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卢建宗专利>正文

包覆式雨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28622 阅读:2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3 0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包覆式雨伞,主要包括一伞柱、一开合装置、一伞骨组及一伞面,该开合装置系套设结合于该伞柱,该伞骨组是结合于该伞柱的顶部并向下与朝平行该伞柱的方向延伸,并可收合地连接于该开合装置,该伞骨组包括一第一伞骨单元及第二伞骨单元,该第一伞骨单元之长度大于该第二伞骨单元,该伞面呈安全帽状并覆盖结合于该伞骨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较长的该第一伞单元,能够有效地遮蔽侧边及后方的雨水,并且有安帽造型的雨伞,象征保护及安全的感觉。(*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雨伞,尤其是一种包覆式雨伞
技术介绍
一般习用的雨伞是具有圆弧型的伞面,一般在使用时通常举高并遮挡在头部上方的位置,使得人体肩部以上的部位不会被雨水淋湿,但由于下雨时常常伴随着强风吹袭雨水,当雨水的方向稍微改变,即便是举着雨伞仍旧不易遮挡住两肩侧边及背部的位置,遮蔽效果并不好,而有时在风力较强的状况,甚至会把习用的雨伞吹到伞面外翻的情况,对使用者而言相当的麻烦,实有改善之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习用的雨伞遮蔽效果较差及容易被强风吹翻的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覆式雨伞,其具有加强的伞骨及包覆式的伞面,能够包覆住人体肩部以上的部位,使雨水不易溅入淋湿,具有更佳的遮蔽性。本技术所运用的技术手段是在于提供一种包覆式雨伞,包括一伞柱;一开合装置,其系套设结合于该伞柱,并具有复数个间隔环绕设置的支撑杆;一伞骨组,其包括第一伞骨单元及第二伞骨单元,该第一伞单元及该第二伞单元之顶部是依序环绕连接于该伞柱的顶部,该第一伞骨单元是具有三支以上的伞骨,该第二伞骨单元是具有两支以上的伞骨,且该第一伞骨单元的长度是长于该第二伞骨单元,各伞骨是相对应地连接结合于各支撑杆;—伞面,其包括有一观视面、两个连接面及一遮盖面,该观视面是对应并覆盖结合于该第二伞单元之伞骨的外侧缘,于该第二伞骨单元与该第一伞骨单元的交接处是分别连接结合该两连接面,该两连接面是分别一体连接于该观视面的两侧边,该遮盖面是对应并连接结合于该第一伞骨单元之伞骨的外侧缘,该遮盖面的两侧边是分别一体连接于该两连接面的侧边,该遮盖面呈凸出状且于该观视面呈凹陷状。前述之包覆式雨伞,其中该伞骨组之该第一伞骨单元是具有七支伞骨,该第二伞骨单元是具有三支伞骨。本技术利用所提供的包覆式雨伞,可以获得的功效增进包括I.本技术具有长度较习用雨伞更长的伞骨以及环围包覆住人体肩部以上部位的伞面,使大雨来袭时能够有效地遮蔽避免雨水溅入,并且不易被强风吹袭而外翻,相当地具有实用性。2.本技术的伞面是设计成安全帽造型,具有象征保护及安全感的意象,除了具有保护效果之外,更增添了些许的趣味。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收合状态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开启状态的立体外观图。图3为本技术的伞柱、开合装置及伞骨组的立体外观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实施正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实施侧视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 伞柱20开合装置21支撑杆30伞骨组31第一伞骨单元 32第二伞骨单元40伞面41观视面42连接面43遮盖面A遮蔽空间B使用者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详细了解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及实用功效,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来实施,更进一步以如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是一种包覆式雨伞,请参阅图I及图2的较佳实施例,其包括一伞柱10、一开合装置20、一伞骨组30及一伞面40。如图2所示,该伞柱10系直立柱状并且具有一握柄;该开合装置20系套设结合于该伞柱10,并具有复数个间隔环绕设置的支撑杆21 ;该伞骨组30是于该伞柱10的顶部间隔环绕设置,并朝着与该伞柱10平行的方向向下延伸至该伞柱10约三分之二的长度,且相对应地连接结合于各支撑杆21,当该开合装置20于该伞柱10上下滑移作动时,各支撑杆21能够向外推出并支撑住该伞骨组30,将该伞骨组30撑开固定;该伞骨组30是包括有一第一伞骨单元31及一第二伞骨单元32,于本实施例中,该伞骨组30较佳的配置是该第一伞骨单元31是具有七支伞骨,该第二伞骨单元32是具有三支伞骨,该第一伞单元31及该第二伞单元32之顶部是依序环绕连接于该伞柱10的顶部,且该第一伞骨单元31的长度是长于该第二伞骨单元32。如图I所示,该伞面40是包覆于该伞骨组30的外侧面,并以缝线缠绕固定至各伞骨,该伞面40是包括有一观视面41、两个连接面42及一遮盖面43,该观视面41的长度是相对应于该二伞骨单元32的长度,并覆盖结合于该第二伞单元32的伞骨的外侧缘,于该第二伞骨单元32与该第一伞骨单元31的交接处是分别连接结合并覆盖该两连接面42,该两连接面42是分别一体连接于该观视面41的两侧边,该两连接面42是于底边呈现连接高低不同的伞骨的弧线,该遮盖面43的是连接结合于该第一伞骨单元31的伞骨的外侧缘,并于该遮盖面43的两侧侧边分别一体连接结合于该两连接面42,该遮盖面43的长度是长于该观视面41,并相对应于该第一伞骨单元31的长度,使该伞面40的一侧外周面形成呈凹陷状的开口,且该伞面40是呈安全帽形状,使该伞面40能够拘束并环围该伞骨组30的外周面以形成朝下开放的一遮蔽空间A,避免雨水溅入伞内。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系如图3及图4所示,当一使用者B将本技术撑起至开合状态时,该使用者B能够躲入该遮蔽空间A中避免被雨水淋湿,由于本技术之该伞面40系为包覆式,并且该第一伞骨单元31之长度长于该第二伞骨单元32,使该伞面40足以覆盖至该使用者B的肩部及背部的位置,当该使用者B遭遇大雨时,于肩部的两侧及背部都不易被溅湿,而且该使用者B能够藉由该伞面40所产生的凹陷部位观视前方,以便于行走时不会与人擦撞,相当的便利实用,并且本技术的外观系呈现安全帽的外形,在感官上系象征保护及安全的意象,当该使用者B撑起本技术时有如头上戴着一顶安全帽,外形极具趣味性,使本技术更为独特。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技术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技术所揭示
技术实现思路
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特征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包覆式雨伞,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伞柱; 一开合装置,套设结合于所述伞柱,并具有复数个间隔环绕设置的支撑杆; 一伞骨组,其包括第一伞骨单元及第二伞骨单元,所述第一伞骨单元及所述第二伞骨单元之顶部是依序环绕连接于所述伞柱的顶部,所述第一伞骨单元是具有三支以上的伞骨,所述第二伞骨单元是具有两支以上的伞骨,且所述第一伞骨单元的长度是长于所述第二伞骨单元,各伞骨是相对应地连接结合于各支撑杆; 一伞面,其包括有一观视面、两个连接面及一遮盖面,所述观视面是对应并覆盖结合于所述第二伞单元之伞骨的外侧缘,所述第二伞骨单元与所述第一伞骨单元的交接处是分别连接结合所述两连接面,所述两连接面是分别一体连接于所述观视面的两侧边,所述遮盖面是对应并连接结合所述第一伞骨单元之伞骨的外侧缘,所述遮盖面的两侧边是分别一体连接于所述两连接面的侧边,所述伞面的所述遮盖面呈凸出状,所述观视面呈凹陷状。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包覆式雨伞,其中所述伞骨组的所述第一伞骨单元具有七支伞骨,所述第二伞骨单元具有三支伞骨。专利摘要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包覆式雨伞,主要包括一伞柱、一开合装置、一伞骨组及一伞面,该开合装置系套设结合于该伞柱,该伞骨组是结合于该伞柱的顶部并向下与朝平行该伞柱的方向延伸,并可收合地连接于该开合装置,该伞骨组包括一第一伞骨单元及第二伞骨单元,该第一伞骨单元之长度大于该第二伞骨单元,该伞面呈安全帽状并覆盖结合于该伞骨组;本技术具有较长的该第一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覆式雨伞,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伞柱;一开合装置,套设结合于所述伞柱,并具有复数个间隔环绕设置的支撑杆;一伞骨组,其包括第一伞骨单元及第二伞骨单元,所述第一伞骨单元及所述第二伞骨单元之顶部是依序环绕连接于所述伞柱的顶部,所述第一伞骨单元是具有三支以上的伞骨,所述第二伞骨单元是具有两支以上的伞骨,且所述第一伞骨单元的长度是长于所述第二伞骨单元,各伞骨是相对应地连接结合于各支撑杆;一伞面,其包括有一观视面、两个连接面及一遮盖面,所述观视面是对应并覆盖结合于所述第二伞单元之伞骨的外侧缘,所述第二伞骨单元与所述第一伞骨单元的交接处是分别连接结合所述两连接面,所述两连接面是分别一体连接于所述观视面的两侧边,所述遮盖面是对应并连接结合所述第一伞骨单元之伞骨的外侧缘,所述遮盖面的两侧边是分别一体连接于所述两连接面的侧边,所述伞面的所述遮盖面呈凸出状,所述观视面呈凹陷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建宗
申请(专利权)人:卢建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