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及其导光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21728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9 0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器及其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一导光层、一反射层以及一中介层。导光层包括一第一上表面以及一第一下表面,该第一上表面上形成有一导光层微结构,该导光层具有一导光层折射率。反射层包括一第二上表面以及一第二下表面,该第二下表面上形成有一反射层微结构,该反射层具有一反射层折射率。中介层夹设于该导光层与该反射层之间,并接触该第一下表面以及该第二上表面,该中介层具有一中介层折射率,该中介层折射率小于该导光层折射率以及该反射层折射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导光板,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于显示器的导光板。
技术介绍
参照图1,其是显示现有的导光板I以及光源2。导光板I包括一第一表面11以及一第二表面12,该第一表面11相反于该第二表面12。第一表面11上形成有第一微结构。第二表面12上形成有第二微结构。第一表面11上的第一微结构用于控制光线的均匀度。第二表面12上的第二微结构用于控制光线的集中方向。在现有技术中,光源2所提供的光线主要均靠第二表面12上的第二微结构反射,以控制光线的集中方向。然,由于导光板I上的微结构主要以射出成形的方式形成,其结构较为简单,功能较差,因此第二表面12上的第二微结构并无法充分的将光源2所提供的光线准直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即为了欲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导光板,包括一导光层、一反射层以及一中介层。导光层包括一第一上表面以及一第一下表面,该第一上表面相反于该第一下表面,该第一上表面上形成有一导光层微结构,其中,该导光层具有一导光层折射率。反射层包括一第二上表面以及一第二下表面,该第二上表面相反于该第二下表面,该第二下表面上形成有一反射层微结构,其中,该反射层具有一反射层折射率。中介层夹设于该导光层与该反射层之间,并接触该第一下表面以及该第二上表面,其中,该中介层具有一中介层折射率,该中介层折射率小于该导光层折射率以及该反射层折射率。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由于将折射率较低的中介层设于该导光层以及反射层之间,因此中介层部分分担了控制光线的方向的功能,因而,即使反射层微结构的结构简单,也能提供足够的光线准直化功能。附图说明图I是显示现有的导光板以及光源;图2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显示器;以及图3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显示器。附图标号I 导光板2 光源11 第一表面12 第二表面100、200 显示器101 光线IO2 法线110 光源120 增亮片130、130’ 导光板131 导光层1311 第一上表面1312 第一下表面1313 导光层微结构1314 导光层三角棱柱 1315 导光层棱柱斜面132 反射层1321 第二上表面1322 第二下表面1323 反射层微结构1324 反射层三角棱柱1325 反射层棱柱斜面133 中介层134 反射涂层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2,其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显示器100,包括光源110、增亮片120以及导光板130。导光板130包括一导光层131、一反射层132以及一中介层133。导光层131包括一第一上表面1311以及一第一下表面1312,该第一上表面1311相反于该第一下表面1312,该第一上表面1311朝向该增亮片120,该第一上表面1311上形成有一导光层微结构1313,用于控制光线的均匀度,其中,该导光层131具有一导光层折射率。反射层132包括一第二上表面1321以及一第二下表面1322,该第二上表面1321相反于该第二下表面1322,该第二下表面1322上形成有一反射层微结构1323,用以控制光线的集中方向,其中,该反射层具有一反射层折射率。中介层133夹设于该导光层131与该反射层132之间,并接触该第一下表面1312以及该第二上表面1321,其中,该中介层133具有一中介层折射率n2,该中介层折射率112小于该导光层折射率Ii1以及该反射层折射率Ii1。在此实施例中,该导光层131以及该反射层132的材质均为压克力(PMMA),该中介层133的材质为铁氟龙(Teflon)或是折射率为I I. 48的材质。该中介层133的材质会小于导光层及反射层的折射率(该中介层的材质折射率为I I. 48)。导光层的厚度至少需大于光源110 (LED chip)的大小,该反射层及该中介层的厚度均介于0. 2毫米 10毫米。参照图2,该光源110提供一光线101,该光线101从该光源110进入该导光层131。由于该中介层133折射率n2小于该导光层折射率Ii1,因此该光线101根据角度的不同,会由中介层133所反射,或,穿过该中介层133。由中介层133所反射的该光线101,于该第一上表面1311及该第一下表面1312之间反射行进。当该光线101受到导光层微结构1313的反射而改变角度时,则穿过该中介层133。穿过该中介层133的该光线101抵达该反射层132,并由该反射层微结构1323反射,穿过该中介层133以及该导光层131,朝该增亮片120射出。在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由于将折射率较低的中介层设于该导光层以及反射层之间,因此中介层部分分担了控制光线的方向的功能,由于导光层和反射层的功用不同,是故必须要有中介层隔开,若是没有中介层的存在,则光线将无法在导光层内传导,导光层的功用将丧失。因而,在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即使反射层微结构1323的结构简单,也能提供足够的光线准直化功能。 在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该反射层微结构1323与一法线102之间形成有一夹角Q1 ,该法线102垂直于该第一下表面1312,该夹角0 ! 与该中介层折射率n2、该导光层折射率!^以及该反射层折射率Ii1之间,满足下列公式0r = 9O。(Ii2Ai1)在此实施例中,该导光层微结构1313包括多个导光层三角棱柱1314,这些导光层三角棱柱1314彼此平行。每一导光层三角棱柱1314具有一导光层棱柱斜面1315,该导光层棱柱斜面1315与该法线102的夹角9 t为I 8度,这些导光层三角棱柱1314彼此平行。该反射层微结构1323包括多个反射层三角棱柱1324,这些反射层三角棱柱1324彼此平行。每一反射层三角棱柱1324具有一反射层棱柱斜面1325,该反射层棱柱斜面1325与该法线102的夹角0 ,为45 71度,这些反射层三角棱柱1324彼此平行。三角棱柱的截面尺寸约介于IOum 300um。上述数值范围依据材料或元件设计有所不同,其并未限制本专利技术。在上述实施例中,导光板130提供单一维度的准直效果。增亮片120具有增亮片微结构,增亮片微结构大致垂直于导光层微结构1313及反射层微结构1323,藉此提供另一维度的准直效果。在上述实施例中,反射层折射率与空气折射率之间的差异较大,因此,该第二下表面1322上可免设反射涂层,然,此并未限制本专利技术,在一变形例中,该第二下表面1322上亦可形成有反射涂层。参照图3,其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显示器200,同第一实施例,显示器200包括光源110、增亮片120以及导光板130’。第二实施例的特点在于,导光板130’省略中介层133,导光板130’包括一导光层131、一反射层132以及一反射涂层134。其中,反射层132的反射层折射率小于导光层131的导光层折射率。例如,该导光层131的材质可以为压克力(PMMA),该反射层132的材质可以为铁氟龙(Teflon)或是折射率为I I. 48的材质。藉此,反射层132的材质部分分担了控制光线的方向的功能,因而,即使反射层微结构的结构简单,也能提供足够的光线准直化功能。反射涂层134设于反射层132的第二下表面1322之上。在此实施例中,该光线101从该光源110进入该导光层131。由于该反射层132的反射层折射率小于该导光层折射率,因此该光线101根据角度的不同,会由反射层132所反射,或,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包括:一导光层,包括一第一上表面以及一第一下表面,所述第一上表面上形成有一导光层微结构,其中,所述导光层具有一导光层折射率;一反射层,包括一第二上表面以及一第二下表面,所述第二下表面上形成有一反射层微结构,其中,所述反射层具有一反射层折射率;以及一中介层,夹设于所述导光层与所述反射层之间,并接触所述导光板的第一下表面以及所述反射层的第二上表面,其中,所述中介层具有一中介层折射率,所述中介层折射率n2小于所述导光层折射率以及所述反射层折射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辰玮潘瑞文
申请(专利权)人: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财团法人交大思源基金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