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铜冶炼副属品铁、镍生产尖晶石型铁氧体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018666 阅读:2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9 0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冶金工业综合利用技术,是一种利用铜冶炼副属品铁、镍生产尖晶石型铁氧体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取熔池熔炼、转炉精炼工序造渣过程中磁选出的铁和电解精炼电解液净化过程中产出的镍再加氯化钠按摩尔比为:Fe:Ni:Na=2:1:3的比例备料,将备料通过机械球磨法混合均匀、干燥,将混合物料放入转炉中阶梯升温,按10℃/分的速度升温至500℃,保温1小时,再阶梯升温,按10℃/分的速度升温至1000℃保温2小时,打开炉体,在空气中自然冷却至室温,最后经研磨得到最终产品,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尖晶石型铁氧体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的问题,特别适合于铜冶炼行业的综合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冶金工业综合利用技术,尤其是一种。
技术介绍
尖晶石型铁氧体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磁性能在吸波隐身、磁记录、生物医药、磁流体、催化剂等众多领域中都被广泛应用。尖晶石型铁氧体的常用制备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一、化学共沉淀法。它是利用化学反应将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共同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烧结后得到所需产物。此方法工艺简单、经济、易于工业化,容易控制产物成分。但沉淀过程中常出现胶状沉淀,难于过滤和洗涤,且易造成粒子间的团聚,使烧结后形成较大的颗粒。所制备的颗粒通常为零维或近三维形貌(戴红莲,李世普,邵海成等,中国专利200510018262)。二、溶胶-凝胶法。它是将无机盐或金属醇盐溶于水或有机溶剂中形成均一溶液,经水解或醇解反应形成溶胶,再蒸发干燥转变为凝胶;或者采用高聚物作为软模板,无机盐与高聚物络合形成凝胶。该法原料容易获得,工艺简单,反应周期短,产物粒径小,分布均匀。但成本相对较高,不适合工业化生 产。所制备的颗粒通常为片状或近三维形貌,也有部分颗粒呈棒状形貌,但其长度为纳米级且其反应条件不易控制(Wang J, Chen Q, Zeng C. et al.,JoV.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利用铜冶炼副属品铁、镍生产尖晶石型铁氧体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取熔池熔炼、转炉精炼工序造渣过程中磁选出的铁和电解精炼电解液净化过程中产出的镍再加氯化钠按摩尔比为:Fe:Ni:Na=2:1:3的比例备料,将备料通过机械球磨法混合均匀、干燥,将混合物料放入转炉中阶梯升温,按10℃/分的速度升温至500℃,保温1小时,再阶梯升温,按10℃/分的速度升温至1000℃保温2小时,打开炉体,在空气中自然冷却至室温,最后经研磨得到最终产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昌盛许卫邢萍于冰新
申请(专利权)人:大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