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混纺纱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19889 阅读:2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9 0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它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其它种类纤维经过并条加捻混纺制成。所述的其它种类纤维是涤纶、锦纶和纯棉纤维的任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全部采用长纤维。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混纺纱线,与传统的混纺纱线相比,工艺简单,混纺纱断裂强度很高,耐磨性好,上色容易及编织性能好且价格较便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纺纱线
,具体地说是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长纤维混纺纱线。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混纺纱线存在强度低、耐磨性较差等特点,尤其是强度低限制了混纺纱线在高性能产品方面的应用,如南通市苏中纺织有限公司提交的中国专利申请“涤纶粘胶混纺纱”,申请日2010-12-01,申请号201010566934. 3,申请文件中提及采用涤纶纤维和粘胶纤维混纺,涤纶和粘胶纤维均存在强度低、应用范围较窄等问题。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是继碳纤维、kevlar (芳纶)纤维之后的第三代高性能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内部高度取向和高度结晶,其强度、模量极高,是目前高性能纤维中比强度、比模量最高的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比强度比钢高14倍,比高强度型碳纤维高2倍,比对位芳纶纤维高40%。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表面呈化学惰性,对酸、碱、一般化学药品和有机溶剂有很强的抗腐蚀性;另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分子量上不饱和基团,其耐光、耐热老化性能优良;其吸能性和耐磨损性能优于芳纶,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密度只有O. 97g/cm3,可浮于水面,且持续浸于水中仍能保持其性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还具有卫生无毒的特点,在实际使用中不需要任何保护措施。并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还具有良好的疏水性、抗紫外线性、自润滑性和耐磨性,且柔软,有较长的挠曲寿命,低温性能突出,是一种理想的低温材料。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在具有优异性能的同时,也有较突出的缺点,如染色困难,价格较高,透气性较差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纤维断裂强度高,可以改善耐磨性,上色容易,编织性能好,且价格较便宜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混纺纱线。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它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其它种类纤维经过并条加捻混纺制成。本专利技术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其它种类纤维是涤纶、锦纶和纯棉纤维的任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全部采用长纤维。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重量百分比为10—90%,所述的其它种类纤维的重量百分比为10 — 90%。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混纺纱线的纤度小于10000D。所述的并条加捻生产中,要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其它种类纤维按等长度投料。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其它种类纤维的混合纤维在加捻时纤维的混合捻度范围在25-150捻/米。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传统的混纺纱线相比,工艺简单,混纺纱断裂强度很高,耐磨性好,上色容易及编织性能好且价格较便宜。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生产涤纶纤维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混纺纱线 该涤纶纤维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混纺纱线,它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长纤维和涤纶长纤维经过并条加捻混纺制成。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重量百分比为10—90%,所述的涤纶纤维的重量百分比为IO— 90%。 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混纺纱线的纤度小于10000D。所述的并条加捻生产中,要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涤纶纤维按等长度投料。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涤纶纤维的混合纤维在加捻时纤维的混合捻度范围在25-150捻/米。采用1000D高强涤纶纤维与6000D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混纺,捻度为25捻,使用加捻机进行加捻及并股混合,使用电子强力测试仪进行强力测试,经检测,涤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混纺纱线的断裂强力的测量数值如下 涤纶含量14. 3%,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85. 7%,纤度7000D,总断裂强度113N ; 涤纶含量28. 6%,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71. 4%,纤度:8001D,总断裂强度118N;涤纶含量42. 9%,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57. 1%,纤度:9006D,总断裂强度119N;由以上测试数据可以看出,高强涤纶纤维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混纺后断裂强度均大于110N,混纺多股高强涤纶纤维后,混纺纱线的强度升高,考虑到丝束股数越多,制成的混纺纱线的丝束截面直径越大,编织越困难,一般要求混纺纱线丝束的纤度要小于10000D。当选用涤纶占涤纶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混纺纱总量的28. 6%时,制成的相同直径的绳缆的强度比用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强度低约15%,但在此强度下能很好的满足各种情况下的使用要求,使用成本却能降低25%左右。测试混纺纱线与铁耐磨实验实验采用的方法为用本厂自制的耐磨试验机,按O.5g/dtex的重量配重吊挂重物,并使混纺纱线在固定的角钢表面摩擦直至最终断裂,实验机所累计的摩擦次数(纤维与铁摩擦至断裂时的循环次数)即可作为该混纺纱线耐磨性的测量参量。采用1000D高强涤纶纤维与1000D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混纺,测试涤纶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混纺纱线的耐磨性能,测试数据如下 1000D涤纶,摩擦转数16078次; 1000D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摩擦转数31058次; I根1000D涤纶和I根1000D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混纺纱(纤维为2006D),摩擦转数22067次;I根1000D涤纶和2根1000D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混纺纱(纤维为3010D),摩擦转数24189次; 从以上测试数据可以看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与铁的耐磨性能比涤纶与铁的耐磨性要好得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与涤纶纤维混纺后,耐磨性明显比涤纶纤维高,并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加入比例越多,混合纤维的耐磨性改善越多。实施例2 :生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纯棉纤维的混纺纱线 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纯棉纤维的混纺纱线,它由200D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不同颜色的7 纯棉纤维经过并条加捻混纺制成彩色混纺纱线。用此混合纤维织成席子,生产的席子不仅保持了触摸凉爽的特点,且保持了席子外观花色多样,并且席子透气性大大改善。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重量百分比为57. 2%,所述的纯棉纤维的重量百分比为42. 8%,全部采用长纤维。实施例3 :生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涤纶、纯棉纤维的混纺纱线 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涤纶、纯棉纤维的混纺纱线,它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长纤维和涤纶长纤维、纯棉长纤维经过并条加捻混纺制成。涤纶纤维采用200D涤纶纤维,其重量百分比为25%;纯棉纤维采用200D纯棉纤 维,其重量百分比为25%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采用200D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其重量百分比50%。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涤纶、纯棉纤维的混纺纱线的纤度为816D。通过卷绕机取等长的三种纤维合股卷绕至卷筒制成混合纤维;混合纤维在加捻机上加捻50捻,可加“s”捻或“z”捻。用此混合纱线可以编织绳索,编织带等,使用此混合纱线生产的绳索,编织带不仅强度高,耐磨性好,且价格比仅使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低30%左右。实施例4 :生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纯棉纤维的混纺纱线 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纯棉纤维的混纺纱线,它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纯棉纤维经过并条加捻混纺制成混纺纱线。纯棉纤维采用8D纯棉长纤维,其重量百分比为32%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长纤维采用50D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其重量百分比68%。通过卷绕机取等长两种纤维合股卷绕至卷筒制成混纺纤维;混纺纤维在加捻机上加捻25捻制成混纺纱线,可加“s”捻或“z”捻。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它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其它种类纤维经过并条加捻混纺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禹业闯张博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爱地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