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23530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9 05:38
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其包括:多个太阳能电池,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中的每个包括基板和定位在所述基板上的电极部分;互连器,其用于将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中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彼此电连接;和导电粘合剂膜,其定位在所述电极部分和所述互连器之间。所述导电粘合剂膜将每个太阳能电池的所述电极部分电连接到所述互连器。所述导电粘合剂膜包括在所述导电粘合剂膜、所述电极部分和所述互连器的叠置区域中具有第一厚度的树脂,并且所述导电粘合剂膜具有分散在所述树脂中且具有不规则形状的导电颗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其中使用互连器将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彼此电连接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技术介绍
使用光电转换效应将光能转换成电能的太阳能发电已经广泛用作获得环保型能量的方法。由于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提高,已在诸如房子之类的处所中安装了使用多个太阳能模块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在太阳能电池模块中,通过以下方式将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力输出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外部将与各太阳能电池的阳极和阴极连接的导电元件(例如,互连器)连接到引线 以将导电元件延伸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外部,并且将引线连接到接线盒以通过接线盒的电源线提取电流。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一个方面,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其包括多个太阳能电池,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中的每个包括基板和定位在所述基板上的电极部分;互连器,其被配置为将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中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彼此电连接;和导电粘合剂膜,其定位在每个太阳能电池的所述电极部分和所述互连器之间,所述导电粘合剂膜将每个太阳能电池的所述电极部分电连接到所述互连器。所述导电粘合剂膜包括在所述导电粘合剂膜、所述电极部分和所述互连器的叠置区域中具有第一厚度的树脂,并且所述导电粘合剂膜具有分散在所述树脂中的多个导电颗粒,其中,所述导电颗粒中的每个均具有不规则形状。所述导电颗粒可以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厚度的厚度。其它导电颗粒具有小于所述第一厚度的厚度,并且所述第一厚度是至少两个叠置的导电颗粒的厚度之和。所述互连器和所述电极部分之间的距离保持为所述第一厚度。所述基板可以具有大约为80 ii m至180 ii m的厚度。 所述树脂的所述第一厚度大约为3 y m至15 y m,并且所述导电颗粒的厚度大约为3 u m M 15 y m。所述导电颗粒可以由圆形或椭圆形的涂覆有金属的树脂颗粒形成,所述树脂颗粒含有从铜(Cu)、银(Ag)、金(Au)、铁(Fe)、镍(Ni)、铅(Pb)、锌(Zn)、钴(Co)、钛(Ti)和镁(Mg)之中选择的至少一种金属作为主要成分。当所述导电颗粒由圆形或椭圆形的涂覆有金属的树脂颗粒形成时,可以用涂覆有金属的树脂颗粒的直径或涂覆有金属的树脂颗粒在短轴方向上的直径来表示所述导电颗粒的厚度。所述导电颗粒可以由原子团(radical)金属颗粒形成,所述原子团金属颗粒含有从铜(Cu)、银(Ag)、金(Au)、铁(Fe)、镍(Ni)、铅(Pb)、锌(Zn)、钴(Co)、钛(Ti)和镁(Mg)之中选择的至少一种金属作为主要成分。所述原子团金属颗粒可以表示其中多个突起物不均匀地形成在具有球状形状的金属颗粒的表面上的颗粒。当所述导电颗粒由原子团金属颗粒形成时,可以用从将形成在金属颗粒表面上的多个突起物的端部彼此连接的虚线所限定的球状形状测得的最短直径来表示导电颗粒的厚度。当至少两个原子团金属颗粒堆叠时,可以用至少两个原子团金属颗粒的最短直径之和来表示导电颗粒的厚度。 根据上述构造,导电颗粒直接接触互连器和电极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导电颗粒中的一些可以嵌入互连器和电极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因此,因为电极部分收集的载流子通过导电颗粒直接迁移到互连器,所以提高了电流传输效率。互连器可以包括导电金属和焊料,所述导电金属由含有等于或小于大约IOOOppm的铅(Pb)的无铅材料形成,所述焊料由涂覆在所述导电金属的表面上的含铅材料形成。另选地,所述互连器可以仅包括由含有等于或小于大约IOOOppm的铅(Pb)的无铅材料形成的导电金属。所述电极部分的表面可以是平坦表面或者具有多个不平坦部分的不平坦表面。所述电极部分可以包括定位在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多个第一电极。在这种情形下,所述导电粘合剂膜定位在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交叉的方向上,并且覆盖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中的每个的上表面和两侧以及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之间的间隔的一部分。在所述导电粘合剂膜和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之间的非叠置区域中,所述树脂可以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所述导电颗粒的厚度可以小于所述第二厚度。所述电极部分可以包括定位在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多个第一电极以及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交叉的多个第一电极集流器。在这种情形下,所述导电粘合剂膜在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集流器平行的方向上定位在所述多个第一电极集流器上。所述电极部分可以包括定位在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上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可以形成在所述基板的整个第二表面上或者可以形成在所述基板的整个第二表面上除了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表面的边缘之外。在这种情形下,所述导电粘合剂膜直接接触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电极部分可以包括定位在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上的第二电极和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的第二电极集流器。在这种情形下,所述导电粘合剂膜直接接触所述第二电极集流器。根据上述构造,移动到所述电极部分(例如,第一电极、第一电极集流器、第二电极或第二电极集流器)的载流子通过导电粘合剂的导电颗粒迁移到互连器。在这种情形下,因为导电颗粒嵌入在互连器中,所以导电颗粒和互连器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因此,电流传输效率和可靠性提高。另外,因为使用的是导电粘合剂膜,所以可以在低温下执行固定(tabbing)工艺。在等于或高于220°C的温度下,执行通过使用助焊剂的焊接方法的相关技术的固定工艺。另一方面,因为使用导电粘合剂膜的固定工艺不使用焊接方法而是使用接合方法,所以可以在等于或低于大约180°C的温度下执行固定工艺。因此,与相关技术的固定工艺相t匕,可以极大地减少固定工艺中产生的基板翘曲现象。例如,在使用热空气熔化助焊剂的相关技术的固定工艺中,当基板的厚度大约为200i!m时,基板的翘曲量等于或大于大约2. 1mm。另一方面,在使用导电粘合剂膜的固定工艺中,基板的翘曲量大约为0. 5mm。可以用基板的第二表面的中间部分和外围部分的高度差来表示基板的翘曲量。随着基板的厚度减小,基板的翘曲量增大。例如,在相关技术的固定工艺中,基板的厚度大约为80 ym,基板的翘曲量等于或大于大约14mm。另一方面,在使用导电粘合剂膜的固定工艺中,基板的翘曲量大约为1.8mm。当基板的翘曲量超过预定值(例如,大约2. 5mm)时,在随后的层压工艺中,在基板中产生裂缝或者在太阳能电池模块中产生气泡。因此,在使用相关技术的固定工艺制造的相关技术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中,不可能使用薄基板。另一方面,与相关技术的固定工艺相比,使用导电粘合剂膜的固定工艺可以极大地减小基板的翘曲量。因此,太阳能电池模块可以使用薄基板。例如,可以通过使用导电粘合剂膜的固定工艺来制造具有大约为80lim至180 ii m的厚度的基板。因此,因为基板的厚度减小,所以可以降低材料成本。在相关技术的固定工艺中,在电极部分和互连器之间的界面处可能出现裂缝,或者在互连器的焊料内部可能出现多种材料之间的剥脱现象。因此,可能降低相关技术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输出。另一方面,由于使用导电粘合剂膜的固定工艺,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提高了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可靠性。另外,因为在使用导电粘合剂膜的固定工艺中不使用助焊剂,所以可以均匀保持粘合强度并且可以防止或减少误对准现象。因此,可以防止或减少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输出降低。附图说明附图被包括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并入且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图I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包括:多个太阳能电池,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中的每个包括基板和定位在所述基板上的电极部分;互连器,所述互连器被配置为将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中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彼此电连接;以及导电粘合剂膜,所述导电粘合剂膜定位在每个太阳能电池的电极部分以及所述互连器之间,所述导电粘合剂膜被配置为将每个太阳能电池的所述电极部分电连接到所述互连器,所述导电粘合剂膜包括在所述导电粘合剂膜、所述电极部分和所述互连器的叠置区域中具有第一厚度的树脂,并且所述导电粘合剂膜具有分散在所述树脂中的多个导电颗粒,其中,所述导电颗粒中的每个均具有不规则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钟泾金泰润李恩珠文世泳俞在民禹泰基
申请(专利权)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