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一体式联接插套,包括L极插套、N极插套和E极插套,L极插套包括均采用一体式结构制作的L极两孔插套和L极多用组合孔插套,且分别由铜片一体冲压形成插口及接触弹片;N极插套包括均采用一体式结构制作的N极两孔插套和N极多用组合孔插套,且分别由铜片一体冲压形成插口及接触弹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包含一体式联接插套的转换器,包括上盖和下盖,插套设置在上盖和下盖之间,且上盖上对应插套的插口设置插孔,下盖内部具有安装插套的腔体。采用铜片一次性压制而成的插套,避免对插套进行焊接工序,防止了假焊和虚焊,不仅使用更安全可靠,还减少了制作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式联接插套及转换器。
技术介绍
电源转换器又称交流转换器,其作为电源与用电设备之间的中间连接器,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现有电源转换器中大部分仍采用单个分体的插套,而插套与插套之间一般用软线或其他导电材料采取焊接、卡扣等方式串接起来。采取这两种方法有以下缺点组装的零件过多,组装制作方式繁杂,且用料过多,人工成本及管理成本也较高,同时如果采用焊接方式将插套连接起来,有人为的因素存在而容易出现虚焊,如果插套的来料不良,比如说插套上有油污、杂质等等,在焊接时就会影响焊接质量,造成假焊的现象。劣质的电源转换器由于焊接不良将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一体式联接插套及转换器,其具有结构简单、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制造成本低和产品质量好的优点。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一体式联接插套,包括L极插套、N极插套和E极插套,其特征在于,所述L极插套包括L极两孔插套和L极多用组合孔插套,所述L极两孔插套和L极多用组合孔插套均采用一体式结构,且分别由铜片一体冲压形成插口及接触弹片;所述N极插套包括N极两孔插套和N极多用组合孔插套,所述N极两孔插套和N极多用组合孔插套均采用一体式结构,且分别由铜片一体冲压形成插口及接触弹片。进一步的,所述插口为冲孔形成,所述接触弹片为冲孔形成的舌片。进一步的,所述L极插套还包括L极插销,且所述L极多用组合孔插套、L极两孔插套以及L极插销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或铆接或压接为一体,组成L极插套。进一步的,所述N极插套还包括N极插销,且所述N极多用组合孔插套、N极两孔插套以及N极插销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或铆接或压接为一体,组成N极插套。一种包含一体式联接插套的转换器,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插套设置在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之间,且所述上盖上对应所述插套的插口设置插孔,所述下盖内部对应所述插套的插销设置插孔和放置插套的腔体。优选的,所述上盖和下盖通过螺钉连接为一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插套采用一铜条一次性压制而成,可以避免对插套进行焊接工序,防止了假焊和虚焊,不仅使用更安全可靠,还减少了制作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对比现有技术,其具有结构简单、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制造成本低和产品质量好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I为本技术所述的一体式联接插套及转换器中转换器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图I中L极插套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图I中N极插套的爆炸示意图。图中 I、上盖;2、E 极插套;3、L极插套;31、L极多用组合孔插套;32、L极两孔插套;33、L极插销;4、N极插套;41、N极多用组合孔插套;42、N极两孔插套;43、N极插销;5、下盖;6、螺钉。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 3所示实施例中,本技术所述的一体式联接插套,包括L极插套3、N极插套4和E极插套2,L极插套3包括L极两孔插套32和L极多用组合孔插套31,L极两孔插套32和L极多用组合孔插套31均采用一体式结构,且分别由铜片一体冲压形成插口及接触弹片,L极插套3还包括L极插销33,L极插销33上部依次设置L极两孔插套32和L极多用组合孔插套31,且L极多用组合孔插套31、L极两孔插套32以及L极插销33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为一体,组成L极插套3,当然三者的连接方式不局限于螺栓连接,还可以采用铆接或压接等。N极插套4包括N极两孔插套42和N极多用组合孔插套41,N极两孔插套42和N极多用组合孔插套41均采用一体式结构,且分别由铜片一体冲压形成插口及接触弹片,N极插套4还包括N极插销43,N极插销43上部依次设置N极两孔插套42和N极多用组合孔插套41,且N极多用组合孔插套41、N极两孔插套42以及N极插销43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为一体,组成N极插套4,当然三者的连接方式不局限于螺栓连接,还可以采用铆接或压接等。在制作时,L极插套3和N极插套4均采用一整条铜条一次性压制而成,可以避免对插套进行焊接工序,防止了假焊和虚焊,不仅使用更安全可靠,还减少了制作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本技术所述的一体式联接插套,还包括E极插套2,E极插套2由相对设置的两个接触弹片、以及接触弹片下部设置的插销组成,E极插套2设置在L极插套3与N极插套4之间。上述所有插套的插口为冲孔形成,接触弹片为冲孔形成的舌片。如图I所示实施例中,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包含一体式联接插套的转换器,包括上盖I和下盖5,插套设置在上盖I和下盖5之间,且上盖I上对应插套的插口设置插孔,下盖5内部对应插套的插销设置插孔和放置插套的腔体,上盖I和下盖5通过螺钉6连接为一体。组装时,先按图2将L极插套3组装成一个整体,按图3将N极插套4组装成一个整体,以及按图I将E极插套2组装成一个整体,然后分别将E极插套2、L极插套3和N极插套4分别对准下盖5上设置的插口,将这三种插套的插销插到插口里,同时也将这三种插套固定在下盖5内设置的腔体内,然后盖上上盖1,旋紧螺钉6,此转换器即可投入使用。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 释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一体式联接插套,包括L极插套、N极插套和E极插套,其特征在于,所述L极插套包括L极两孔插套和L极多用组合孔插套,所述L极两孔插套和L极多用组合孔插套均采用一体式结构,且分别由铜片一体冲压形成插口及接触弹片;所述N极插套包括N极两孔插套和N极多用组合孔插套,所述N极两孔插套和N极多用组合孔插套均采用一体式结构,且分别由铜片一体冲压形成插口及接触弹片。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体式联接插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为冲孔形成,所述接触弹片为冲孔形成的舌片。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体式联接插套,其特征在于,所述L极插套还包括L极插销,且所述L极多用组合孔插套、L极两孔插套以及L极插销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或铆接或压接为一体,组成L极插套。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体式联接插套,其特征在于,所述N极插套还包括N极插销,且所述N极多用组合孔插套、N极两孔插套以及N极插销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或铆接或压接为一体,组成N极插套。5.一种包含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体式联接插套的转换器,包括上盖和下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套设置在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之间,且所述上盖上对应所述插套的插口设置插孔,所述下盖内部对应所述插套的插销设置插孔和放置插套的腔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和下盖通过螺钉连接为一体。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一体式联接插套,包括L极插套、N极插套和E极插套,L极插套包括均采用一体式结构制作的L极两孔插套和L极多用组合孔插套,且分别由铜片一体冲压形成插口及接触弹片;N极插套包括均采用一体式结构制作的N极两孔插套和N极多用组合孔插套,且分别由铜片一体冲压形成插口及接触弹片。本技术还公开一种包含一体式联接插套的转换器,包括上盖和下盖,插套设置在上盖和下盖之间,且上盖上对应插套的插口设置插孔,下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体式联接插套,包括L极插套、N极插套和E极插套,其特征在于,所述L极插套包括L极两孔插套和L极多用组合孔插套,所述L极两孔插套和L极多用组合孔插套均采用一体式结构,且分别由铜片一体冲压形成插口及接触弹片;所述N极插套包括N极两孔插套和N极多用组合孔插套,所述N极两孔插套和N极多用组合孔插套均采用一体式结构,且分别由铜片一体冲压形成插口及接触弹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婷婷,朱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公牛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