手实现切换且结构简单、操作省力便捷的水路切换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水路切换结构,其包括底座、上盖、分水体、推杆组及复位弹簧;底座与上盖形成过水腔,分水体与复位弹簧置于该过水腔中,推杆组下部与复位弹簧接触,上部是穿过分水体及上盖的中部而凸伸于上盖之外;其中上盖设有至少两个出水口,而过水腔的侧面设有一进水口,上盖中部形成定位部;分水体包括具有分水口的分水片及在分水片下部形成的叶片,同时在分水片上表面还设有上盖出水口的密封片,另在分水体中部设有与上盖定位部配合的配合部;推杆组下部形成端面与复位弹簧配合的同时挂持分水体,令分水体的分水片与上盖接触抵靠,推杆组近中部设有与分水体活动接触的推块。所述过水腔的进水口为切向进水口。所述底座一具有容腔的座体,在底座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口。所述上盖为一封盖底座的盖子,中心设有供推杆组穿过的切换孔,在切换孔的周缘设有至少两个出水口,在切换孔内壁上均布有至少三个凸肋,各凸肋之间形成推杆组的导向槽,各凸肋向上盖下表面延伸出凸齿,此处的凸齿便形成了上盖的定位部。所述各凸齿的顶面设为同向的斜导面。所述上盖各出水口的出水端位于上盖的侧边,即在上盖顶面上开设有与各出水口相通的缺槽,并配合一封水盖而形成出水端,封水盖上亦设有供推杆组穿过的穿孔,并在该穿孔与上盖之间设有密封垫。所述上盖下表面的出水口周边设有凸筋。所述分水体的中心设置供推杆组穿过的配合孔,在配合孔内壁的上部对应上盖的各凸齿之间的导向槽成型有凸块,此处的各凸块便形成了分水体的配合部。所述各凸块的内表面形成弧形面。所述推杆组包括一外推杆及与一内推杆,其中外推杆下端伸置在上盖的切换孔中,并在周缘上对应切换孔的各导向槽形成有配合于各导槽向中的推块,外推杆后部伸置于上盖之外;内推杆下端形成一外径与分水体配合孔内径相适配的端面,在端面上部形成轴柱,该轴柱的外径与分水体配合孔中各凸块围成的内径相适配,外推杆底部配合内推杆的顶部。所述外推杆的底端中心形成有配合内推杆的沉孔,则在内推杆顶部形成缩颈头恰伸置于外推杆的沉孔中。所述外推杆与内推杆为一体结构。所述复位弹簧为一上小下大的倒锥形弹簧,在该底座底部中心形成限位复位弹簧底部的环形凸垣,而推杆组端面周缘向下延伸有限位复位弹簧顶部的凸缘。·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通过按压推杆组令具有叶片的分水体脱离上盖的定位部,利用水流对具有叶片的分水体进行驱动而达到转动切换出水口的功能;松释对推杆组的推压力时,在复位弹簧的复位力作用下令分水体重新顶靠于上盖上,同时与上盖的定位部配合回复至初始状态,亟待下一次的水路切换,因此本技术利用具有叶片的分水体进行驱动而达到转动切换出水口的功能,相对现有技术中专设的驱动机构,大大简化了水路切换结构,并具有操作省力、便捷的功效。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前视角度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后视角度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组合剖视图(常态);图4是本技术的组合剖视图(切换中)。具体实施方式配合图I至图4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水路切换结构,其包括底座I、上盖2、分水体3、推杆组4及复位弹簧5 ;底座I与上盖2形成过水腔,分水体3与复位弹簧5置于该过水腔中,而推杆组4下部与复位弹簧5接触,而上部是穿过分水体3、上盖2而凸伸于上盖2之外。该底座I为一具有容腔11的座体,该容腔11的底部中心形成环形凸垣12以用于限位复位弹簧5 ;另在底座I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口 13,该进水口 13为沿容腔11侧壁的切向进水口。该上盖2为一封盖底座I容腔11的盖子,下表面自下向上形成有一沉座21,该沉座21的中心设有供推杆组4穿过的切换孔22 ;而在沉座21中并在切换孔22的周缘设有至少两个出水口 23,此实施例中两个出水口 23的出水端位于上盖2的侧边,即在上盖2顶面上开设有与两个出水口 23相通的缺槽231,并配合一封水盖24而形成出水端,封水盖24上亦设有供推杆组4穿过的穿孔241,并在该穿孔241与上述切换孔22之间设有密封垫6 ;在沉座21中的两个出水口 23周边设有凸筋231 ;另在切换孔22的内壁上均布有至少三个凸肋221,各凸肋221之间便形成推杆组4的导向槽222,各凸肋221向上盖2的沉座21中延伸出凸齿223,各凸齿223的顶面设为同向的斜导面224,此处的凸齿223便形成了上盖2的定位部。该分水体3包括一活动容置于上盖2沉座21中的分水片31,及分水片31下表面向下延伸成型的叶片32,在分水体3的中心设置供推杆组4穿过的配合孔33,该配合孔33内径与上述上盖2切换孔22的内径相同,并在配合孔33内壁的上部对应上盖2的各导向槽22成型有凸块331,以令分水体3的分水片31抵靠在上盖2的沉座21中时,各凸块331恰嵌置于各凸齿223之间,在各凸块331的内表面形成弧形面332,而各凸块331顶部向同一侧面形成斜面333,此处的各凸块331便形成了分水体3的配合部;在分水片31上对应上盖2两个出水口 23的位置形成有两个分水口 311,同时在该分水口 311的同一周径处还设有一对应出水口 23大小的密封片312,由于此实施例中上盖2的切换孔22是形成三个凸 肋211,则两个出水口 23之间的夹角应设为60度(或300度),因此该分水片31的两个分水口 311与一个密封片312在同一圆周上呈均布设置。该推杆组4包括一外推杆41及一内推杆42,其中外推杆41为一杆体,其下端是伸置在上盖2的切换孔22中,并在周缘上对应切换孔22的各导向槽22形成有推块411,即各推块411是配合于各导向槽22中,而外推杆41的后部是套置密封垫6而伸置于上盖2之外与出水装置的按钮配合;另在外推杆41的底端中心形成有配合内推杆42的沉孔412。内推杆42下端形成一外径与分水体3配合孔33内径相适配的端面421,该端面421的周缘向下延伸有凸缘422以限位复位弹簧5,在端面421上部形成轴柱423,该轴柱423的外径与分水体3配合孔33中各凸块331围成的内径相适配,在轴柱423的上端形成缩颈头424恰伸置于外推杆41的沉孔412中。当然,该外推杆41与内推杆42亦可直接形成为一体的结构。该复位弹簧5为一上小下大的倒锥形弹簧,如此设置是令机构更加平稳。配合图3所示,本技术的水路切换结构组装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路切换结构,其包括底座、上盖、分水体、推杆组及复位弹簧;底座与上盖形成过水腔,分水体与复位弹簧置于该过水腔中,推杆组下部与复位弹簧接触,上部是穿过分水体及上盖的中部而凸伸于上盖之外;其特征在于:上盖设有至少两个出水口,而过水腔的侧面设有一进水口,上盖中部形成定位部;分水体包括具有分水口的分水片及在分水片下部形成的叶片,同时在分水片上表面还设有上盖出水口的密封片,另在分水体中部设有与上盖定位部配合的配合部;推杆组下部形成端面与复位弹簧配合的同时挂持分水体,令分水体的分水片与上盖接触抵靠,推杆组近中部设有与分水体活动接触的推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锦华陈慧郑伯福
申请(专利权)人:伟特厦门淋浴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